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说“身在公门好修行”?

 我的书海601 2024-03-26 发布于广西

图片

修身 养性 悟道 求真
图片

如果把人生当作一场修行,那么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公门里面是最好修行的地方。可惜的是,很多人不光没有修行好,反而把自己修进了高墙内,成了百姓唾弃的贪官污吏。

公门在古时候指的就是官府衙门,古人把社会上的人分为士农工商四个阶层,公门是“士”比较集中的地方。如今时代不一样了,公门可以泛指政府机构、公共服务部门以及那些与社会接触较多的行业,尤其是商业。

为什么说“公门好修行”呢?在一般的理解中,适合修行的地方,难道不是名山大川、古刹道观等等远离人烟之处吗?其实不然。

“公门”的特点,就是容易接触更多的人和事,无论做好事、做坏事,都比一般人有更便利的条件。在风气好的时候,不难做到秉公办事,而风气差的时候,本性就显现出来了。所以在公门这种机会多、诱惑大的地方,一个人还能保持操守,那才是真正的修行。

图片

真正的修行离不开工作和社会生活,这就是王阳明说的“事上磨”。

曾经有一位王阳明的弟子,是当官的,他对王阳明说,老师的心学很好,但我公务在身,总是抽不出时间来学习,很是苦恼。

王阳明说,心学难道是你在公务之外才能学的吗?恰恰相反,所谓“知行合一”,心学就是要你在具体的事务中去学,去磨,这才是真正的学问。

弟子闻言,恍然大悟。

图片

一个从来没有机会去面对诱惑的人,哪怕他表现得很廉洁,很正直,恐怕也不能证明什么。就好比一个家中并无余财的人,说自己有节俭的美德,其实是没有意义的,而一个成天无所事事的人,说自己淡泊名利,也是没有意义的。

一旦离开了他那个封闭的环境,到了一个更具诱惑力的环境中,他还能不能做到节俭、淡泊呢?很难说。

所以,最好的修行,是让自己置身于俗务之中,去面对更多的人、更多的事,也面对更多诱惑,不断磨练自我,从而照见本心的真、善、美,这应该就是“公门好修行”的真正内涵。

图片

清朝佚名《集俗语竹枝词》中还有这么一句诗,为:“公门里面好修行,半夜敲门心不惊,善恶到头终有报,举头三尺有神明。”

意思是说,在公门里做事(当官)的人要好好修行,办事要公道端正,即使半夜有人敲门,问心无愧,一点也不怕,一个人在世,善恶到头总有报应的。一句话,就是奉劝当官的人,不要贪污受贿,弄权使势,为非作歹。这句古诗,虽然带有一些迷信色彩,但其中所含的中国传统为官之道在当前,依然值得每一名公职人员警醒。

要知道,这一辈子能当个公务员或公职人员,其实是很大的福报。因为作为公务员或公职人员,手中或多或少都有“权力”,如果秉承政策做事,尽职负责,常为便民利民着想,还是可以比大多数人能更好地为人民谋取福利。比如说,一个乡镇书记、县委书记、书委书记,他能真心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或者说有一项好的政策,能惠及到几万、几十万,几百万的老百姓受益,那这是无限的功德。另外,主要能够实实在在的利用公权力给人民做点事,小到一个办事员,比如在社保窗口,能真正去落实好政策,那也能惠及无数的老百姓,那也是莫大的功德。

图片

南怀瑾先生说,即使就是一个窗口的普通职员,如果在工作中对来此办事的人需要提交的材料,能够一次都讲清楚,避免人家来回跑冤枉路,也是一种善举。

身在公门,其实位置没高没低,任何一个岗位都可以给老百姓做那么多事,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这个积德,不仅让自己平安,而且还会惠及子孙,因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现在来说,要是不为民做主,只想着自己捞利益,那么卖红薯的机会都没有。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