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经典 | 管明锐:漫谈唐寅及其《落花诗册》

 大河文学 2024-03-25 发布于河南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顶端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学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低吟生命悲歌,书写狂傲灵魂

——漫谈唐寅及其《落花诗册》

(明 唐寅 嫦娥执桂图)
唐寅为“明四家”和“吴中四才子”之一,其知名度和人气历来较高。作为世人公认的失意文人和风流才子,其集学富五车的才华和怀才不遇的苦闷于一体,高开与低走,荣耀与耻辱等种种经历、体验和民间传播度等因素共同构成了唐寅极高的话题性和故事性。
作为明代富有传奇色彩的诗书画三绝之才,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唐寅的书名多少被其诗名和画名所遮掩。《落花诗册》是唐寅所写落花诗的书法作品(亦称《落花诗》《落花诗卷》等),是其书法的典型代表,体现其独特的书法风格和审美意趣,因此,可以说,这幅作品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具有较高的书法美学价值和研究价值。

(明 唐寅 落花诗册 局部一)
在中国艺术史上,唐寅(世人常称“唐伯虎”)的知名度极高,在民间关于其盖世才华和风流轶事的版本和各种形式的传说故事较多,如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的《古今谭概》、《情史类略》和《唐解元一笑姻缘》(载《警世通言》),项元汴的《蕉窗杂录》,明杂剧《花前一笑》《花舫缘》等都有写唐寅的题材。
唐寅(1470—1523),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其字伯虎,又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鲁国唐生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唐寅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为“明四家”;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号称“吴中四才子”;亦被民间誉为明代中期“江南第一才子”。其能书善画,文采飞扬,才思俊逸,以才华横溢、风流倜傥为其民间形象定式。

(明 唐寅 秋葵图扇页)
唐寅出身商人家庭,家境优良,有较好的生活条件;在封建社会坚如磐石的士农工商和重农抑商的大环境下,父亲唐广德希望儿子走正统的读书入仕之途,不惜重金为其子聘请老师,为唐寅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唐寅本人亦自小天资聪颖,博览群书,数岁能文。其在十六岁时参加秀才考试,获第一名,名扬苏州城。然而,二十余岁时,唐寅家中连续遭遇不幸,其妻子、孩子、父母、妹妹等亲人相继离世,深受打击。后在好友祝允明的劝说下,唐寅重新开始用功读书。二十九岁时,他参加南京乡试,获得第一名(即解元),这给予唐寅极大的自信,彼时其踌躇满志,意气风发,满怀憧憬,雄心勃勃,似乎锦绣前程正在向他招手。然而,会试时,唐寅因牵涉科场舞弊案而被革黜,被贬为小吏,终生不得为官——美好前程突然成为泡影。
这一场科场舞弊案给本来志得意满的唐寅当头一棒,对其带来了极为沉重的打击,深刻地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至此他被读书人的正统路径踢出局,一颗热情追求仕途的心被冻结,这也成为他一生都挥之不去、难以释怀的伤痛和心病。唐寅开始游历名川大山,致力于诗文绘事,以鬻文卖画为生。

(明 唐寅 月夜图)
四十多岁时,宁王的邀请使当时穷困潦倒的唐寅以为得到了人生翻盘的机会,然而,结局却是以装疯卖傻和裸奔的“行为艺术”,才得以摆脱在宁王府风险异常的幕僚经历。(《明史》中记载:“宁王朱宸濠厚币聘之,寅察其有异志,佯狂使酒,露其丑秽。宸濠不能堪,放还。”)
此后,唐寅彻底丧失了入仕的进取心,全力将满腹才华施展于诗文书画之中。其擅山水,亦工人物和花鸟;善书法,工诗文,一生创作出大量的诗文和书画作品。其中,行书《落花诗册》即为唐寅典型的书法代表作品。
在中国传统的诗文和书画作品中,历代很多文人墨客对树木、花卉、山石都倾向于给予不同的人格特征和精神力量,比如梅花、兰花、菊花、荷花、牡丹、竹子、松柏等代表着不同的品格和寓意。代表作品有唐代白居易的《重阳席上赋白菊》《松树》、李商隐的《牡丹》、刘禹锡的《赏牡丹》,宋代王安石的《梅》、周敦颐的《爱莲说》,元代柯九思的《双竹图》,明代徐渭的《水墨兰花》,清代郑板桥的《竹石》和《墨竹图》,等等。

(明 唐寅 墨竹图)

(清 郑板桥 竹石图)
其中,历代仅以落花为主题的诗作亦有不少,比如唐代白居易、李商隐、杜甫、韩偓,宋代杨万里、宋祁、朱淑真,元代郝经,清代龚自珍等都有此类诗作。而明代,以“明四家”为中心和代表的江南文人,则形成了以落花为专门主题的、多次的作诗与唱和活动,成为一种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
明代中期,沈周因老年丧子借落花来寄托哀思和隐喻人生,以落花为主题,作画《落花诗意图》,作诗十首(后又多次反和友人此题材的诗二十首,共作三十首);后传给文徵明。文徵明与吕常、唐寅、徐祯卿等友人作诗唱和,由此开始不断以落花为主题的雅集。他们以此而产生了大量的艺术作品(除了诗文,同时还产生了不少书画作品)。其中,落花主题的诗作,据资料显示,沈周有三十首(文徵明小楷《落花诗》跋中有:“先生喜,从而反和之。”“先生益喜,又从而反和之。其篇皆十。而先生之篇累三十,皆不更宿而成。”);文徵明作十首;徐祯卿作十首;吕常作十首;唐寅和诗三十首(在落花诗的其中一个版本中,其和诗中有明确记载:“和诗三十愁千万,肠断春风谁得知?”)。

(明 沈周 落花诗意图 局部)
唐寅的一生中作诗六百余首,然而其尤对落花诗情有独钟,曾多次书写落花题材的诗作,和沈周的落花诗也是反复书写,并贯穿其一生。因此,唐寅的落花诗,版本较多,有的版本前面十三首为和沈周的落花诗所作,后面十七首是唐寅后期所补遗,总计三十首;有的版本显示,唐寅的三十首,均为和沈周的落花诗所作,其押韵与沈周的十首《赋得落花诗》,十首《三答太常吕公见和落花诗》,十首《再和徵明昌榖落花诗》分别对应,其韵部均相同;有的版本显示的是二十一首;也有超过三十首之论,有四十七首……不一而足。
关于唐寅《落花诗》的书法作品,又称《落花诗册》,或者《落花诗卷》等,目前未见有明确记载数量,其每次所写之时的情绪状态、思虑想法、诗文内容、诗作数量以及书法风格等方面都不尽相同,这是造成其版本较多的主要因素。目前收藏地有中国美术馆、辽宁省博物馆、苏州博物馆、苏州灵岩山寺(传),还有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附属美术馆等,亦有个别私人收藏。目前所知,市面上出版物中多采用的是苏州博物馆所藏版本。
该版本形制为27厘米×445厘米,纸本册页,34开,每开宽27厘米、高30厘米。内容为唐寅的三十首落花诗,如:
刹那断送十分春,富贵园林一洗贫。
借问牧童应设酒,试尝梅子又生仁。
若为软舞欺花旦,难保余香笑树神。
料得青鞋携手伴,日高都做晏眠人。
花落花开总属春,开时休羡落休嗔。
好知青草骷髅冢,就是红楼掩面人。
山屐已教休泛腊,柴车从此不须巾。
仙尘佛劫同归尽,坠处何须论厕茵。
花朵凭风着意吹,春光弃我竟如遗。
五更飞梦环巫峡,九畹招魂费楚词。
衰老形骸无昔日,凋零草木有荣时。
和诗三十愁千万,肠断春风谁得知?
……

(明 唐寅 落花诗册 局部二)
此幅作品是唐寅于三十五岁时所书写,距离科场舞弊案已经过去大概五年,其当时胸中的愤懑、委屈、不甘等激烈的情绪实际上已经渐渐淡化,透露出来的更多是一种华丽婉约的忧伤感和一种饱经风霜的沧桑感。
从内容上来说,这些诗作,格律严谨,对偶严格,押韵顺畅;以花落春残等自然现象而引发丰富的想象,意象万千,语言华美,氛围清冷,内涵忧伤。该诗文表面上抒发了唐寅爱花、惜花、伤春等情思和对古往今来无数佳人的怜惜、同情,而实质上流露出来的更多是对怀才不遇的伤感,对生活境况的惆怅,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对世事无常的叹息,对年华易老、岁月易逝的无力感,具有浓郁的感伤情怀。
然而,《落花诗册》中的这些作品,在感伤情绪中又蕴含着唐寅对仕途、对人生新的体会和理解,亦有一种深邃而旷达的超然感。唐寅在诗作中给予了自己丰富的情感和寄托,直至晚年他依然喜爱不断抄写这些诗作,因心境或情绪等精神状态不同而偶有更改诗词字句。

(明 唐寅 一年歌)
唐寅的书法,取法对象较多,比如唐代怀仁《集王圣教序》、王羲之、王献之、钟繇、李邕、颜真卿、褚遂良、欧阳询、米芾、赵孟頫等。其中对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赵孟頫和李邕。
明代初期,赵孟頫(1254—1322)的书风就开始流行。赵孟頫,元代著名书画家,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湖州人。其工书法,学李邕而以王羲之、王献之为宗,作品遒丽而圆转,流美而俊逸,被世人称为“赵体”。明代开国大臣刘基(1311—1375,字伯温)和一代文宗宋濂(1310—1381)都沿袭赵孟頫书法的审美倾向和意味。明代官员、书画家刘珏(约1410—1472),亦喜习赵孟頫,其正书和行书均出自赵体。作为文徵明、祝允明等吴门文人的前辈,刘珏影响了后期的吴门诸书家,其也对吴门书派的崛起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元 赵孟頫 妙严寺记 局部)
赵孟頫的书风从明代初期到中晚期,在吴门地区都较为流行,即使有批判其“奴书”诸论,但也不影响其在多数文人墨客心中的分量和价值。明代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1526—1590)对赵孟頫推崇备至,称其为“元代四大家”之首,收藏有大量赵孟頫的书画作品。至明代中期,以文徵明、祝允明、王宠、陈淳、唐寅等为代表的吴门书家,其影响力日益增强,后期远超当时由名重天下的书法家沈度、沈粲为代表的台阁体,成为当时书风的主流。而吴门书家亦主要由赵孟頫上承晋唐之法,或师宋意。他们吸收、继承并突破了赵孟頫的书法精神和审美趣味,形成新的书法美学和风格。唐寅的多幅作品中均可以体会出赵孟頫的笔意,特别是这幅《落花诗册》,即是以赵体的书法风格来体现的,其结体平正,行笔利落,章法规整,呈现出一种俊逸遒美的风貌。

(元 赵孟頫 洛神赋卷 局部)
除了赵孟頫,唐代的李邕也是唐寅师法的重要对象。李邕(678—747),唐代书法家,曾官至北海太守,人称“李北海”,擅长以行楷写碑,开创一代先河,取法王羲之、王献之而又有所创新、创造,其书结体宽博,笔力沉雄,世谓“右军如龙,北海如象”。明人辑有《李北海集》。李邕的行书成就很高,风格厚重而质朴、古穆而老辣,他也是二王书法的传承者和创新者,对后世影响很大,例如苏轼、黄庭坚、米芾、赵孟頫、董其昌、吴昌硕等书家均受其恩泽。对此,唐寅也不例外。《落花诗册》的行笔中,亦有一种稳健之风,沉稳而雄浑之韵即掺入李北海笔意。值得一提的是,赵孟頫的书法中亦吸收了很多李北海的笔法元素,而唐寅对两者皆有比较深刻的学习和理解。

(唐 李邕 李思训碑 局部)
这件《落花诗册》沉稳中显峻峭,丰润中见精致,笔画粗细结合,富有韵味和节奏感。尽管唐寅的书法作品以行书为主,但其具有较好的楷书功底。此作即是明显的例子,这虽是唐寅的行书作品,但是明显呈现出倾向于楷书的面貌。纵观此作,与其说是唐寅的行书作品,倒不如说是他的行楷作品。这一面貌的呈现,一个原因是唐寅在书写这一版本落花诗的时候,推想其当时的心境上也许更为平静,即便百感交集亦在情绪上更为克制;另一个原因,就是其具有较好的楷书功底,这与他取法唐楷,如欧阳询、颜真卿等有直接的关系。这一版本,唐寅书写时基本上字字独立,很少有字间牵丝连带的情况,但是字间的呼应顾盼依然可以明显感受到,因此,该作整体上蕴含着一种平静略带内敛与克制的情愫,呼之欲出的是一种华丽感和忧郁感。
《落花诗册》这幅作品后面的印章有“南京解元”(此印曾被唐寅多次使用在其书画中),可以看出,自始至终唐寅都不曾忘记自己曾经是“南京解元”这一事实,也无法完全释怀科场案造成的一生隐痛。在《落花诗册》中,唐寅倾注了浓烈的个人感情,寄托了他的思想情怀、人生境遇和生命感悟,也反映了他所处的时代风貌和人文特征。

(明 唐寅 落花诗册 局部三)
唐寅的这幅《落花诗册》,内容上华丽、伤感、深邃;书法上典雅、流美、平正,笔墨与结字富于变化、对比鲜明,书文俱精,具备极高的诗文审美和书法审美趣味,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落花诗册》作为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不仅适合书家临读和欣赏,而且在布局章法上也非常适合学书者临习,是一幅难得的行书佳作。
作为一名有着传奇色彩、人格魅力和喜闻乐见的知名艺术家,唐寅为世人带来了太多的话题,他的诗文、他的书法、他的绘画,他那让人不禁唏嘘的、坎坷的人生经历,他那被不断传播的逸闻趣事和风流轶事等,都让其成为更为丰满的艺术形象,从而成为后世讨论、研究的对象。

(明 唐寅 溪山渔隐图)
仔细想想,今天的我们仍然如此喜欢谈论和研究唐寅,到底是为什么呢?
复旦大学邵毅平教授也许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思路:“如果唐寅没有牵入科场案,而是顺顺当当中了会元,做到三公九卿。如果他发奋著书,成为明代有名的学者;如果他更为认真地作诗作画,使他的诗画达到更高的水平,那么,他的一生难道会比他实际所过的更有价值吗?未必。唐寅的一生最有意义,对后世影响最深的,在于他敢于打破礼法,勇于追求更为自由、真诚的生活。他已经达到了封建时代中只有很少数知识分子才能达到的精神高度。至于功名是否大,著作是否多,诗画是否工,这些都是次要问题。”
其实,以他的性情和性格,如果真正进入仕途,是否会真正开心,一切顺利呢?真的很难讲。
我们都想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而唐寅其实在有意无意中真正做到了,他不去违背自己的内心,敢想敢说敢做,这是多少世人做不到的地方。也许从唐寅身上,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自我,假如是我们遇到了人生重大的坎坷和困顿,假如我们作为心高气傲之人遭遇了人生的高开低走,生命又当何去何从呢?
唐寅的身上其实有着李白的一些气质,那种洒脱、那种不羁,失意坎坷的一生中他的骨子里依然透漏着淋漓尽致的狂傲。然而,他又比李白多了一份对世人来说一种特别的亲切感。几百年来人们乐于赋予他一些类似完美的设想,使他最终成为我们想成为的那种人,也许在他身上,世人想看到并投射出自己某种喜欢的、理想的样子……

(唐六如先生小像 局部 清方筠临明钱谷)


作者简介:管明锐,现任河南美术出版社副编审,毕业于山东大学,文学硕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