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纠错|“如临深渊”不能形容环境

 昵称503199 2024-03-26 发布于湖北

原创 赵丕杰 语言文字报 2023-07-11 16:00 北京

图片

“如临深渊”的意思是如同靠近深潭,形容战战兢兢、谨慎戒惧的心态,常同“如履薄冰”连用。语出《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如明·李贽《初潭集》:“黄帝居人上,惴惴如临深渊。”《傅雷家书·1955年3月20日》:“我始终是中国儒家的门徒,遇到极盛的事,必定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格外郑重、畏惧、戒备的感觉。”杨绛《干校六记·冒险记幸》:“我不敢再胡思乱想,一手提马扎儿,一手打着手电,每一步都得踢开菜叶,缓缓落脚,心上虽急,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一步不敢草率。”

图片
理解和使用“如临深渊”,必须弄懂它形容的是人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战战兢兢、小心谨慎的主观心态,而不是困难、危险的客观环境,也不指陷入这种环境。《旧唐书·孙思邈传》说“《诗》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谓小心也”,确实说到点子上了。现在有些人没有准确理解这条成语的含义,用它来形容客观环境,这显然是错误的。例如:

(1)如临深渊,岌岌可危。施工现场临边防护能很好地消除人员坠落等安全隐患,使工地更加整洁美观、文明安全。(中国网2020年8月2日)

(2)有多年历史的悬空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峭壁间,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央视网2019年7月29日)

(3)三年前,41岁的龚国银被查出患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突袭的厄运让这个收入一般的家庭如临深渊。(《宁德晚报》2016年7月4日)

(4)一旦孤注一掷,股市中的风吹草动便会拉紧神经,稍有不测,便会如临深渊。(中国新闻网2015年7月14日)

(5)前几天,我校资深教授童庆炳先生刚刚离开了我们,他是一位始终秉持创新理念的杰出学者,他的人生与学术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也曾“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光明日报》2015年6月29日)

(6)生活的艰辛与现实的苦难会磨掉年少轻狂的棱角;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环境造就了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惊雷响于后而不动容的沉稳心态。(中国青年网2013年12月29日)

图片
例(1)是说高空作业容易造成人员坠落,非常危险;例(2)是说悬空寺建在悬崖峭壁之间,非常险峻;例(3)是说“突袭的厄运”使家庭陷入困境;例(4)是说炒股有风险,稍有不测就会陷入困境;例(5)是说童庆炳先生“人生与学术道路”并不顺利;例(6)更是直接用“如临深渊”形容环境。以上诸例,说的都是客观环境,而不是主观心态,显然都不能使用“如临深渊”。再看下面的例子:
(7)广大青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紧迫感,始终做到锐意进取、奋发有为,主动扛起时代责任……(中国吉林网2022年5月12日)
(8)尽管这场球一度也让人看得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揪心撕肺,但黄博文和郑智的两粒高水平进球令人眼前一亮,让球迷们似乎看到了中国男足困境之中依稀尚存的微茫希望。(央广网2015年10月1日)
图片
例(7)说的是青年要有“紧迫感”,锐意进取,奋发有为;例(8)说的是球赛起伏跌宕,让观众看得提心吊胆。这是属于人的主观心态,但是这种心态并非小心谨慎、心怀戒惧,也不能用“如临深渊”来形容。
(改编自《语言文字报》2023年2月22日文章《“如临深渊”不形容客观环境》;作者:首都师范大学/赵丕杰;
(文字编辑、校对:王晶;微信编辑:贺庆)

不看的原因

确定

  • 内容低质

  • 不看此公众号内容

写下你的留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