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玄隐遗密》九真要第十六章:常物承天亖之常物要一(4)

 金星jⅹ 2024-03-26 发布于山东

1

图片

(qìn)()(chú)(huánɡ)()()(huài)(yǎn)(qīnɡ)(xuè)()(ɡān)(liánɡ)(xuè)(liàn)()(xīn)()()()(pínɡ)图片zhānxīnshuǐzhúshītuīfánɡōnɡxīnwēnhuízhúxīnshízhúshuǐqiáotānɡɡǒnɡxiánxīnluǒɡānnuòhuōbìnɡxiōnɡsuāndànqīnɡliáoménɡxīnwēnshènyuāndǐnɡchìwēnshènyínānxīn

图片

(1)菣(qìn) :青蒿,茎叶可入药。别名:香蒿、臭蒿、苦蒿、黄蒿、草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干燥地上部分。主要功效:清虚热、除骨蒸、解暑热截疟、退黄青蒿是一味清热药,青蒿药性苦、辛,寒。归肝、胆经。
(2)蒤(tú) :虎杖,别名:大虫杖、苦杖。为少常用中药。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中品。功效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化痰止咳,泻热通便。主治湿热黄疸,淋浊,带下,水火烫伤,痈肿疮毒,毒蛇咬伤,经闭,症瘕,跌打损伤,肺热咳嗽,热结便秘等。性微寒,味微苦。归肝、胆、肺经。
(3)蘾(huài) :一种水草。《尔雅·释草》:“蘾,乌蕵。”清·郝懿行·疏:“《尔雅》图作茎歧出,叶如穗,华药生叶间,在水石侧。”
(4)萒(yǎn) :古书上说的一种草。
(5)萰(liàn) :白蔹,以块根、果实入药。以肥大、断面粉红色、粉性足者为佳。用治疮疡肿毒,瘰疬,烫伤,湿疮,温疟,惊痫,血痢,肠风,痔漏,白带,泄泻、痢疾、跌打损伤,外伤出血,诸物哽咽、胎死不下、风痹肿痛、手足皲裂。《本经》:“主痈肿疽疮,散结气,止痛。除热,目中赤,小儿惊痫,温疟,女子阴中肿痛。”;《本草图经》:“治风,金疮。”;李杲:“涂一切肿毒,敷疔疮。”;《纲目》:“解狼毒毒”。
(6)茦(cì) :鬼针草,也叫三叶鬼针草、蟹钳草、粘人草、一包针、引线包、豆渣草、盲肠草、鬼骨针等等,为菊科鬼针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为我国民间常用草药,可在夏、秋季开花盛期收割地上部分,拣去杂草,鲜用或晒干,以全草入药。《中华本草》认为鬼针草性平,味苦,无毒。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的功效,可治疗疟疾,腹泻,痢疾,肝炎,急性肾炎,胃痛,噎膈,肠痈,咽喉肿痛,跌打损伤,蛇虫咬伤等。鬼针草在我国民间被视为是一种很神奇的野草,常用来治疗高血压,疗效显著。
(7)荓(pínɡ):古书上说的一种草。亦称“铁扫帚”。别名:夜关门、苍蝇翼、铁马鞭、三叶公母草、鱼串草。豆科胡枝子属植物截叶铁扫帚,以根和全株入药。夏秋挖根及全株,洗净切碎,晒干。主治:清热利湿,消食除积,祛痰止咳。用于小儿疳积,消化不良,胃肠炎,细菌性痢疾,胃痛,黄疸型肝炎,肾炎水肿,白带,口腔炎,咳嗽,支气管炎;外用治带状疱疹,毒蛇咬伤。
(8)图片(xū):蛇床子,别名:蛇米、蛇珠、蛇粟、蛇床仁、蛇床实、气果、双肾子、癞头花子、 野茴香。蛇床子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痛、促进血液循环等功效。常用于治疗风湿病、关节炎、皮肤病等疾病。蛇床子含有多种成分,如毒碱、甲基黄嘌呤、黄酮类、生物碱等,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痛、促进血液循环、抑菌等功效。因此,蛇床子可以用于治疗风湿病、关节炎、皮肤病、痛经等疾病。
(9)蓷(tuī) :益母草,别名:益母、红蓝花、刺红花、草红花、益母蒿、益母艾、红花艾、坤草、茺蔚、三角胡麻、四楞子棵。功效:味辛苦、凉。活血、祛淤、调经消水。治疗妇女月经不调胎漏难产,胞衣不下,产后血晕瘀血腹痛,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痈肿疮疡。  
(10)蘩(fán) :白蒿,别名:蘩、皤蒿、由胡、莓母、旁勃、白艾蒿、蓬蒿、大白蒿、大子蒿、臭蒿子、山艾、大头蒿、苦蒿。白蒿主治清热利湿;凉血止血。主肿热咳嗽;咽喉肿痛;湿热黄疸;热痢;淋病;风湿痹痛;吐血;咯血;外伤出血;疥瘌恶疮。《本经》:“主五藏邪气,风寒湿痹,补中益气,长毛发令黑。疗心悬少食常饥”。孟诜:“捣汁去热黄及心痛。叶干为末,夏日暴水痢,以米饮和一匙,空腹服之。又烧灰淋煎治淋沥疾”。
(11)藱(huí) :即“恶芋”,魔芋,味辛;苦;性寒;有毒。主治化痰消积,解毒散结,行瘀止痛。主痰嗽,积滞,疟疾,瘰疬,症瘕,跌打损伤,痈肿,疔疮,丹毒,烫火伤,蛇咬伤。《开宝本草》:主痈肿风毒。摩敷肿上。捣碎以灰汁煮成饼,五味调和为茹食,主消渴。
(12)蓫(zhú) :羊蹄菜,一种草本植物,根可入药。性味 苦、酸,寒。有小毒。主治 清热解毒,止血,通便,杀虫。用于鼻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慢性肝炎,肛门周围炎,大便秘结;外用治外痔,急性乳腺炎,黄水疮,疖肿,皮癣。
(13)蕎(qiáo):见“荞”。一年生草本植物,性味 辛、苦,凉。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散淤,健脾利湿。用于咽喉肿痛,肺脓疡,脓胸,肺炎,胃痛,肝炎,痢疾,消化不良,盗汗,痛经,闭经,白带;外用治淋巴结结核,痈疖肿毒,跌打损伤。
(14)薚(tānɡ):见“蓫”。
(15)臝(luǒ) :“果臝”亦称栝楼,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和果实可入药。《詩·豳風·東山》:“果臝之實,亦施于宇。”性味 甘苦,寒。成无己:“味苦,寒。”;《日用本草》:“味苦,平凉,无毒。”;《本草衍义补遗》:“甘,润”。主治:润肺,化痰,散结,滑肠。治痰热咳嗽,胸痹,结胸,肺痿咳血,消渴,黄疸,便秘,痈肿初起。《别录》:“主胸痹。”;《本草图经》:“主消渴。”;成无已:“通胸中郁热。”;《伤寒类要》:“治脾瘅溺赤出少,惕惕若恐”。
(16)苨(nǐ) :“荞苨”,“荠苨” 。别名:甜桔梗、土桔梗、空沙参、梅参。性寒,味甘。归肺经、脾经。润燥化痰、清热解毒。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食医心镜》:“利肺气,和中,明目,止痛”。
(17)厘(lí) :《本草拾遗》 出自《本草纲目》:“藜,处处有之,即灰藋之红心者,茎叶稍大,嫩时亦可食”。《纲目》:“甘,平,微毒”。主治:清热,利湿,杀虫。治痢疾,腹泻,湿疮痒疹,毒虫咬伤。《纲目》:“煎汤,洗虫疮、漱齿匿;捣烂,涂诸虫伤,去癜风”。
(18)蕧(fù):即“旋复花”。花状如金钱菊,故亦称“金钱花”。性微温,味苦、辛、咸。归肺经、胃经。主要功效:降气、消痰、行水、止呕。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分类的温化寒痰药。
(19)葋(qú):古书上说的一种草。
(20)蒙(ménɡ) :菟丝子,别名:豆寄生、无根草、黄丝、黄丝藤、无娘藤、金黄丝子。性甘、温,归肝、肾、脾经。主治: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用于阳痿遗精,尿有余沥,遗尿尿频,腰膝酸软,目昏耳鸣,肾虚胎漏,胎动不安,脾肾虚泻;外治白癜风。
(21)蒬(yuān) :远志,别名:小草、细草、小鸡腿、细叶远志、线茶。性苦、辛、温,归心、肾、肺经。主治:安神益智,祛痰,消肿。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疮疡肿毒,乳房肿痛。
(22)艼(dǐnɡ) :人参芦头上的不定根,形如枣核或蒜瓣。人参的通体均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增智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脾虚导致的食少纳呆、便潴泄泻、中气不足等症;也可用于肺气虚导致的气短、喘促、自汗等病症。
释译:
    青蒿、虎杖具有苦味,可以清热解毒,主要用于治疗黄疸等病症;
    乌蕵、萒具有益于清血,凉血的功效,适用于一些血液方面的疾病;
    白蔹、鬼针草具有辛味,有利于祛除体内的热邪;
    铁扫帚、蛇床子具有粘性和辛味,有利于利水,排出体内湿气;
    益母草、白蒿有益于眼睛的健康,具有辛温和的功效;
    魔芋、羊蹄菜具有辛辣腐蚀性,可以逐水消肿;
    荞麦、羊蹄菜有助于固化口水,具有辛味和利水的作用;
    果臝、荠苨味道甘甜柔软,可以舒缓病症,利于胸部健康;
    藜、旋复花味道酸淡,可以调和膜脂肪组织;
    葋、菟丝子具有辛温的味道,有益于肾脏的健康;
    远志、人参芦头上的不定根具有斥温的作用,有益于肾脏,可以去除淫欲,使心情安定。

小小蚂蚁观世界

有意加入微信讨论群的,请加微信:

微信|wwlmichae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