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长行原创丨老友的桥(散文)

 真言贞语 2024-03-26 发布于山东

老友的桥

/周长行

昆明的尚根发老战友隔一段时间就分享一些他拍摄的风景照片到圈里群里。每次他都会让我吃小灶。明知我会分享到,他还是单独发给我,并写上一两句话,或问候或说点画画与拍摄上的事情。
现在 我阅读摄影作品几近习惯,还是从尚兄的作品上形成的呢。
我是摄影的门外汉。自从时兴手机拍摄,竟也任性地鼓捣起来,越是半瓶醋就越是乱晃荡,越胆大,滥竽充数,不知糟践了多少好景儿呢。
然而,我们在云南旅游时有幸目诸尚兄的拍摄,他专门为我们拍摄了足有上千张照片。如今这些照片成为珍藏。我时而会拿出来看看,渐渐咂摸出好的摄影作品和文学作品存在着异曲同工之妙。都需要熟悉生活,捕捉素材,反复掂量,打磨,揣摩,磨砺。都需要冲动和隐忍,灵感和若愚等等所谓的创作经验。
好作品来之不易,得一幅好作品,竟需要拍多次,多次拍。曾看到一本讲摄影的书,说顶级摄影高手一百张里才能挑出一两张比较满意的作品。摄影不仅要动脑,其肢体动作也极其动人。摸爬滚打,上蹿下跳,无一样不落到实处。还要等待时机,蹲守,但绝不是守株待兔。尽管也要碰运气,然而,运气也得在坚守中碰到。
去年的云南之行,见识了尚兄的拍摄。他认真,讲究,耐烦。他是个慢性子,不大说话,不显山不露水,有时慢腾腾地让人着急,然而手里出来的东西,却既秀气又扎实,比如《旭日中的十七孔桥》,让我又一次得到美的享受和震撼。根发兄是领着我们逛过这个地方的。
见过这个地方与见到这个地方的照片,是一根藤上的两个瓜,其感觉不一样。一个是眼见为实的桥,一个是眼见为“虚”的桥的照片。两者中间似有些关于艺术创作的道道值得探讨。
阅读今天他发在群里又让我吃了小灶的这张照片,大有故地重游之感。建水之行历历在目,犹如就在眼前,就在今天。这大概就是一张照片的魅力吧。设若没有这张照片的引发,我怎么会突然想起曾经游览过的这座桥呢。
照片和大脑里的印象叠加,或触碰,方显出好的摄影作品的独到之处,让人回味无穷。尚兄在十七孔桥里的“洞见”和奉献,其实就是这桥的历史的和现实的美感。笔者游览时没有感觉到的美感,却让尚兄的照片给呈现出来了。
我错失了很多次与摄影家们切磋的机会,唯独从尚兄这里才开始懂得应该尊重摄影家镜头里的风景。摄影绝不是依葫芦画瓢,它和作诗画画做文章一样的是来自生活高于生活的。
老友的一幅摄影作品,让我啰嗦这么多,近乎语无伦次,但却发自肺腑。这在我的写作中还是第一次:关于一幅照片的文字。
“十七孔桥”上的读与度,从艺术鉴赏的角度上来说,于我而言,这还是一种挺新颖的感觉呢。读与度,又可以换作“睹”与“渡”的。老友的“桥”,拍摄的是云南建水的十七孔桥,著名的景点,但在我们之间,也可以看作友情的交流与来往。桥,无非是河上的路而已。任什么东西都不会阻断友情的来往,因为有这桥在。
(写于2024326日。插图:旭日中的建水十七孔桥,尚根发拍摄)

【作者简介】周长行(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高级记者、诗人。著有长篇纪实文学《鹍鹏腾飞的地方》《大山的呼唤》《大京九解说词》《赵忠祥写真》《乔羽恋歌》《不醉不说乔羽的大河之恋》《大国词人乔羽传》《伟大的我们》《大浪淘金》;中篇报告文学《岩石岁月》《悠悠玉兰情》《巷道雪洞》。诗集《句子的队伍》。作品曾获《解放军文艺》大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