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海的三线建设

 天童老僧 2024-03-26 发布于上海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潜在的战争威胁,党中央做出了开展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1964年9月21日至10月19日,全国计划会议在北京召开。时任国家计委主任的李富春在会上宣布:“三线建设的目标,是要采取多快好省的办法,在纵深地区,即在西南和西北地区(包括湘西、鄂西、豫西),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后方工业体系”。

  1965年9月10日,青海省计委提出《青海省第三个五年计划国民经济发展纲要》指出:“需要尽快地把青海建成祖国巩固的战略后方基地”。从1965年3月开始,各部委从北京、上海、江苏、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等地安排企业迁入青海,涵盖国防、机械、化学、冶金、制药等多个领域。

 三线建设时期内迁青海省的主要工业企业

图片

  青海的三线建设项目主要集中于西宁、海东及青海湖周边地区,沿兰青、青藏铁路及青藏、青新、宁张干线公路两侧分布。在格尔木、德令哈、茫崖、海晏等工业基础较为薄弱的地区也建设了一批三线项目,具有代表性的如格尔木盐化总厂、格尔木机场、国营221厂等。
图片

青海的三线厂最有影响力的要数建设项目主要
分为四类:

第一类: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涉及铁路、公路、机场,其中以青藏铁路为代表。

第二类:国防工业企业和科研院所。规模最大的是国营221厂,该厂建筑总面积达56万平方米,其中厂房33万平方米,有各种设备8000余台。

第三类:民用企业。如西宁钢厂、格尔木盐化总厂、桥头电厂以及水泥厂、化肥厂、农机具厂、煤窑和水电站等。

第四类:是外省内迁企业。包括青沪机床厂、青海黎明化工厂、青海光明化工厂等大中型骨干企业。

  1965—1972年,内迁青海的企业31家,职工13298人,国家三线建设时期对青海的基本建设投资额达64.21亿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