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学课本里的“铁如意,指挥倜傥,金叵罗”,是个怎样的故事?

 卓尔不凡36 2024-03-25 发布于河北

我们中学时学过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有一句“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金叵罗,颠倒淋漓,千杯未醉。”

引文是私塾先生念的书,作者(鲁迅)“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先生“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原文“玉如意”误读”铁如意”)。

其实,这句话来自清代刘翰《李克用置酒三垂冈赋》。这里有个地名——三垂冈,“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的故事由此展开。

中学课本里的“铁如意,指挥倜傥,金叵罗”,是个怎样的故事?

(李克用)英雄置酒三垂冈

三垂冈,位于长治市郊区李村沟附近 , 距市区十几公里。三垂冈又叫三垂山 , 由三座一字排开的小山丘组成,当地人称之为大冈山、二冈山、三冈山。三垂冈被世人所记、直到今天,与沙陀英雄李克用父子有关。

李克用,是西突厥沙陀部人,唐末著名的藩镇节度使之一,他一只眼是瞎的,被人叫做“独眼龙”。

唐代后期,藩镇割据,德宗晚年时,沙陀成为边患之一。唐僖宗即位后,对李克用采取了安抚政策,授李克用大同军防御史。此后,唐王朝也采取过打压的方式,甚至一度迫使李克用父子逃入鞑靼。黄巢军攻陷京城,李克用再次被唐王朝起用。因镇压黄巢起义有功,李克用被授予河东节度使、陇西郡王。后来,又因功被唐昭宗封为晋王

  唐朝末年,昭义军管辖泽、潞、邢、洺、磁五州,治所设在潞州(今山西长治)。唐僖宗时昭义军节度使孟方立(他是孟子的后代)认为潞州山川高险,民俗劲悍,常有驱逐军帅之事发生;且孟方立是邢州人,于是把昭义军的治所迁到邢州(今河北邢台)。

治所的迁移,引起了潞州人的怨恨,于是潞人将泽、潞二州归于李克用。孟方立以三州(邢、洺、磁)自立为昭义军。李克用多次征讨,三州几乎成了不毛之地,孟方立以孤城自守。889年,李克用发兵攻打孟方立。孟方立因部将不听调遣,知道大势已去,遂饮鸩自杀。孟方立死后,部众拥立其弟孟迁为留后,继续抗拒李克用。第二年正月,邢州缺粮,孟迁率众投降了李克用。

  据《新五代史·唐本纪》载,李克用征伐邢州归来,回军上党,在三垂冈置酒庆功,让伶人奏《百年歌》助兴。

《百年歌》相传为晋代陆机所作的组诗,诗共十章,以人生每10年为一章,讲述人生百年中不同年龄段的不同景况。首二章写一二十岁的青少年时代,此时,是姿容美丽、体轻步健、衣着华美、交游畅谈的肆意人生;中四章写30到60岁,人生的壮年时代。功成名就,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功业走向人生辉煌顶点的同时,家族亦子孙昌盛,极度荣华富贵,可谓在人生的各个层面都顶立于高峰;末四章则写70到100岁,人生的暮年时代,身体发肤日渐衰老,精神思想亦不复往日清明,开始叹息生命消逝,回想一生过往徒增感慨,龙钟老态浑浑噩噩而又无可奈何,心情笼罩在垂垂老矣的愁惨之中,字里行间流露出行将朽木的悲哀。

《百年歌》感叹人生的无常与暮年的苍凉。人不管曾如何春风得意,到晚年都不免衰老凄凉,所以《百年歌》每段皆以“清酒将炙奈乐何清酒将炙奈乐何”收尾,音律极尽悲怆。

(本段可略过)陆机《百年歌》原文

【其一】

一十时,颜如蕣shùn华晔有晖。体如飘风行如飞,娈彼孺子相追随。终朝出游薄暮归,六情逸豫心无违。清酒将炙奈乐何,清酒将炙奈乐何。

【其二】

二十时,肤体彩泽人理成。美目淑貌灼有荣,被服冠带丽且清。光车骏马游都城,高谈雅步何盈盈。清酒将炙奈乐何,清酒将炙奈乐何。

【其三】

三十时,行成名立有令闻。力可扛鼎志干云,食如漏卮气如熏。辞家观国综典文,高冠素带焕翩纷。清酒将炙奈乐何。清酒将炙奈乐何。

备注:漏卮lòu zhī,意思是有漏洞的盛酒器,比喻酒量大,没有限度。

【其四】

四十时,体力克壮志方刚。跨州越郡还帝乡,出入承明拥大珰。清酒将炙奈乐何,清酒将炙奈乐何。

备注:大珰(dà dāng),意思是当权的宦官。

【其五】

五十时,荷旄仗节镇邦家。鼓钟嘈囋赵女歌,罗衣綷粲金翠华。言笑雅舞相经过。清酒将炙奈乐何,清酒将炙奈乐何。

【其六】

六十时,年亦耆艾业亦隆。骖驾四牡入紫宫。轩冕婀娜翠云中,子孙昌盛家道丰。清酒将炙奈乐何,清酒将炙奈乐何。

【其七】

七十时,精爽颇损膂lǚ力愆qiān。清水明镜不欲观,临乐对酒转无欢,揽形修发独长叹。

【其八】

八十时,明已损目聪去耳。前言往行不复纪。辞官致禄归桑梓。安车驷马入旧里,乐事告终忧事始。

【其九】

九十时,日告耽瘁月告衰。形体虽是志意非。言多谬误心多悲。子孙朝拜或问谁。指景玩日虑安危。感念平生泪交挥。

【其十】百岁时,盈数已登肌肉单。四支百节还相患,目若浊镜口垂涎。呼吸嚬蹙反侧难,茵褥滋味不复安。

伶人在苍凉的曲调中吟唱到人生的衰老之际时,宴席上的人无不被其感染,李克用聆听此曲,更是老泪纵横。忽然,李克用捋着胡须,感慨地指着儿子李存勖笑着说:“吾行老矣,此奇儿也,后二十年,其能代我战于此乎!

这时的李存勖才刚刚5岁。

二、(李存勖)问鼎中原三垂冈

  有着“天下之脊”称号的上党,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占据上党,尽收三晋,北达幽冀,东征齐鲁,策马中原。因此,李克用与朱温为争夺上党,展开了反反复复的斗争,上党之地也数次易手。

公元907 年,朱温篡唐自立,国号“梁”,史称“后梁”。

做了皇帝的朱温,调遣10万大军再攻上党。面对来势汹汹的后梁大军,晋军守将李嗣昭采取闭关坚守之策,致使后梁军队久久不能攻克。后梁军队便在上党城郊筑起一道小长城,谓之“夹寨”,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就在战争进入胶着状态之时,公元908 年,李克用去世,年仅23岁的李存勖必须接过父亲的重担,在乱世中建功立业。

李克用的死,让后梁将士放松了警惕。李存勖对众将说:“梁人幸我大丧,谓我少而新立,无能为也,宜乘其怠击之。”于是,李存勖戴孝率领大军,疾驰六日,策马三垂冈下。

回忆当年,5岁时的自己依偎在父亲身旁,父亲和将士们把酒言欢的场景,旧地重游,李存勖脱口而出:“此先王置酒处也!”命令全军将士隐蔽待命,而梁军对此竟然毫无察觉。

次日凌晨,大雾弥漫,正是偷袭好时机。李存勖利用浓雾的掩护,挥师前行,直捣梁军驻守的“夹寨”。还在睡梦中的梁军,如何能抵挡住杀气腾腾的晋军,万余梁军的首级滚滚而下,惊惶失措的幸存者,丢盔弃甲,一路向南狂奔,最终仅百余骑得以逃生。

身在开封的朱温闻听此事后,惊叹道:生子当如李亚子(李存瑁小名)。李氏不亡矣!吾家诸子乃豚犬尔!”(译文:儿子就应该像李存勖这样的。李家亡不了了。我朱家的孩子个个猪狗不如啊)

  三垂冈之战,也称“夹寨之战”。此次战役,使李存勖最终占据上党,为其问鼎中原举行了奠基礼。这年,李存勖才24岁。一仗把敌人打服了,应是值得大书一笔的事。所以《幼学琼林》中有句云:“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羡孙权之语;生子当如李亚子,朱温赞存勖之辞。”

此后,李存勖的势力日益强大,并于公元923 年称帝,建立了“后唐”王朝。

(刘翰)怀古凭吊三垂冈

清末著名学者王先谦在江苏江阴的南菁书院讲学时,曾让学员(秀才、生员等)以“李克用置酒三垂冈”为题写一篇赋,并以“此先王置酒处也”七字为韵。也就是这篇赋必须分7段,依次以“此、先、王、、酒、处、也”七字结尾。

你看看科举时代的命题作文,得有多么“刁钻”!

学员刘翰的作文写得最好,其文收入王先谦的《清嘉集初编》中。

《清嘉集初编》是王先谦在南菁书院讲学时学员试卷、习作的选编,是作为科举需要的范文收录的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引用的那句“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金叵罗,颠倒淋漓,千杯未醉”就出自这篇《李克用置酒三垂冈赋》。

全文如下:

漳水风寒,潞城云紫;浩气横飞,雄狮直指。

与诸君痛饮,血战余生;命乐部长歌,心惊不已。

洒神京之清泪,藩镇无君;席部落之余威,沙陀有子。

俯视六州三部,须眉更属何人;悬知万岁千秋,魂魄犹应恋此。

方李克用之克邢州也,大敌既破,我军言旋;霓旌渐远,露布纷传。

虽贼满中原,饮至之仪已废;而师归故里,凯歌之乐方宣。

更无围驿连车,醉教水沃;除是临江横槊,著我鞭先。

有三垂岗者,一城孤倚,四战无常;远连夹寨,近接渠乡。

於是敞琼席,启瑶觞。举烽命釂,振衣远望。

快马健儿,是何意态!平沙落日,无限悲凉。

听百年之歌曲,玩五岁之雏郎。

空怜报国无期,慕麒麟于汉代;未免誉儿有癖,傲豚犬於梁王。

座上酒龙,膝前人骥;磊块勘浇,箕裘可寄。

目空十国群雄,心念廿年后事。

玉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金叵罗,倾倒淋漓,千杯未醉。

无端长啸,刘元海同此丰神;未敢明言,周文王已先位置。

胜地长留,厥言非偶。

问后日之墨縗,果当年之黄口。

壮猷乍展,誓扫欃枪;陈迹重寻,依然陵阜。

怅麻衣之如雪,木主来无;皎玉树以临风,山灵识否?

峰峦无恙,还当陟彼高冈;杯棬空存,岂忍宜言饮酒。

雏凤音清,鼎龙髯去。

先君之愿克偿,佳儿之功益著。

临风惆怅,何处魂招;大雾迷漫,定知神助。

生子当如是,孙仲谋尚有降书;杀人莫敢前,朱全忠闻而失箸。

三百年残山賸水,留作少年角逐之场;五千人卷甲偃旗,重经老子婆娑之处。

世有好古幽人,耽吟健者;时载酒而题诗,试登高而望野。

云霾沛郡,莫寻汉祖高台;日照许都,空拾魏王片瓦。回忆一门豪杰,韵事如新;

剧怜五季干戈,忧怀欲写。茫茫百感,问英雄今安在哉!了了小时,岂帝王自有真也。

中学课本里的“铁如意,指挥倜傥,金叵罗”,是个怎样的故事?

上党梆子 大型新编历史剧《三垂冈》

毛泽东二书《三垂冈》

 三垂冈,因它承载的历史传奇,让许多迁客骚人灵思涌动,遂留下千古名篇。清代诗人严遂成,雍正进士,在山西临县任过知县。严遂成喜游览名山大川,多有诗作传世。当年严遂成游历上党,途经三垂冈,触发了他的怀古幽情,写下七律《三垂冈》。

英雄立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

只手难扶唐社稷,连城犹拥晋山河。

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

萧瑟三垂冈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

毛主席酷爱文史,熟知古代许多典籍。1964年12月29日,毛主席在批读《五代史·庄宗本纪》时,突然想到曾有一首写三垂冈战役的诗,但记不起来诗的作者,便写了张条子让秘书田家英去查。

“条子”全文如下:

  田家英同志:

  近读《五代史后唐庄宗传》三垂冈战役,记起了年轻时曾读过一首咏史诗,忘记了是何代何人所作。请你查一查,告我为盼 !

    毛泽东

   十二月二十九日

为了便于田家英查对,毛主席还凭记忆书写了《三垂冈诗》:“英雄立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只手难扶唐社稷,连城犹拥晋山河。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萧瑟三垂冈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又在诗后注明:“诗歌颂李克用父子”。

中学课本里的“铁如意,指挥倜傥,金叵罗”,是个怎样的故事?

备注:毛泽东手书的这首咏史诗,除了将诗题《三垂岗》中的“岗”误写为“冈”外,还有两处笔误:一处是第四句“连城犹拥晋山河”中的“犹”(应为“且”);另一处是第七句“萧瑟三垂冈下路”中的“冈下”(应为“岗畔”)。全诗其他各字准确无误。

毛泽东在许多年的戎马倥偬后,仍能清楚地记起年轻时读过的这首咏史诗,可见对它印象之深刻。

关于如何读史,毛泽东曾说:“吾人览史时,恒赞叹战国之时,刘项相争之时,汉武与匈奴竞争之时,三国竞争之时,事态百变,人才辈出,令人喜读。”“中国史应当特别留心兴亡之际,此时容易看出问题。太平时代反不容易看出。”他在阅读《二十四史》等中国古代史书时,对《史记》《三国志》《南史》、新旧《唐书》、新旧《五代史》等批注较多,就是对这一观点的践行。五代是古代中国社会大动荡、大变化的一段时期。在品读史籍中关于这段历史的记述时,毛泽东对诸多风云人物都有所评点,尤其对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多有称赞之语。

毛泽东对中国古典诗词有深厚的学养,日理万机之余,常以书写历代名家名作为精神调剂。作为政治家的毛泽东,也常借他人之酒杯,浇胸中之块垒。他曾两次书写严遂成之《七律・三垂冈》。

中学课本里的“铁如意,指挥倜傥,金叵罗”,是个怎样的故事?

毛主席手书《三垂冈》( 作品提供:中央档案馆 )

毛泽东是伟大革命家,又是大书法家,他书写《三垂冈》,尽显伟大领袖书法之大成!作品一气呵成,气力千钧磅礴,排山倒海,运笔流畅娴熟,布局错落有致,是毛泽东书录古诗最佳之作,是留给中华文化的绝佳作品!

中学课本里的“铁如意,指挥倜傥,金叵罗”,是个怎样的故事?

毛主席第二次手书《三垂冈》

毛主席对李氏父子的生平典故十分熟悉,除《三垂冈》外,在阅读《旧五代史》《新五代史》《通鉴纪事本末》等史籍相关记载时,都写下了不少评语,足见他对《三垂冈》的偏爱绝非偶然。比如,《旧五代史》记载,后梁大军一度四面合围李克用的根据地晋阳(今太原)。在外无救援、将士离散的情况下,李克用坚守城池,拒绝北逃,并派大将连续出击袭扰,逐步稳定了战局。梁军则由于天降大雨,疫病横行,加之缺乏粮草,不得不撤退。李克用趁机派兵追击,大败梁军,收复失地。毛泽东对此评价说:“沙陀最危急之秋,亦即转守为攻之会,世态每每如此,不可不察也。”肯定了李克用在危急时刻仍能冷静决策、艰苦奋战,从而实现了攻守易势,也重申了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两个方面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思想。

毛泽东晚年在与身边工作人员谈话时,引用了《三垂岗》中的句子“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并说这两句诗写出了他见到青年人时的心情。毛泽东吟咏此诗,表达的是对青年人朝气蓬勃的赞许和对其建功未来的期望。他有此感慨,与《三垂冈》一诗提及的历史密不可分。其中“风云帐下奇儿在”中的“奇儿”,指的正是李存勖。

“萧瑟三垂冈畔路,至今人唱百年歌。”精通中国历史的毛泽东,每每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以资政治世。回顾其晚年旧事,或可鉴往知今,烛照未来。

参考资料:

❶安瑞燕《三垂冈上话沧桑》 《山西档案》(2012-04-29)

❷赵丛浩《毛泽东以史鉴今的战略智慧——以读「三垂冈」为例》《炎黄春秋》(2023-03-0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