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尹高朝《荆楚将帅与故乡》第一章 董必武:董老省亲 诗词寄情(中)

 麻城文学微刊 2024-03-25 发布于湖北

作者简介

    尹高朝,中国湖北人。大学法学和管理学双学历。政治学博士。党史、军事史学者。全国知名传记作家。毛泽东研究专家。长期致力于红色历史文化的研究,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先后写作并有多种著述面世。主要著作有《毛泽东的老师们》《毛泽东和他的24位老师》《毛泽东和他的老师》《周恩来和他的老师》《开国领袖和他的老师》《公安部长罗瑞卿》《罗瑞卿警坛风云录》《赤子毛岸英》《党和国家领导人与黄石》《党和国家领导人与黄冈》《陕北十三年——毛泽东和习仲勋》 ;《从大别山走出的共和国将星》系列丛书10部,《国是论衡》丛书11部,《从政镜鉴》丛书10部;大学教科书《防暴对策学》等共60余部,计2500余万字。《毛泽东和他的二十四位老师》曾于2011年在《人民日报》·海外版神州栏目全书连载,并相继在《解放日报》《中国教育报》《辽宁日报》《武汉晚报》和国内一百多家地方报纸连载或刊发,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内容简介

    故乡,这个熟悉而亲切的字眼,牵动着多少游子的心。回归故乡,是多少身处异乡的人梦寐以求的夙愿。对于出生入死、转战南北、戎马生涯的将军们来说,故乡则更有一番别样的意义。《荆楚将帅的家国情怀》专题探访了“荆楚将帅”与故乡,通过对历史当事人和见证者的实地追踪采访,追寻了这些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祖国的解放事业与祖国的功臣们在半个多世纪的流金岁月中遗留在故乡的光辉足迹,讲述了湖北籍军事家李先念、林彪,开国上将陈锡联、王平、许世友、贺炳炎、韩先楚,共和国上将刘华清、秦基伟、王诚汉,开国中将詹才芳、王尚荣、李成芳、杜义德,开国少将程悦长、刘少卿、魏国运、冯仁恩等30位荆楚将帅建国前后与故乡的动人故事,挖掘出了大量未曾公开的史料细节,以鲜活光亮的文学和史学形象,让您更深切地了解荆楚将帅的家国情怀。

荆楚将帅与故乡

作者:尹高朝

第一章

董必武

董老省亲 诗词寄情

2

而今建设能跃进

不愧当年七里坪

    1958年3月,湖北省委农业检查团到红安检查工作,董必武随检查团一起第二次回到红安。

    从武汉动身的时候,董必武不肯坐小卧车,坚持要与省里的同志一道坐大交通车,省长张体学再三说服,他才勉强答应坐张体学的车子。

    董必武一到红安,就到马鞍山水库工地视察。这一天,数千民工正冒着春寒修马安山水库,当人们发现董必武到来时,全工地的人一下子沸腾起来,掌声象潮水一样,一浪高过一浪,欢呼声经久不息。

    董必武把拐杖勾在胳膊上,向民工挥手致意。高声说:“乡亲们好啊!我向你们表示慰问,祝你们早日修好水库!”

董必武挥手致意:“乡亲们好啊!”

    董必武又在八里湾镇视察了三个小时,然后在那里吃中饭。他看到桌上摆了八个菜,有些不高兴地说:“当干部不能脱离群众,不能搞特殊化,要在勤俭节约上带头,吃饭要从俭,菜不能搞得过多,今天你们把菜办多了。”

    省长张体学连忙说:“今天这桌饭菜是我叫办的。”

    董必武说:“是你叫办的,超过了伙食标准也不好。”

    大家又解释说:“董老多年没有回红安,都是几个家乡菜。”

    董必武知道家乡父老的心意,只得领大家的情,叮嘱当地干部再不要为他搞特殊化。后来他的伙食,总是按四菜一汤的标准来办。

    董必武看到八里湾机关安了电灯,笑着说:“你们这里还不错,有了电灯。”接着问:“电是从哪里来的?”

    八里乡党总支书记潘知回答说:“前年,在离这里十二华里远的伊河墩建了一个小水电站。”

    董必武详细地问:“能发多少电?”“水有多大流量?多大落差?”

    潘知一时回答不出来,董必武就耐心地教育说:“当干部就要懂行。你是在农村工作的干部,是以搞农业为主的,水电与农业的关系密切,与群众的关系密切,不懂得办水电这方面的事怎么行呢?要当内行干部。”他后来在给潘知的题词中,又针对这个问题,特别强调指出:“在成为农业内行的基础上研究一门工业技术。”

    在离开八里时,董必武还去看了区的中心集市。一走进合作社他指着盐池说:“是碘盐吗?”营业员点了点头。陪同的人们从这件细小的事情上看出董必武处处想着群众,事事关心群众的精神风貌。

    在生产资料门市部,董必武看得特别认真、仔细,还拣了几样农具指给随行的同志看。他对大家说:“莫看这些小家业,都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董必武对家乡的水利建设十分重视,走一路问一路,鼓舞群众的干劲,每到一个水利工地,不是口头赞扬,就是题字、题词,或写诗祝贺。

    第三天,董必武视察了火连畈。

    火连畈因为缺水,历年粮食产量很低。

    董必武说:“红安是个山区,地势高涸,历史上的荒年,干旱要占十之八九。红安人世代都愁苦在缺水、缺粮上。”

    陪同的红安县肖林山副县长插话说:“县委已打算在这里修一座水库,等烟宝地水库工程有个眉目后,我们考虑整个东片的水利兴修问题。”接着,肖林山把全县以倒水河为界划定的东西两大水系的修建设想,向董必武作了简要的汇报。

    董必武听后,高兴地说:“这就好,这就好,我希望见到火连畈能自流灌溉!”

    在董必武的鼓励和敦促下,火连畈水库从当年开始测量,第二年动工,经过部分社队干部和群众七八个月的努力,于1959年全部竣工。

    消息传到北京,董必武很高兴,亲笔题书“火连畈水库”五个大字,随信寄给了红安县委。当然,这是后来的事。

    3月11日上午,董必武到县委书记程鹏和技术员周翼红种的试验田视察。汽车停在杏花乡建苏合作社的东门畈。

    他一下车,便走到拱石桥头。问;“这就是问有桥吧?”

    “是的。”杏花乡党总支书记郭际太回答。

    董必武一位随行揣名思义,当即吟诵起“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诗句。还有位同志接过话头说:“今日今时,杏花村里闹春耕,问有桥头谁问酒?”

    大家说笑了一阵,董必武向前指了指说:“那畈上象不象一副春耕图?”

    “春耕图?”大家抬头看去,只见一块块草籽葱绿茂密,油菜一片金黄,社员们有的在积肥送肥,有的在平田整田,春风拂拂,笑语阵阵,一派繁忙景象。

    看着这情景,董必武联想到县委汇报的生产规划,即兴赋诗:

红安群众是先行,规划详明首动心。

次要深耕深到底,开花结果变黄金。

    董必武的雅兴,引来大家一片掌声。

    董必武赋诗完毕,见路边一块田里麦苗长得特别肥壮,他蹲下身看了看麦苗问:“这块为什么长得格外好?”

    “因为冬天这里堆过牛栏粪。”郭际太答。

    “嗯!”董老点点头说“这就是证明,庄稼一支花,全靠肥当家。”

    陪同的县委负责人担心董必武的身体,提议休息一下再走。

    董必武连连说:“不累,不累。”他一气登上了河坎村后的小山坡,还鼓励大家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瞧见河坎村边的田冲,有四、五个社员在扬鞭叱牛,他便问,“河坎这条冲,历来泥脚深,又冷浸,过去产量很低,现在还是那样子?”

    “不!”郭际太回答:“水稻已经连续三年达到了五、六百斤,比解放前翻了一番。”

    “这就不错,你们是怎么翻起来的呀?”董必武很感兴趣地问。

    郭际太汇报说:“我们的作法有两条:一是精耕细作;二是改良土壤。”

    董必武问:“这些田怎么改?”

    郭际太说:“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冲上是沙田,就来个'沙田掺土,肥肉炖藕’,冲下是烂泥田,就来个'泥田掺沙,白糖粘粑’。”

    “好,好!.”听了这幽默而又形象的比喻,董必武老赞不绝口。

    看完东门畈翻坡过去,董必武看到有个老农在地里翻耕,他高兴地走上前,从老农手里拿过牛鞭,稳稳地扶着犁尾,“呵哧”一声,犁起田来了。

    董老犁田!人们又惊又喜。老农秦必传连忙说:“哎呀,董老你快歇着!”

    董必武问:七寸步犁好不好用?能耕多深,比旧式犁有哪些优点?等等。秦必传老农一一作了回答。

    董必武一行来到“五丰岗”。解放前,这里兵匪连年,天灾频袭,人畜遭殃,田地抛荒,五谷不结籽,人们称之为“五荒岗”。解放后,土改的第二年,岗上岗下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五荒岗也被改名为“五丰岗”。

    听完介绍,董必武高兴地说:'好!'五荒’变'五丰’,这叫山变水变人也变,粮丰油丰草也丰。”

    在万胜乡叶家贩村,董必武参观了全国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代表、县劳动模范徐正修大妈种的试验田,并与她促膝交谈。

    县里的同志告诉董必武,徐大妈在民主革命时期是送子参军的“模范群众”,现已年逾七旬,仍给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被县妇联授予“五好之家”的光荣称号。

    董必武高兴的称赞徐大妈“人老心红”,并当即赋诗:

举世闻名徐大妈,一心革命世堪夸。

妇联以彼为旗帜,试验田兼五好家。

    3月12日,董必武在湖北省委书记姜一、省长张体学的陪同下视察七里坪。

    姜一(1919——1998),山西武乡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湖北黄冈地委书记、湖北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陕西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陕西省副省长,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在这里,他即兴给七里坪烈、军属代表,区、乡干部、劳动模范和湖北省下放天台林场的干部700多人讲了话,勉励大家“人人动脑筋,把苏区建设得更好”。

    他还专门请了一些革命老人进行座谈。72岁的老赤卫队员王启新,多年来一直不要政府供养,自己喂猪、养鸡,开荒种菜,还坚持参加生产,不到三个月时间,做了两百多个工分。董必武听后连声称赞:“不简单,不简单!”并赋诗一首相赠:

草莱已辟山松种,昔日荒芜今变青。

七二老人闲不得,工分两百慰秃龄。

    在七里坪视察期间,董必武走遍每条街巷,凭吊烈士,瞻仰革命遗址遗迹,视察解放后新建的医院、学校、车站、百货公司、新华书店……抚今追昔,多少往事涌上心头。14日清晨,他写下了题为《红安七里坪》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句:

残垒犹存旧战痕,义军根据地传名。.

而今建设能跃进,不愧当年七里坪。

    3月13日,董必武和夫人何连芝在县长马友才的陪同下,步行到云台山脚下的朱家看望父老乡亲,见面就问寒问暖,唠不完的家常话。董必武在朱家还品尝了乡亲们为他做的绿豆粑。

    在红安期间,董必武视察了正在兴建的烈士祠,参观了文化馆举办的“红安革命文物展览”,他参观后很有感概地说;“内容丰富有余,就是气魄不足。”并询问到博物馆的筹建问题。

    县委书记程鹏说:“我们根据您老的指示,已请中南设计院进行了设计,正在备料、准备动工”。

    离开红安的前一天,董必武应邀给红安县各区负责人和县直机关干部作报告。这天上午,董必武一来到大礼堂,全体干部即起立鼓掌。

    董必武十分礼貌地脫帽表示答谢后,张体学大声宣布:“欢迎董老讲话!”掌声中,董必武又一次脱下帽来笑着向与会者致意。

    在讲话中,董必武首先向大家问好,他赞扬红安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山乡、创造自已的新生活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接着,他阐述了国内外形势,希望大家珍惜和平环境,与党同心同德,再接再厉,作出贡献。最后勉励大家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他的讲话博得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

董必武偕夫人何莲芝(右三)回故乡

3

三度回乡景不同

树高草密麦粮丰

    1962年5月11日,董必武第三次回到了故乡。

    董必武到红安时,正赶上红安县委在开会,会议议题是纠正前几年工作中的失误、安排今后的工作。

    县委邀董必武给大家作指示,董必武笑了笑说,没有什么指示可作,我只是想提醒县委领导同志,你们在纠正偏差,吸取教训方面开始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一个共产党员在任何时候都要实事求是。不能说假活,不能随风倒。

    5月12日,董必武视察金沙河水库。上大坝时,坡陡路滑,陪同的同志忙上前去搀扶。董必武说:我自己来。

    他还说:“二万五千里长征,路难走吧,我就是没有要人扶。”“我希望你们也不要人扶,那里跌倒了就在那里爬起来,要人扶干什么!”

    金沙河水库,是红安、新洲两县在困难时期共同修建的大型水库。董必武表扬了两县人民互相支援、团结协作的精神。对修建工作中有的干部不关心群众生活,不注意民工安全的问题,提出了批评。

董必武视察红安县第一中学

    5月13日,董必武视察了红安县第一中学,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这是董必武于1937年秋亲自创办的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名校,是湖北省首批重点中学。走进学校,董必武把拐仗挂在左手的手腕上,右手不停地挥动着帽子,向欢呼的师生致意。在校园参观后,他又详细询问了教职工生活、男女学生比例等情况,李汝寿校长一一作了回答。最后,董老勉励广大师生要发扬黄安中学的光荣传统,努力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

红安县革命博物馆旧貌

    随后,董必武偕夫人何连芝一行参观了红安县博物馆,博物馆负责人阙裕民向他们介绍了陈列内容,董必武肯定陈烈内容很有地方特色,强调红安博物馆要突出“革命“二字。此后,董必武亲笔为“红安县革命博物馆”题写了馆名。

董必武参观红安县博物馆

    嗣后,董必武来到曙光人民公社。他到地里看了花生、棉花、大麦、小麦、豌豆的生长情况,到村里看了社员的住房,访问了一些老农。在谈到粮食安排时,董必武对他们的“低标准、瓜菜代”感到担心,提出要看粮食仓库。

出门路过会计室,小会计提着算盘赶出来了。董必武问:“你是会计?”“是呀!”社主任代答。

    董必武接着:“你们摸底夏收总产到底是多少?”小会计回答了预计的总产量后,说:“这是按亩产千斤计算的。”

    “亩产千斤?一亩能产一千斤?”小会计说:“大小麦长得都好,亩产千斤没问题。”

    董必武拿过算盘,问身边的社主任:“你们的小麦过去最高亩产能打多少?”社主任作答后,他拨动了几个珠子儿。

    “最低的咧?”社主任又报了个数字,他又在算盘上拨动了几下。两者相加,二一添作五,运算的结果与千斤数相差一半以上。

    董必武递过算盘,说:“看到了吧?”小会计瞪大了眼睛,直愣楞地答不上话来。

    董必武没有责备小会计,转问社主任,“你们看哪个数字切合实际?”

    “前几年赶浪头,谎报花生亩产几千几,水稻亩产几万斤,这都是昧良心,睁着眼睛说瞎话,害苦了群众,也害苦了国家!”社主任在董必武面前说了真心话。

    董必武深有感慨他说,“浮夸害死人哩!”

    回到县委,董必武就如何迅速恢复元气,节约度荒、检查核实全县口粮安排的问题,与县委分管这方面工作的同志,进行了认真的摸底和反复研究,并针对各区不同的“家底”,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董必武还调查走访了民胜大队。那里公路两旁的树木又深又密,麦子一片金黄。

    社员们告诉董必武:“今年的小麦长得比哪一年都好!不单亏老天爷,国民经济一调整,党中央的好政策又回来了,社员心里踏实,也干得起劲些。”

    看到丰收景象,董必武的心情舒畅了些,谈笑也多了,晚上还写了一首《三次访红安》的诗。诗中赞道:

三度回乡景不同,树高草密麦粮丰,

人民生产皆积极,共说中央政策工。

    董必武从民胜大队罗家坡出来,绕过田间小道,步行到七里冲。当走到小河上的红靠公路与要河公路交叉处时,董必武指着云台山说:“你们看到了吧,那云台山,都是解放后栽的树嘛,已经长那么大了,还不错!我做小孩时,也常爬到那上面去。那时候,云台山的树,大的合抱不了,密得钻不进人。后来都给国民党的军队砍光、烧光了。解放后,要不是年年栽一点,恐怕还是和尚山、懒痢山。当然罗,要恢复到我小时候的那个样子,让群众用材、烧柴方便,你们还要再下功夫治几年罗!”

    陪同的县委负责同志说:“董老,红安的荒山还不少,我们一定再下功夫,年年治理。请您下次回来检查!”

    “好,好!”董必武高兴地拿起手杖、敲了敲公路边说:“这儿也可以栽一棵树,那儿也栽一棵嘛!相隔八九尺远,路两边各栽两排,全县的公路有多长?能够栽多少树?”没等回答,他又说,“这样好了——路旁风景树,里植五百株;渠边桐木栗,见空就插针。远山高山植松杉,丘山低山育茶果。房前屋后栽些泡桐、竹子之类,我看这样不要几年,红安就可以绿化了,这对于经济收益、水土保持、气候调节都有好处嘛!”

董必武《三次访红安》诗作手书

    在返回城时,董必武还讲到改建南门柯桥和安装自来水的事。

    车行至河边,董必武说:“这条河《县志》有记载,叫'倒水河’。过去,河床低下,常走派竹排,木桥平时倒没什么,一到发洪水,两边就隔断了。最好是不是改建个钢筋混凝土的?”又说:“红安县城有史以来都吃井水,井太深了,很不方便,加上矿物质多,味道咸苦。你们在考虑改桥时,可不可以把自来水的问题也一起解决。”

    县委的同志当即表示,等情况好转后,即按董老说的去办。

    临走那天,董必武还视察了红安县灾情比较严重的觅儿区。觅儿是董必武在红安的祖籍。亲历者彭毓南回忆当时的情景说:

     “那时我刚到觅儿任区委书记,旱情特别严重。这天一大早,我带着区公安特派员李愈友步行来到觅儿三叉路等侯董老的到来。大约八点钟,董老坐的黑色小轿车就到了,陪同的县委委员、组织部长潘知把我介绍给董老,董老握住我的手,第一句话就问:“听说你们区的灾情严重,春荒度得过去吗?”

    我说:“觅儿的灾情是很重,但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

    董老仍不放心,一连询问了十几个问题。我印象最深的是董老非常关心觅儿的绿化。因为当时刮共产风,要粮食增产,盲目扩大耕地面积,把山上的树都砍光了,四处一看,白花花的一片,一棵树也没有,草也没有。

    董老当时很有疑虑,问我:“这里可以栽树吗?”

    我说可以栽,董老用拐杖指着白花花的土地说:“草都不长,怎么栽树?”

    我回答:“我争取今年育苗,明年栽树。”董老说:“你要是栽不活,就找县委,”说着,指了指身旁的潘知“叫县委从内蒙搞榛子回来栽,榛子容易栽活,嫩苗可以作饲料喂牲口,结的籽可以打油,老了可以当柴烧。”董老接着说:“绿化重要哇!是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大事,不可轻视。山上没有树,就影响气候。”

    彭毓南极富感情地说,董老这次来觅儿,还仔细询问了灾后群众生活,抗旱情况,并就水利建设提出了很多建议。他老人家还叮嘱在场的同志:越是在困难时,越要到群众中去,了解情况,关心群众,群众就会与干部一条心,也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只可惜,这是老人家终生最后一次回到祖居地觅儿……

上下滑动阅览

卷一全部篇目相关链接

1.《一位军事奇才的悲剧人生》

(1)    (2)    (3)    (4)      

2.《党之元老  国之元戎》

(1)(2,3)(4, 5)(6)(7)  (8,9)(10,11,12)(13,14)  (15,16) (17,18)

3.《从乡村“博师”到主席》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4.《无衔将军  “衔”在人心》

(1,2) (3,4) (5,6)(7,8)(9,10)

5.《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

(1,2) (3,4) (5,6)(7,8)(9)(10,11)

6.《 “你回来就是胜利!”》

(1,2) (3,4) (5,6) (7,8) 

 (9,10) (11,12,13)

7.《功勋卓著的一代战将》

(1,2) (3,4) (5,6) (7,8) (9,10) 

(11,12)  (13,14) (15,16) (17)

8.《从大别山走出的共和国上将》

(1,2) (3,4) (5,6) (7,8)

 (9,10) (11,12) (13,14)

卷二全部篇目相关链接

1.《从少林走出的传奇将军》

(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

2.《毛泽东誉为“勇将”的将军》

(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

3.《从“红小鬼”到“大司令”》

(1,2) (3,4) (5,6) (7,8)

(9,10)(11)(12,13)(14,15)

4.《从开国上将到“文革”干将》

(1,2)(3,4)(5,6)(7,8)

(9,10)(11,12) (13)

5.《名垂军史的“旋风司令”》

(1,2)(3,4) (5,6)(7,8)(9,10)

(11,12)(13,14)(15,16)(17,18)

(19,20)(21,22)

6. 《戎马一生  功勋卓著》                          

(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

7.《从大别山走出的“泥腿子将军”》

(1,2)(3,4)(5,6)(7,8)

8.《大别山孕育的骁勇战将》

(1,2)(3,4)(5,6)(7,8)(9,10,11)

9.《身先士卒的开国上将》

(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

10.《一个战将的真正荣耀》

(1,2)(3,4)(5,6)(7,8)(9,10)

卷三已发篇目相关链接

1.《从洪湖岸边走出的独臂悍将》

(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

2.《“两弹”攻坚立奇勋》

(1,2)(3,4)(5,6)(7,8)

(9,10)(11,12)

3.《享誉军中的“洋司令”》

(1,2)(3,4)(5,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20)

4.《朱德赞扬的“有功不居功的人”》

(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

5.误入歧途的“五虎上将”

(1,2)(3,4)(5,6)(7)(8,9)

(10,11)(12)(13,14)(15)

6.从“红军娃”到共和国上将

(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

7.最高统帅部的军事“高参”

(1,2)(3,4)(5,6)(7,8)(9,10)

(11,12)(13,14)(15,16)

8.德高望重的开国中将

(1,2)(3,4)(5,6)(7,8)(9,10)(11,12)

9.铁马金戈入梦来
(1,2)(3,4)(5,6)(7,8)(9,10)(11,12)(13,14)(15)

卷四已发篇目相关链接

1.《战火中打造出的“不世将才”》

(1,2)(3,4)(5,6)(7)

2.《敢于亮剑的一代战将》

(1,2)(3,4)(5,6)(7,8)(9,10)(11,12)(13,14)(15,16)

3.《革命战火中锻炼出来的必胜将军》

(1,2)(3,4)(5,6)(7,8)(9)(10,11)

4. 《“军政两全”的开国中将》

(1,2)(3,4)(5,6)(7,8)

相关评论与解读文章链接

1、解读《从大别山走出的共和国将星》

2、献给共和国将帅与革命战士的赞歌

《毛泽东和习仲勋》

自序及目录  (1) (2) (3)

(4) (5)(6)(7)(8)(9)

(10)(11)(12)(13)(14)

(15)(16)(17)(18)(19)

(20)(21)(22)(23)(24)

(25)(26)(27)(28)

《荆楚将帅与故乡》

第一章 董必武:董老省亲 诗词寄情(上)

热帖追踪

1.诗词楹联类(基本按时间先后顺序)

国庆诗词特刊‖麻城市诗词学会分韵接龙合集

月圆国庆 琴瑟和鸣 | 画堂春·小雪松江新婚贺词集锦(61首)

农民诗人李世明《片云出岫》新书发布会成功举行

云峰诗墙‖ “同吟小漆园,共咏大屋湾”诗词专辑

“秀美骑龙 幸福黄土”团展诗词集(一)

丁如良:麻城新景七律九首

何军:“亲情友情之歌”诗词八首

曾杰 绝句二组

李向农抗疫诗一组

【个人展台】廖迎春(盈盈)七律小辑

【个人展台】李文涛(观海听涛)诗词小辑

严春凤:扶贫领导走访有感

陈为习:三访小辑 | 山那边是畈

云峰诗友会 ‖ 端午诗词大会

云峰诗友会 ‖ 孝善楼下的诗词文化雅集

云峰诗友会 | 2020年教师节专刊

杨辉谋:湖北十景

云峰诗友会 | 2020年10月重阳增刊

十字凉亭勤有路,一篮红果爱无涯 | 麻城北站附近草莓红了!

麻城市诗词楹联学会2021年春节春联专辑(八)

麻城一中乔迁贺联(一)

忆峥嵘岁月 贺一中乔迁 | 麻城市诗词学会贺诗专辑

麻城特产楹联专辑(一)

麻城一中乔迁贺联(二)

辛丑牛年白石河雅集贺诗专辑

2022年春联作品展(三)

云峰诗友会 12月上旬诗词小辑

【诗人展台】夏先奎 | 读何全民《卢中往事》有感

云峰诗友会壬寅元宵诗会

【大美麻城】诗咏福田河小辑

秀美木子店  神奇栖凤尖

【黄土诗社】魂牵大屋湾  诗咏黄土情

周胜辉近年获得各类诗词赋文学大赛等级奖项作品集锦

云峰诗友会 2023年元月上旬诗词小辑

【黄土诗社】“人杰地灵闵家畈”诗词专辑

【麻城楹联】春满麻城妇幼保健院

麻城三中校园楹联集粹

祝贺陶勇先生荣休诗词联专辑

“深秋的哀思”云峰诗友会诗词联专辑

刘宏 | 麻城风景十二曲(四)什子寨

刘宏:麻城风景十二曲(六)麻姑仙洞

(将陆续添加)

2.散文随笔类(基本按时间先后顺序)

【教师节特刊】卢秀丽‖啊,麻四中——我的母校

【故乡情思】卢秀丽‖外婆的晏家湾

夏桂芬:我和我的“恶婆” 

金莲玉:忆慈母

【读书笔记】史宏友‖《麻城文化丛书》揽要

【名家散文】举水记忆‖作者:周胜辉

【教育手记】张刚毅‖那位母亲,那桩往事……

张刚毅:长岭关,我会再来的!

袁艳阳袁家山,我灵魂的天堂

史宏友:徜徉在杜鹃花海 

李文涛:母亲的老米酒

开在心中的花朵(文:童慧  荐评:屈震寰)

陈爱明:老屋

范成英:另类富二代

夏桂芬:黄狮寨,又是—年杜鹃红

【云峰故事会】王宇奇|信有师生同父子

【云峰故事会】金莲玉 | 牌楼女人

李桦 | 我的空中楼阁

李小林 | 香樟树下醉意多

(将陆续添加)

3.小说、纪实文学类(基本按时间先后顺序)

【本土名家】李向农‖红玉佛(短篇小说)

李向农:草根老板宁大勇

缪益鹏小说《六月六

张刚毅:小尹护士

施卫平:情牵木子店

陈为习:龟峰山下,校园绽放最美“杜鹃花”

央视15套正在播出!麻城青年歌唱家王筱凡倾情演唱经典歌曲《麻城杜鹃花》

(将陆续添加)

4.现代诗歌类(基本按时间先后顺序)

【名家专辑】熊明修‖大型乡土文化组诗选八 ——苦人沟

吴吉平:我的老屋我的青梅竹马

何光早:大情小事(外二首)

陈炳一:写给孩子(外二首)

【个人展台】顾友文诗歌集(第一辑)

胡图 | 我们都在麻城油厂等你

(将陆续添加)

5.其它类

周元平书法作品选

湖北大鼓《抗疫大武汉》(作词:施卫平‖演唱:徐贤安)

老屋湾杯“家国情”全国诗文大赛评奖揭晓,一等奖奖品价值逾千元!

“老屋湾杯”家国情全国诗文大赛颁奖大仪式成功举行

电子书来了!老屋湾杯全国诗文大赛获奖者风采展暨作品专辑

【诗词评论】一幅新时代农村的美丽画卷(鲍海涛)

【诗词评论】一箭三星誉楚乡,状元榜眼探花郎

(将陆续添加)

历年总结回顾

麻城文学微刊2019年岁末盘点
麻城文学微刊2020年热帖大盘点
麻城文学微刊2021年度热点与热帖回顾
麻城文学微刊2023年年度盘点

特色专辑汇总

云峰诗友会诗词专辑(246期)
云峰现代诗诗友会专辑(148期)
老屋湾杯家国情诗文大赛作品(90篇)
编读同期声合集(27期)
学苑新苗合集(13期)

个人专辑整理

《从大别山走出的共和国将星》链接卷一|卷二|卷三

鲍海涛作品集(29辑)

汪芳记作品集(64篇)

袁艳阳作品集(23篇)

范成英作品集(56篇)
龚增元作品集(96篇)
陶绪宏作品集(63篇)
李小林作品集(48篇)

余巨澜作品集(49篇)

张家祥作品集(42篇)

陶   勇作品集(40辑)

杨宏明作品集(40篇)

林邦和作品链接合集
张纪礼作品集(28辑)
(将陆续添加)

诗人索引

本市(排名不分先后)
王树良 吴昌发 周杰民 周光辉 周胜辉
鲍海涛 廖迎春 李文涛 李世明 张刚毅
项锦华 谢炳铭 刘文列 熊心全 刘宝华
胡庆宏 詹成中 李向农 吴本和 宁大宏
何德成 何   军 李自龙 黄泽良 喻丰国
傅光明 何早松 黄吉恩 付可庆 刘兴仪
关   琼 史继新 肖玉山 徐家齐 杨辉谋
王谠生 林祖炎 刘仁启 陶从正 李锦成
金莲玉 杜胜玉 成焕生 张纪礼 伍亚平
林邦和 夏先奎 林志谋 陶 勇 一卷红尘
黄东舟 汪中学 汪东峡  吴吉平 杨宏明
顾会文 顾友文 易家志 易金钢 何开元
肖作华 邱东耀 成厚德 李昌朗 李文进
江小波 黄彩珍 佘国庆 熊   轲 汪再如
张仁旺 陶绪宏 关志明 江叔银  黄甲金
李光耀 陈为习 
(陆续添加中)
外埠
段   维 姚泉名 肖少平 刘   宁 蔡   萍
戴   军 罗检宏 张国俊 王宇奇 余巨澜
吴   琴 刘湘宏 陈新元 吴沐瑶 郝   丽
(陆续添加中)

作家索引

金仕善 周胜辉 缪益鹏 梅玉荣 李向农 
尹高朝 涂万作 郑重建 汪芳记 肖   琴
闵先锋 鲍海涛 刘   宏 张刚毅 李文涛
彭俊平 傅光明 毕久经 龚增元 管善建
范成英 李小林 肖少平 冯   萍 周起权
戴   坤 余巨澜 陶绪宏 朱长许 施卫平
袁艳阳 王宇奇 罗永强 史宏友 杨宏明
屈震寰 温天虹 鲍俊军 占小义 李承元
刘远明 卢秀丽 吴吉平 成文波 高汉平
罗碧英 江淑奇 顾友文 江晓蕾 谢宗青
王   丽 陈爱明 张林浩 邱东耀 陈新元
严春凤 崔少华 熊青松 张   红 佘国庆
楚   风 张其才 张泽恩 李   桦 丁俊发
陈昌学 郭淑英 何光英  陈为习
(陆续添加中)

新诗驿站

熊明修 项耀汉 梅玉荣 周胜辉 李文涛
李   湄 姜舟林 林明康 施   工 黄吉恩
崔少华 严春凤 管善建 李小林 金莲玉
吴吉平 陈昌学 顾友文 胡   图 张家祥
杨宏明 龚增元 江淑奇 余巨澜 袁   瑾
梅敏杰 周宗治 鲍俊军 张仁旺 张   红
李昌朗 余缘友 丁群怀 罗碧英 何光英
周红书 周   荣 王和平 鼓   月 陈为习
(陆续添加中)

学苑新苗

段若阳 龚凤仪 孙   馨 张永欣 童   慧
刘   灿 周佳怡 周紫曼 史佳菡 王紫涵

(未完,陆续添加)


“在看”我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