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史上的那些“十三太保”们,到底何方神圣??

 东吴春秋 2024-03-25 发布于江苏

大家在一些古代的历史演义小说、影视作品中,经常会看到十三太保这个江湖武林组合。

十三太保往往指一个武林组织,一些忠心为主、武艺高强的江湖武林人物,一般是在一个非常强大有威望的领导统一指挥下,结成异姓兄弟,演绎各自时代的精彩故事,当然在不同历史时代,他们代表着不同的利益集团,但十三太保组合,最终往往会兄弟相残,发生内讧,命运各不相同,甚至以悲剧而终结。

今天就来谈谈历史上的那些十三太保们。

一、隋末十三太保

隋末十三太保,是最早出现的一个十三太保组合,源自清代如莲居士著作的长篇章回体英雄传奇小说《说唐演义全传》。

在书中,作者为隋唐好汉排名的第八位,靠山王杨林安排了他的十三个养子,号称隋末十三太保。

原本杨林只有12个养子,分别是大太保罗方,二太保薛亮,三太保李万,四太保李祥,五太保高明, 六太保高亮,七太保苏成,八太保苏凤,九太保黄昆,十太保曹林,十一太保丁良,十二太保马展

后来秦琼为报父仇而投靠杨林,成为杨林的第十三个养子,也就成为隋末的第十三太保。

当然,杨林本来就是小说虚构的人物,他手下的十三太保,除了秦琼,全部是小说虚构的人物,除了秦琼之外,其他几位武功都很平庸,基本上都是送人头的角色。

这个十三太保组合,战斗力很拉胯,而且真实度几乎为零,最后以秦琼背叛杨林而宣布十三太保分裂。

二、唐末十三太保

唐末河东沙陀族李克用集团内部,也出现过一个十三太保组合。

李克用也很喜欢收养子,所以后来他也搞出来一个十三太保组合,把他的十二个养子和一个亲生儿子组成唐末河东集团的十三太保,分别是:

大太保李嗣源、二太保李嗣昭、三太保李存勖(亲子)、四太保李存信、五太保李存进、六太保李嗣本、七太保李嗣恩、八太保李存璋、九太保李存审、十太保李存贤、十一太保史敬思、十二太保康君立、十三太保李存孝

康君立和史敬思,既然是李克用的养子,为何不姓李?

和隋末十三太保一样,这个唐末十三太保武力值最厉害的依然是最后一位十三太保李存孝。

李存孝非但是河东十三太保中的头号猛人,而且也是整个隋末五代头号猛将,民间更有“王不过霸,将不过李”的说法,把李存孝和西楚霸王项羽相提并论,称之为古代的傲世猛将的典型代表人物。

和隋末十三太保有所不同,这李克用的十三太保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而且个个勇猛善战,论战斗力远远超越隋末十三太保。

但这个十三太保集团,内部一直矛盾重重、勾心斗角、相互猜忌攻击,内卷最为严重。

李存信嫉妒李存孝的勇猛,便一直在李克用面前谗言诬陷李存孝,最终逼反李存孝,李存孝兵败被李克用所杀,还牵连康君受伤而死。

李克用死后,十三太保的内斗并没有结束,李存勖建立后唐后不久,后唐发生内乱,李嗣源又趁机起兵叛乱,最终夺取了李存勖的皇位。

但李克用的这个十三太保集团,除了两位皇帝,李存勖和李嗣源,其他几位大多是节度使,论实力应该是所有十三太保中的王者。

三、民国西北军十三太保

民国时期,西北军阀冯玉祥一度控制西北部的陕、甘、宁、青诸省,拥兵四十多万,任“西北边防军督办”,冯玉祥便仿效隋末、唐末时期的十三太保组合,将自己军中最为倚重的心腹将领13人,封为西北军的十三太保。

西北军中的十三太保分别是(版本很多):

韩复榘、石友三、孙连仲、孙良诚、程希贤、陈希圣、韩多峰、赵席聘、过之纲、葛金章、佟麟阁、闻承烈、刘汝明。

这十三太保虽然都是冯玉祥的得力干将,但个人命运却完全不同,其中孙连仲、佟麟阁、刘汝明是抗日名将,韩复渠在台儿庄战役前逃跑被老蒋枪毙,石友三、程希贤和孙良诚在抗战中,投降日本,当了汉奸。

佟麟阁在卢沟桥抗战中牺牲,是十三太保中个人声誉名望最好的一位。

四、阎锡山十三太保

继冯玉祥之后,山西王阎锡山也搞过一个十三太保组合,他把自己晋军中的心腹将领13人,称为山西的十三太保,分别是

杨爱源、孙楚、梁培璜、杨澄源、傅作义、王靖国、赵承绶、李生达、李服膺、楚溪春、鲁英麟、董英斌、陈长捷。

其中有著名的抗日名将傅作义和陈长捷。

五、上海滩十三太保

十三太保,一夫当道,教头快刀,浪子富翁,学生少爷,熊虎鹰豹,眼镜烟嘴,长枪难逃”

这是1983年香港电影《上海滩十三太保》的武功排名顺口溜,人物当然都是虚构的,主要讲述了抗战时期的一帮爱国武林志士,组成了一个上海的十三太保,和汪伪政权斗争的故事。

这个十三太保,不一定是13人。

1、沈刚夫 2、快刀项方 3、教头 4、浪子叶不凡 5、黑鹰胡大力

6、学生关伟 7、小豹袁江 8、熊立 9、大豹袁海 10、富翁陶大叶

11、少爷梁少雄 12、罗虎 13、烟嘴 14、眼睛 15、长枪小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