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周只读一本书 · 当出人头地的冀望压在一个孩子的身上,很可能就是一场灾难

 正午文化 2024-03-25 发布于辽宁

《在轮下》这本书出版于100年前,读起来竟然一点都不难,就像是在读一个发生在现在我们身边的悲剧。


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赫尔曼·黑塞的讲述,让我们知道,从观念到行为,在逼迫孩子学习这件事情上,我们落后了整整一个世纪。

与其说是在时代和社会要求的巨轮下,不如说是在身边一众以关爱之名而施行的压迫下,主人公汉斯失去应有的快乐和年轻的生命。

他从小接受父母、老师安排的学习之路,从一个小镇考到了首都的大学,再从受不了压力而退学回家做了一名钳工,最后终因失意而醉酒溺亡。

被人们看作“前途无量”的汉斯,从未有过真正的快乐,一直干着别人希望他干的事。中学校长叫他学好代数,大学校长希望他学好希伯来文,父亲更是望子成龙。他不参加任何娱乐活动,多少年每天学习到夜里十一二点钟。

他像一台迫于压力和各种冀望的机器,拼命学习,一直被干涉哪怕一点点梦想、交友以及后来的工作选择。内心深处的挣扎被掩盖于耀眼的学霸光环中。

这本书依然畅销,就因为故事仍在残酷地上演。看看现在我们的孩子已然失去了读书的乐趣,转而只会有功利的目标,每天在心里的冲突与挣扎中,厌倦与自私在暗暗地生成。

哲学家克尔凯郭尔说出人生三种绝望“不知道自我,不愿意拥有自我,还有不能够拥有自我”。这本只有200页的小说告诉我们,当许多人的期待压在一个孩子身上时,很可能是在制造一场生命的灾难。

小说里借无足轻重的鞋匠弗格莱在葬礼上控诉说“把孩子逼到这步田地,他们也有份”。他指那些老师、邻居、校长和汉斯的亲生父亲。

小说里的汉斯,只在因学习的压力导致精神受损被迫退学后,体验了短暂而可怜的快乐。去农场榨果汁,在田野里闲逛,和一个叫艾玛的姑娘谈几天恋爱。

而唯一的朋友海尔纳则不啻于他有限人生发现的“新大陆”,原来人也可以按自己意愿活着,也可以不管学习成绩是否落后,也可以不考虑别人的眼光只做自己喜欢的事,人还可以结交有趣的朋友……

读到这些,你是不是有点要为深受压迫而失去自由的孩子们流泪的感觉和冲动?

我们必须承认,天才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的我们也许都要在平庸的生活中度过。与其耗尽一生去拼取,何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换句话说,有时候甘于平庸,何尝不是一种勇气和智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