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衡阳访“古”记(下):抗战名城血与火,化作此碑方寸间 | 静思斋

 静思斋历史文献 2024-03-26 发布于河北
忝列寻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系列游记第147篇:衡阳湘南学联旧址
本文系静思斋·于岳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寻访时间:2024年3月17日

续接上篇。不过今日所谈之“古”,只是两处近现代文物遗存,有多古倒也说不上。谨以此文,纪念衡阳保卫战八十周年。

我热衷读战史是十年以前的事,由于近年极少再涉猎,很多事情已是记忆模糊了。但我对于衡阳保卫战的许多细节,如部队番号、将领姓名、阵地名称等等却始终记忆犹新,或许是当年看书时,对此战之感悟尤深吧。我也始终觉得,衡阳保卫战乃是抗战中我国将士守土卫国的一个巅峰,其悲剧性的结局与绵延良久的影响,以及战时、战后所体现出来的复杂且深邃的人性,都是引人深思的。
 
 图1:旅途读本

这次借着去武冈出差的机会停驻衡阳一日,怀揣了一册二分校17期21总队去台同学所编的《武冈》纪念集,其中便有多篇关于衡阳保卫战的回忆文章。重温旧事,这些以营连长身份亲历此战的黄埔前辈所写的文字,相比于那些高屋建瓴的全局性论述,更加令我动容,也让我瞬间与衡阳这座城市产生了某种强烈的共情。

衡阳作为粤汉、湘桂两条铁路的枢纽,是抗战时期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的后方重镇。据说,当年它的“GDP”能排到全国前三(对此我未予考证)。前三次湘北会战,战火到长沙而止,衡阳未受波及,还是一派山清水秀、商贾往来的太平气象。直到1944年,长沙第四战破防,日寇大军兵临城下,在那场震惊世界的血战过后,衡阳化为齑粉,成为人间地狱。

人们通常是更多关注于战史,然衡阳的情况又是如何呢?抗战胜利之后(也就衡阳保卫战的一年之后),衡阳仍是“白骨成山,掩埋未竣,流亡载道、抚辑乏术”,正所谓大军之后,必有凶年,不仅人祸,还有天灾。通过当时的报道可知,衡阳的“灾情”为湘省之首,“饥民多吃树皮草根观音土,每日至少有数十人饿毙...”。

而战争造成的人财损失更触目惊心:衡阳因此丧失人口35万余、烧毁房屋4.5万余栋、荒芜田土37万余亩、损失财产8万多亿!这些数字见诸于诸多官方文件,大概也是冠绝全国的了。重建新城,救亡使存,成为摆在人们面前最迫切的问题。然救济却只是杯水车薪,凄惨之景,一言难尽,苦难的时光就这样又过了一年。
 
 图2:国史馆的档案记载

1946年7月间,衡阳县参议员蒋先进提出要建设一座“国际性之抗战名城,以垂永久纪念”的议案,得到广泛支持。该提议通过多种渠道上达行政院,大家都觉得于情于理并无不妥之处,内政部部长张厉生最初是打算同意的,函文再度转回行政院等待批复,秘书处的方永施科长找会计处的同事多问了一嘴,结果此事立刻急转直下:事当然是好事,但钱从何来?要知道,1946年堪称国府财政最为困难的一年,全国上下千疮百孔,各地都在伸手要钱,会计处对家底心知肚明,焉敢开这个口子?于是,待一个月后以行政院院长宋子文名义所下指令上的答复,便是“缓议”了。
 
 图3:宋子文向湖南省府下达的“缓议”指令

但湖南方面并未死心,衡阳组织了以市参议会议长杨晓麓为首的请愿团赴京活动。适逢国大召开,此项动议得到了湘籍大佬与国大代表的鼎力支持,引起了巨大的舆论热潮,最终上达天听。据说,杨晓麓曾两次谒见常公(但我未从常公日记中找到记述),把衡阳建设“抗战纪念城”的充分必要性解说得入木三分,常公慨然应允并亲题碑文,三湘大地为之欢欣鼓舞。

有常公直接下令,行政院亦不得不格外重视,不过常公所批准的重建经费,由于下面穷得叮当响,几乎无法兑现,最终成了“精神支持”。没钱难办事啊!湖南方面也只得默默接受了这个现实,经与行政院磋商,最终决定以少量资金先行修建一些纪念性建筑。即便如此,还是因为经费不足的原因推迟了小半年,“抗战纪念城”的命名典礼直到1947年8月10日方才举行。不过衡阳仍足可为此感到自豪,因为这个名号是经国府核定的有且仅有的一个,无论之前还是之后,类似的提议也并非没有,但均未再得允准。

经过精心选址,举办典礼及纪念碑亭的修建地点定在了岳屏山上。这里曾是我军的一处主阵地,见证了我军将士的英勇无畏与无数日军魂断山下。由于位于张家山的“陆军第十军衡阳保卫战阵亡将士之墓”现已被毁(此墓之修建,尚在抗战纪念城之前,据说毁于八十年代末),岳屏山上的纪念碑亭似乎是如今衡阳城内唯一可以参观的抗战纪念建筑。我自石鼓书院出来后,即匆匆赶赴此地。
 
 图4:岳屏公园
 
 图5:登山阶梯

岳屏山现已辟为岳屏公园,如今看来,也只是一个不甚起眼的小山包罢了。拾级而上,没多远便已到达纪念城的范围。当年宏大的抗战纪念城建设计划,由于经费问题以及内战爆发,只收纪念之效,并无城建之实,奠基亦即落幕。所以所谓的“城”,其实就只有眼前的这座纪念碑而已,虽然它有着许多“大业未竟”的遗憾,但仍可谓是这座城市永恒的丰碑!
 
 图6:若以文物保护单位的命名,此碑被称为“衡阳抗日战争纪念塔”

此碑(被破坏)的历史我未能查证确凿,有些事总是讳莫如深的。不过我觉得它应该并非全是原迹,其正反两面均为“衡阳抗战纪念城”,落款蒋中正,但按照《湖南文物概览》的说法,这是1984年“维修”时湖南省政协主席程星龄题写的。这里隐含了两个细节,一是在某特殊时期原碑文应该是被刮掉了,二是程星龄应该只是临摹或仿写,这或许是为了符合原貌重现、修旧如旧的原则。但碑座上汉白玉浮雕的草率与失实,却着实让我摇头叹息:这是泰山军还是民兵?
 
 图7:说实话,我觉得这浮雕的水平有点low
 
 图8:纪念碑之全貌

绕碑瞻仰了一圈,默然良久。碑后面的纪念馆午休仨小时,竟要三点才开门,因需赶车,无暇等待,此为憾也。再寻他路下山,旁边有三三两两的游人闲聊,无意中听其所谈,倒是抗战内容,只是颇多“网络野史”。正面牌坊之下有些宣讲内容,谓之“文化墙”,唯守军序列、当年市参议会的呈文、常公训词等“干货”,皆掩藏在后。甭管此举有意无意,总归是让我这种“明白人”有些感慨。
 
 图9:记功亭

没想到更大的感慨还在后面。我从岳屏山下来还不到半小时,即收到南京好友唐兄发来的一条消息,说孔网新上了一本一分校十四期同学录。我赶紧点开一看,惊喜不已,这正是我编制黄埔名录所奇缺的,于是立即下单,仅以二百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代价,就获得了一册几与原书无异的珍贵资料(去台同学原貌重印本),直接实现了一分校毕业生名录零的突破。你要说这其中没什么气运机缘的话,我是不信的。我想,这就是所谓的人杰地灵、心诚则灵吧!

故当火车驶离衡阳站时,我心中满是感慨与惜别之情。我想,我还会再来的。

最后再附上一段简短的文字说一处国保,即那天我最早走访的湘南学联旧址。此处原为浮桥公所,建于1902年,顾名思义,是当时管理湘江浮桥的一个机构,也不知算不算正经衙门。1919年,房屋交由湘南学联使用,直到其1927年被取缔,后曾作为红十字会、学校等等,抗战时期亦遭受了严重破坏。由于伟人年轻时多次在此留下足迹,旧址后来大受重视,六十年代就建成纪念馆对外开放了。
 
 图10:湘南学联旧址正门(紧靠江边,很难拍到全貌)

这个纪念馆很奇怪,门口就摆明贴了禁止拍照,院里院外还有挺多JC和红马甲盯着,让我非常费解也颇感不适(当时就我一个游客)。旧址并不大,囫囵看了一圈,由于没有拍照存忆,时隔十天,竟已记不起多少东西。话说【国保寻踪】系列之No.116,认真学习d史却惨遭河蟹无处说理,给鄙人心里造成成吨伤害,故对于湘南学联,干脆点到为止,省得言多有失,有兴趣的朋友自行研究去吧。至于我,总归到此一游过,借机将本文忝列为No.147,偷奸耍滑一回算了。
 
 图11: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牌照(第七批)


                                  静思斋  于岳
                                  2024年3月26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