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宁海】王湛 | 旻旻和“呆若木鸡”的故事

 文化宁海 2024-03-26 发布于浙江

女儿旻旻今年七岁,在大熊猫苑附属小学念二年级。平时,还算听话,就是语文成绩不太好,作文更是头疼的事儿。

李老师是旻旻的语文老师,每周,都会布置一道写话作业。可是,旻旻每次写话时,总拿着笔,愣在那里,半天都写不出几个字来,呆若木鸡。

有回,语文考试,最后一道作文题,旻旻硬是冇写一个字。那天晩上,旻旻正在书房里更正试卷。妈妈走了过来,拿起试卷,看了看,顿时,火冒三丈,愤愤地说道,作文题你怎么能空在这里呢?随便写几个字都行呀,莫一写东西的时候就呆若木鸡。妈妈板着脸,声气很大。旻旻坐在书桌旁,一声不吭,满脸通红,眼珠子都快落下来了。爸爸见状,连忙劝说着把妈妈拉了出去,关上了书房门。

爸爸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俩人坐在客厅沙发上寻思了一番。最后,决定给旻旻买套《成语故事》和《优美句子积累》,要求旻旻每天放学回家后看一个成语故事和一页《优美句子积累》,以便让她多积累一些好的词汇和句子,希望对她的写作有所帮助。

李老师恰巧又是旻旻的班主任,作风严谨,工作极其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真是没得说的。平日里,就连写字都是一笔一画工工整整的,从不潦草,给学生们竖立了极好的榜样。《论语·子张》中,子夏对君子的描述是,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而李老师正好给人这种感觉。所以,同学们都对他既敬重又有点惧怕。

旻旻坚持阅读课外书,又得到了李老师严谨细致的指导,慢慢地,写话和作文时,字数多起来了,句子变通顺了,运笔也灵活了许多,再也不见“呆若木鸡”的样子了。

这天,晚饭后,旻旻和往常一样,坐在书桌旁,翻看《成语故事》。爸爸陪在她身边。旻旻正好翻到了《呆若木鸡》这个成语故事。

看完一遍后,爸爸问,看懂吗?旻旻似懂非懂,说,好像是说……她吞吞吐吐说了一番,语焉不详。

爸爸便说,认认真真再看两遍。三遍过后,旻旻便能够把这个故事完整流利地讲出来。爸爸又和她一起学习了成语“呆若木鸡”的释义——呆得像木雕的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惊讶或困惑而发愣的样子。

能不能用“呆若木鸡”造句呢?爸爸问道。

旻旻想了想,然后说了两个句子,爸爸都说还不十分好。

说人家的不好,那你造个更好的句子给我听听嘛!旻旻撇了撇嘴。

小小年纪就学会考爸爸了!好啦,爸爸就来一个。

略做沉思,猛地,爸爸想起了早上班主任李老师发在班级群里的一则视频。视频是李老师自己拍的。视频里,李老师正在课堂上,严词厉色地批评站在座位旁的学生。因为上周末李老师就交待好了从本周开始读《千字文》,班上居然有二十多个同学忘带书了,站着的就是没带书的,旻旻也是其中的一个。在李老师严厉训斥下,他们一个个低着头,面如土色,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的,真是“呆若木鸡”。爸爸灵机一动,便用这个事儿造了句。

要得啵,爸爸有点洋洋得意。

还行吧。旻旻笑着答道。

那这周的写话作业,就可以把这个写写嘛。

不行,字数太少了,李老师说要一百字以上。

那你前头后面都加点东西,展开一下,不就差不多了。

怎么加呢?旻旻很好奇地问。

前面你可以这么说,平时,我喜欢看《成语故事》这本书。有些成语虽然看过,但还不能很好地理解和运用,像“呆若木鸡”等。直到那天,班上发生的一件小事情,让我对“呆若木鸡”这个成语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运用也容易多了。好啦,爸爸加了个开头,你自己再想想,结尾怎么加?

旻旻全神贯注思索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旻旻兴奋地说,有了,爸爸,我觉得可以这么加,下课后,我又细细地想了想,虽然平时李老师对我们要求十分严格,但在他的教育下,我们能够很好地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更快地成长和进步。而且,对我来说,还有一份出人意料的收获——身临其境地体验了一回“呆若木鸡”的味道,让我对这个成语有了更加透彻的领悟。谢谢李老师的良苦用心!您辛苦啦!给您点个大大的赞!

父女俩说得正欢。这时,妈妈凑过来戏谑道,你们俩在这里添油加醋编故事,小心李老师把你们两个都喊到办公室去,让你们一个个又“呆若木鸡”哦。

话音刚落,父女俩异口同声说,李老师太拐(拐,方言,“凶”的意思)哒,我们都不想做木鸡!顿时,三人一齐噗哧地笑了起来。

作者:王湛

湖南临湘人,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文学爱好者,有文字见诸报刊等。

图片 | 濯清涟

审核 | 浩海紫烟

本期编辑 | 平安

文化宁海题字 | 无禅

文化宁海工作室出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