分享

城府很深的人,不是一直沉默,而是有三个“狡猾”的特质

 布衣粗食68 2024-02-04 发布于湖南

人与人交往,不仅要说说笑笑,吃吃喝喝,还要察言观色,相机而动。

总有一些人,看起来是深不可测的样子,他们说话不多,却在关键时候,总能保全自己,也随时能够攻击别人,是人生的赢家。我们把这样的人,归类在“城府很深”的人。

事实上,城府很深的人,沉默是表面现象,更深层次的是骨子里的智慧,已经超越了一般的人。

《格言集锦》里写道:“室有芝兰气味清,胸有城府天地宽。”

可见一斑,城府很深的人,格局很大,考虑问题很全面、长远,却总能“不动声色”地把事情做成。

以下三个“狡猾”的特质,从城府很深的人身上会体现出来,若你能看透,那就能很好地和他相处了。

01

“兵不厌诈”:很多事情可以反着来,让人防不胜防。

古人留下一句忠告:“事出反常必有妖。”

对于反常的事情,要防备一些,避免被其伤害。

可是反常的事情,如何利用起来,古人就很少说透了。也是难以说透的事情。

城府很深的人,往往是“反常事”的操作者,并从中获利。

北宋时,有个将军叫狄青,人们称他为“常胜将军”。

名气很大,也很正派,但是他在和敌军周旋的时候,却是套路百出。

有一次,他带着军士到了邕州,意图在剿灭叛乱的侬智高。

一开始,他让老兵举着新兵的旗帜,来到了城下。侬智高一看,都是新兵的装扮,也就不以为然了。直到两军对垒,才发现都是老兵——轻敌,导致侬智高一败涂地。

过了几天,狄青让新兵举着老兵的旗帜,还故意露出破绽,让侬智高发现。

侬智高窥探到了“秘密”,带着大队人马,拼命追赶。不料,跑进了老兵的包围圈。

人与人对抗,是斗智斗勇的过程,总得使出一些伎俩,才能获胜。按照常规的方法,多半行不通。

做人,就是要做能用好正面、反面的高手,不能单独盯着一个面。

02

“以假乱真”:掩饰深层次的东西,让人难以捉摸。

不知道在哪一部电视剧里,看到这样两个将军:他们用抓阄的方式,决定谁先出征。

有一个将军,不想出征,因此他希望自己拿到“后”的阄。

可是,如何才能保证自己拿到“后”呢?他灵机一动,让人做了两个都是“先”的阄,并且表现出大度,让对方先抓阄。

作假的事情,总是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令人很厌恶。毕竟,我们习惯性去伪存真。

城府很深的人,却把作假,当成是“瞒天过海”的计谋。

再说一说狄青,他带兵出征的时候,为了鼓舞士气,在一座小庙里算了一卦。

算卦的方式很特别。

他说:“如果老天爷保佑我们,那就让我手里的铜钱,都面朝上吧。”

他把铜钱一扔,铜钱落地的那一刻,全部朝上,士兵一阵欢呼,士气高涨。

打了胜仗回来,再次路过小庙,大家才发现,地上的铜钱,只有正面,压根就没有反面。是狄青派人特制的。

用虚假的东西,来成全真实的东西,这是很巧妙的,也常常发生在我们身上。

比方说,父母为了不麻烦子女,就会说谎,让子女在外,好好工作;父母为了不让儿女担心学费,故意说家里很有钱,背地里,父母却在想尽办法省吃俭用,从牙缝里省钱。

还比方说,曹操带着一群又累又渴的士兵,加上后有追兵,真的太危险了。他于是大喊:“快点,前面有杨梅。”听说有杨梅,士兵就流口水了,缓解了很渴的问题。

真的,假的,只要看透了,发现其中有正能量,那就是“对的”。这样的狡猾,可谓用心良苦。

03

“从来不急”:常常是慢半拍,让别人露出马脚。

古时候,曹刿论战,提出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的论断。

说白了,就是要后发制人。

在人多的地方,不要轻易做第一个开口说话的人,也不要太冒尖了。低调一些,学会旁观,你就会发现很多人嘴脸,也能找到一些破解人性的漏洞。

《格言联璧》中说:“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急躁的人,是难以成大事的。事情还没有开始,就搞砸了,也暴露了自己的弱点。被对手轻轻松松就制服了。

等一等,我们不急。这样的心态,其实是源自于“胸有成竹”四个字。

一切都是掌握之中,那么就不要着急了。就算是失败了,也不怕,还有备选方案,能够反败为胜。

急躁,是因为心里没底,急着要翻开答案。

人生也好,事情也好,若是你能把握住,结局不会太差,大不了做一个大器晚成的人。

04

任何特质,都有两面,狡猾也是。

常人以为,狡猾就是奸诈,算计别人,不怀好意,像蚊子一样,冷不丁冒出来害人。

聪明的人却知道,对于某些人、某些事,不狡猾一些,还真的办不好。狡猾,也可以是正能量的东西。

人在社会上混,太多的时候,你得像泥鳅一样,从夹缝中溜走,从人的眼皮底下办成事。

“滑”一些,没有锋芒,确实是“深藏不露”。

愿你我,心有城府,藏器在身,藏智在心。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