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战军||​​由《罗刹海市》想到的

 昵称70808387 2024-03-25 发布于山东

由《罗刹海市》想到的
          
刘战军
          
刀郎创作、演唱的歌曲《罗刹海市》,歌词通俗易懂,故事怪诞诡异,曲调优美别致,配器新颖奇妙,很容易引人联想,激发共情,产生慷慨放歌的冲动。歌曲面世,拍案声起,四海传唱:“罗刹国向东两万六千里,过七冲越焦海三寸的黄泥地,只为那有一条一丘河,河水流过苟苟营……”
好歌难遇,天下共享;作者大气,龙战于野。《罗刹海市》各种翻唱频出,风格迥异,倍受青睐。就像莎士比亚所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一千个歌者和听众,就有一千个罗刹海市。“存在就是合理的”(黑格尔),《罗刹海市》冲破所谓阳春白雪质疑之声,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这一现象值得深入探究。
              
          
1.初识《聊斋》
          
一看《罗刹海市》,便想《聊斋志异》。我读《聊斋志异》的时候,正上中学。正值少年,喜爱新奇,读着《聊斋志异》感觉非常神秘美好,还有一丝紧张害怕,不辨真假。印象最深的是“崂山道士”,就对崂山有些向往。后来,到青岛驻军任职,专门登了一次崂山,想看看“道士穿墙”到底是怎么回事。
正是改革开放之初,崂山处处呈现朴素自然。山路崎岖,道观残破,罕见游人,山风吹来,特别的硬,刺骨的凉。在道观徜徉良久,才看到一个道士。只见他身穿旧道袍,梳着簪子发髻,瘦瘦得略显缓慢地走路,也没看出来有什么仙风道骨。道观的墙壁都很平常,没有明亮照影的奇巧,我不免扫兴而归。    
那年受邀前往淄博,参加“天津登城先锋连”举办的纪念活动,与战友一起到蒲松龄老家蒲家庄参观,对蒲松龄和《聊斋志异》有了进一步了解。
          
2.满井柳泉
          
蒲松龄,字留仙,另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济南府淄川人(今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生于1640年6月5日,故于1715年2月25日,清朝著名文学家,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蒲家庄前大柳树下,有一眼旺泉,常年水满上涌,势不可挡,长盛不衰,人称“满井”。蒲家庄原称“满井”,后因蒲姓聚居,遂改称蒲家庄。满井柳泉的水,时隔千年依然泉涌不息,水质清冽甘甜,润泽百姓。
蒲松龄出生于书香世家,从小读书学文,清朝顺治15年(1658年)参加科举童子试,县、府、道三级考试均获第一名。其习作《蚤起》《一勺之多》广受好评,时任山东学政、大文豪施闰章评价其“观书如月,运笔如风”。
可惜,蒲松龄后运不济,参加科考屡试不中,中年以后不得不到王村毕家坐馆,当了三十多年私塾先生,曾经的雄心壮志在现实中碰得头破血流,从而对社会有了深刻认识和感悟,创作出大量有血有肉、生动鲜活的文学作品,为世人留下宝贵文学遗产。    
蒲松龄故居,在抗日战争中,被万恶的日本鬼子焚毁。好在他的后人还在,解放后按照旧貌重建家园,征集到许多当年的文物,尽量还原昔日风格。蒲氏后人介绍,故居院落,瓜棚豆架,房屋布局,都是根据当年的房屋图画而建。房间里面的一些家具,来自王村毕家私塾。灯具等旧物,则来自其墓室。陈列中堂的蒲松龄画像,是蒲松龄后人世代相传的真迹。那是蒲松龄晚年时期,邀请济南名家来到蒲家庄为其绘画,弥足珍贵,让我们得以千百年后一睹名士风采。
          
柳泉亭
          
齐州官道过淄川,
一柱茅亭伴柳泉。
商旅贩夫挥暑汗,
鬼神故事换茶鲜。
采风汇集聊斋叙,
成就志异五百篇。
科举经年难入榜,
短文圣手誉书坛。
(中华通韵)
          
3.奇书巅峰
          
《聊斋志异》是作者穷毕生之力,积四十余年创作而成的名著,清康熙18年(1679年)完成初稿,不断增加篇目,73岁时最终定稿,全书共12卷,494篇,故事精彩纷呈,发人深省。由于写作时间长达四十余年,社会环境和作者心态发生变化,语境多有不同,作品质量也参差不齐。但是,综合起来看,无一不是文言文短篇小说精品,达到中国志怪小说巅峰。
蒲松龄自幼喜欢作诗,曾与好友结成诗社,留下千余首诗作。但是,他最喜欢用俗语创作“俚曲”,比如,反映调节伦理关系的“妇姑曲”“墙头记”;方便大家识字、种地、养蚕、治病的“日用俗字”“历字文”“药崇书”等等。
他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文章内容大体分为五种类型:第一种,是揭露官场腐败,鱼肉百姓。第二种,是讴歌自主爱情,批判迂腐专制。第三种,是讽刺科举八股,嘲弄刻板痴呆。第四种,是鞭鞑为富不仁,倡导惩恶扬善。第五种,是嘲讽世态炎凉,批驳愚昧陋习的文章,只是存量不多。    
《聊斋志异》以讲述妖魔鬼怪、奇闻逸事为主,极具特色。妖灵物怪、旷古奇闻的故事,在中国古代有许多记载。比如,《二十四史》书中,每一史都有一卷专门记载这类事情。有的是在天文地理中发生的,人们当时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有的是以讹传讹,流传较广的奇闻逸事;有的则是人们杜撰编写的传奇等等。
《聊斋志异》中的故事虽然稀奇古怪,基本出发点却都是抑恶扬善,宣传因果报应的宿命论,体现作者劝世修德初心。所以,书中绝大多数鬼、妖、灵、怪,都是美貌、善良、有品德、有分寸,甚至是某一方面的楷模,充分表明作者爱憎分明的价值取向,让人们读到这些鬼、妖并不感到恐怖。美好温馨的意境氛围,是大家喜欢《聊斋志异》的原因。
蒲松龄的写作理念和普世观,能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其影响力也是巨大的。在中国古代文言文小说中,《聊斋志异》是被外国人翻译最多的作品之一。
          
4.志怪有源
          
妖魔鬼怪,古来有之。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许多都与灵怪有关。中国古代奇书《山海经》中,就记载了大量的怪人。比如,小人国的人很小;白民国的人独目三臂;三首国的人一个身子三个脑袋;人面鱼身人,羽人等等。而阴曹地府、人生轮回投胎、善恶相报等等思想理念,加上许多现象得不到科学解释,就产生了妖魔鬼怪传说。人们把妖魔鬼怪拟人化,就产生了志怪文学。    
中国的志怪文学、志怪小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达到一个高潮,其代表作品就是《搜神记》。《搜神记》作者是干宝,新蔡人(今河南新蔡),生活在晋武帝司马炎执政时期。干宝的祖父干统,曾经是吴国的将军。干宝因为聪明勤苦,博览群书,知识面广,被晋愍帝封为“著作郎”,晋元帝时兼领国史,编修《晋记》。《晋记》以记事简明扼要、直书历史、具有讽刺风格,从而被历史所肯定,称为“良史”。
干宝对乾坤八卦、阴阳术数有深入研究,结交许多方术名家,对阴阳神鬼笃信不疑。《晋书·干宝传》记载,他哥哥死而复生等现象,是他撰写《搜神记》的直接原因。
《搜神记》是干宝用二十多年时间,编写了二十卷,共464篇。其中,有记载神仙方士画符念咒、隐身变形、驱鬼逐妖、呼风唤雨的;有描写各种神灵、怪物变化的,如灶神、蚕神、人生角等等;有各种精怪、鬼魅的故事;也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等。    
《搜神记》中流传比较广的故事之一,当属“三王墓”。相传锻剑名家干将、莫邪夫妇,本来在姑苏城的相门(东门)铸剑,名声大振,现在苏州还有干将路、莫邪路以示纪念。干将、莫邪被楚王叫去铸剑,按照楚王苛刻条件铸造完成宝剑以后,楚王为使自己得到的宝剑成为绝世孤品,就以时间过期为名,把干将、莫邪杀害。为了斩草除根,楚王还要寻找、杀害他们的儿子“赤”。赤立志报仇,找到当时知名侠客帮忙,把名剑和自己的头颅交给了侠客。侠客把赤的头献给楚王,让楚王用鼎煮赤的头,赤的头终日不坏,依然怒目而视。侠客让楚王上前查看,趁机把楚王的头砍下掉入鼎中,随即自刎,头也落入鼎中。人们无法分辨哪个是楚王的头,只好一起下葬,称“三王墓”。
这个故事,既有传奇色彩,又寄托了人们的理想和希望,所以传播很广。后世许多话本、演义、诗词、戏曲、传奇等故事,都来源于《搜神记》和志怪小说。蒲松龄写的神鬼妖灵故事,一定受到干宝的影响。《搜神记》有四百多篇文章,《聊斋志异》也有四百多篇文章,巧乎缘乎?
          
5.社会大学
          
纵观蒲松龄一生,立世初始,家道中落,处于穷困潦倒之中。开始离家谋职幕僚,境遇不顺,无奈择主坐馆,教书育人三十余年。他应该是不愿意困居私塾,曾经在《学究自嘲》诗中写道:“墨染一身黑,风吹胡子黄。但有一线路,不作孩子王。”他写鬼妖故事,一方面来到“世外”,摆脱烦恼;另一方面也是寄托自己的情怀,遨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    
从文学作品角度来看,我国流芳百世的优秀作品,很少由当时的状元、探花、榜眼写就。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多是落魄书生。比如,明代小品圣手张岱,写《三言》的吴下冯梦龙,写《红楼梦》的清代曹雪芹,蒲松龄也是这个队伍中的一员。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我们不能说历代状元成名之前未受磨难,他们十年寒窗也很艰苦。但是,状元成名之后大多“居庙堂之高”,对底层社会没有设身处地的认识。正是站位这个角度,高尔基才强调社会大学的重要性。张岱、冯梦龙、曹雪芹、蒲松龄们,都是社会大学的优秀毕业生。他们对社会的认识能找准角度,摸准脉搏,看到本质,进而艺术地表达出来,成为不朽的名篇名著。
因为蒲松龄长期生活在人民群众当中,对人生百态、世态炎凉都有深刻体会和感受,写出来的文言文小说,更注重对故事环境的描写,有丰富的动作和肢体语言,注意故事发展节奏的把握,起伏跌宕,一波三折,特别是对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更是生动真实。蒲松龄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都达到了一个高峰。    
《聊斋志异》汇集了四百多个故事,其中的背景环境、发展情节、人物相貌、性格特点等绝无雷同,可见作者功力不俗。郭沫若评价说: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6.坐行万里
          
从《诗经》的产生,我们知道了文艺工作者要想汲取、积累创作素材,就需要采风。采风的主要形式,就是深入基层、深入生活,亲自到下面走一走、看一看,体察民情,收集素材,这就是所谓的“行万里路”。
蒲松龄则根据实际情况,巧妙地“坐行万里路”。蒲家庄正对“官道”,是济南府到登州府的必经之路,官僚客商、贩夫走卒往来络绎不绝。许多人走到蒲家庄大柳树下、旺泉旁边,都要停下脚步歇息打尖,喝口甘甜的清泉水消渴润喉。蒲松龄在树下泉边修建起独木茅亭,烧好茶水,邀请会讲故事的过往客人免费喝茶、纳凉。如此一来,他不用走路就收集到全国各地大量的文学素材,完成了文学采风。他的聪明智慧,令人感叹。那天,我和战友们,也坐在树下泉边南地北神聊一番,真是开怀、惬意。    
          
          
7.中国故事
          
蒲松龄故居的柳泉旁边,还有一座“聊斋园”。园门口有两个石雕狐仙,雕刻水平非常高,狐仙形象十分端庄、可爱、秀美。园内是以园林形式,再现了聊斋里许多故事场景,还有影像音画馆相配合,让人仿佛又置身于亦真亦幻的聊斋当中,很有神秘感。
《罗刹海市》是《聊斋志异》第四卷中的一篇文章。它描写华夏美少年马骥,偶然“入海”“飘风引去数昼夜”,到一奇怪的国度。那个国家“俊美”的相国“双耳皆生背,鼻三孔,睫毛覆目如帘。”总之,是以丑为美。为人处事等等标准,都与我们正好相反。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显荣富贵,当于蜃楼海市中求之耳!”文章极尽讽刺、嘲弄之能事,嬉笑中阐释了人生深刻的哲理。    
刀郎还有一首歌曲《花妖》,它讲述了南宋时一位书生和一位小姐的爱情故事。故事发生在杭州,杭州也称临安府。因受封建礼教束缚,书生和小姐被迫殉情。两人对来世虽有海誓山盟,却因杭州地名多有重复,投胎时弄错地名,时间相差千年,终究不能见面,只能寄情于山水之中。这个故事,并非《聊斋志异》记载,而是来自杭州民间传说。由此可以看出刀郎的广阔视野,以及他对中国故事的情有独钟。
刀郎是集作词、作曲、演唱于一身的著名歌者,能从古代中国文学作品当中汲取素材,采用现代创作方式表达出来,成为大家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具有现实意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该是全方位的,其中就包括讲好中国故事。
刀郎化用《聊斋志异》之“罗刹海市”故事,并不是简单地重复蒲公力作,简单地娱乐一下。他的歌词里面有“西边的欧钢有老板”“生儿维特根斯坦”的字句,是把蒲松龄想要表达的哲学思想,进一步点明捅破,同时也调侃了欧洲钢铁大亨儿子维根斯坦的哲学思想。活泼肆意的歌词,在嬉笑中升华了蒲松龄文学作品中的哲学思想。    
其实,蒲松龄在文学作品里表达的中心思想,并非罗刹国个案,而是人们普遍存在的认知问题,有其共性。从这个意义看,歌曲《罗刹海市》既古典又现代,既虚幻又现实,既荒诞不经又哲理深邃,欣赏聆听,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实为神曲。
啊!“那驴是鸡那个鸡是驴那鸡是驴那个驴是鸡,那马户又鸟,是我们人类根本的问题……”
2024.03.20.于哈尔滨



 【作者简介】


刘战军,毕业于吉林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毕业后被选调入伍,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师、军参谋,军营职参谋,军副处长,团副政委、师后勤部政委。任战士期间,在东北“八三工程”总结表彰大会上,代表沈阳军区参战部队讲用发言。转业至哈尔滨市政府工作期间,荣获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等单位十多次奖励,获评“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其中1990年黑龙江省政府记大功奖励,1992年哈尔滨市政府分别给予记大功、记功奖励,1996年获评黑龙江省先进工作者,1998年哈尔滨市政府授予特等奖。职任哈尔滨市政府副秘书长至退休




非常感谢各位老师关注指导《新时代文学社》公众号平台!为提高刊文质量和编辑效率,现将相关要求提示如下:

 点击:温馨提示

为节约公共资源,单篇阅读量低于100者,将控制刊推后续来稿,敬请理解。
如果出现内容错行现象,是因为手机使用者字号设置问题所致,与编辑无关,请周知。
祝您开心好运,欢迎赐稿指导!
建设美丽中国,新时代文学与您一路同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