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封神演义》多处暗示燃灯道人原型是佛门地位崇高影响巨大的古佛-今日头条

 小虎犬 2024-03-26 发布于湖北

《封神演义》多处暗示燃灯道人原型是佛门地位崇高影响巨大的古佛

原创2024-03-18 16:21·谈神话的小老虎

“燃灯”在佛门是一位崇高地位且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古佛,通过检索《电子佛典集成》,从这里可以发现“燃灯”及其异体字“然灯”在经典中出现了高达6472次,这足以证明其在佛教经典中的重要性。

燃灯佛(过去佛) - 百度百科

除此之外,燃灯佛被视为释迦牟尼佛之前的一尊古佛,他早已实现了正觉,并在历史中多次转世。

其中,他最后一次转世成为了第八王子,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燃灯佛。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这位燃灯佛还是释迦牟尼成佛之路上的重要引路人。

从上面可看出来,在释迦牟尼还未成就佛道之时,他曾以虔诚之心供养燃灯佛,甚至不惜以最恭敬的“布发掩泥”之礼来表达自己的崇敬。

这份深厚的敬意得到了燃灯佛的认可,并预言了释迦牟尼未来将成为“现世佛”的辉煌前景;值得一提的是,从辈分上来看,释迦牟尼佛还是燃灯佛的“玄孙”,这一渊源更增添了二者之间的深厚联系。

随着“大乘”佛教的传入,中土庙宇的供奉格局也发生了变化。

大雄宝殿内,三尊并列的佛像成为了常见的供奉形式。

这三尊佛像分别代表着“横三世佛”与“竖三世佛”。

其中,“竖三世佛”尤为引人注目,它们分别是过去佛燃灯、现在佛释迦以及未来佛弥勒。

在信众的心目中,燃灯佛与释迦牟尼佛并列,共同构成了至高无上的信仰对象。

在一些佛教经典中,甚至直接提出了燃灯佛与释迦牟尼佛之间一而二、二而一的紧密关系;这种关系类似于应身、报身之类的概念,进一步强调了二者之间的不可分割性。

如《法华经玄赞要集》等经典所载,这种深厚的联系不仅是佛教教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众修行路上的重要指引。

总而言之,“燃灯”二字在佛教中是极为崇高的称谓,也是影响巨大的佛名。

在作品的细节之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对于这位原型的崇高地位进行了各种巧妙的影射或直接点明。

比如第十四回燃灯出场介绍是【贫道乃灵鹫山元觉洞燃灯道人是也。……】

“灵鹫山”这一地方并非虚构,而是佛教中备受尊崇的“圣山”。

它坐落在中印度的摩揭陀国内,古时被称作耆阇崛山,汉文旧译名为灵鹫山,新译则称为鹫峰山。

在佛教文献中,这座山经常被简称为“灵山”。

作为佛教的重要圣地,释迦牟尼佛曾在此地修行,并宣讲了大品《般若经》与《法华经》,其中宣讲《法华经》的时间长达八年之久。

在《封神演义》这部小说中,这个圣地被巧妙地安排到了燃灯道人的名下,这样的设定使得燃灯道人身上隐隐地流露出释迦佛的崇高意味。

除此之外,这第十四回燃灯赐塔情节设计也是与此呼应的,只是这一特定情节在印度的佛教文献中并未出现。

据《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记载,天王的塔与父子之间的矛盾并无直接关联,而赐塔者也并非燃灯道人。

实际上,奉塔的任务是由释迦牟尼佛所委派,并由天王的第三子哪吒负责捧持,紧随天王左右。

原本,是哪吒“托塔”而为天王代劳。明确布置此任务的正是释迦牟尼佛。

然而,在佛教传入中土的过程中,天王、哪吒与宝塔之间的关系经历了戏剧性的转变。到了北宋前中期,宝塔成为了解决父子矛盾的象征。

值得注意的是,诗中并未提及燃灯道人,而是泛指“佛”,这通常被理解为指的是释迦牟尼佛。

这一变化展示了佛教在中土传播过程中的本土化和文化融合现象,同时也突显了释迦牟尼佛在佛教中的重要地位。

这作者还真怕读者看不出来暗示,或关注不够,直接在燃灯破十绝阵正式出场时写出了“仙人班首,佛祖源流”的评介。

综合以上分析,《封神演义》的作者对燃灯道人的原型有着深入的了解。

#封神演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