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语典故:门墙桃李

 国学岛主 2024-03-26 发布于北京

成语释义

门墙:指师长之门。桃李:比喻后进者或学生。指他人的学生。比喻他人所栽培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

成语出处

《论语·子张》:“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

译文:

《论语·子张》:“比方拿住宅四周的围墙来说:我家的围墙,才肩头那么高,从墙外向里一望,屋子里有什么比较好的东西,谁都能全部看得清清楚楚。而我老师家的围墙却有几仞高(周尺七尺为一仞),要是找不到大门、走不进去,就根本没法看到里面祖庙的雄伟美观,各种房屋的富丽堂皇。不错,有幸而从我老师的大门走进去的人,恐怕是不多的。”

成语典故

春秋时期,孔子是当时的学问大家,开创了私学先驱,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有七十二个学问颇深,被尊称为七十二贤,端木赐便是其中之一,复姓端木,字子贡。

子贡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儒家杰出代表,孔门十哲之一,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国、卫国的丞相。还善于经商,是孔子弟子中的首富。

据《论语·子张》记载,鲁国大夫孙武叔曾在朝中向其他大夫说:“看来子贡要比他老师强些。” 这话传到了子贡的耳朵里,他以房子打比方,说老师的围墙高几丈,屋内富丽堂皇,不是一般人能看得到的;而自己不过是只有肩高的围墙,一眼就可望尽。他还把老师比做太阳和月亮,说老师光彩照人,不是常人所能超越的。

后来,人们就称师门为“门墙”。形容初步学得一点东西,叫作“入门”。

据《韩诗外传》记载,鲁国的权臣阳虎,原为鲁国季孙氏(季平子、季桓子)家臣,通过控制季孙氏把持鲁国的朝政。 而后在和鲁国三桓(三桓指鲁国卿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的斗争中遭遇失败,逃离鲁国投奔晋国赵简子。

他对赵简子懊恼地说:“今后我再也不培养人了。”

赵简子问:“为什么?”

阳虎说:“坐在厅堂上判事的人一半以上是我培养的,朝廷的官吏、边境的将军,经我荐举的也都在一半以上。可是现在,堂上之人叫国君冷落我,朝中之吏叫大伙仇视我,边境之士叫军队搜捕我。”

赵简子说:“春天种下桃李树的人,夏天可以在它的绿荫下乘凉休息,到秋天还可以有果子吃。而春天种蒺藜(jí lí)的人,夏天既不能采摘它的叶子吃,到秋天它们还会长出许多刺来刺人。现在看来,你所植的都是蒺藜。以后一定要选择对象,而后加以培植,不要先培植,后选择。”

后人便把“桃李”比喻为培植的优秀人才。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门墙桃李”。比喻他人所栽培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成语告诉人们,培养人才一定要了解每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发展潜质、智力优势和个人爱好,有目的地去培养,特别是要看透选择对象的本质,而不是盲目地培养。

成语造句

他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学技术人才,门墙桃李,众多弟子成为国内外知名学者、国家栋梁之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