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景岳全书》方剂汇总-1(新方部分)

 ckeliter 2024-03-26 发布于陕西

《景岳全书》需要注意的问题有:

  1. 1.       原著作者张介宾,字会卿,号景岳,别号通一子,是一位非常有传统文化底蕴的医家。采用阵法来给景岳全书的目录命名。

  2. 2.       他本人也自创了很多方剂(见新方)。令我十分佩服。在每个方剂之后,他也给出了很多随证加减的意见。妥妥的干货王。

  3. 3.       在总结的过程中,发现书中很多同名的方剂,这是由于古方较多,同名的方剂也很多,因此搜索录入药物名称的时候难免有疏漏之处。请各自甄别修正吧。

《景岳全书》新方部分

补阵

大补元煎

男妇气血大坏,精神失守

人参 山药 熟地 杜仲 当归 山茱萸 枸杞子 炙甘草

元阳不足多寒者:加附子 炮姜 肉桂。气分偏虚:加黄芪 白术。胃口多滞者,不必用。血滞者,加川芎,去山茱萸。如滑泄者:加五味子 补骨脂。

左归饮

壮水之主,命门阴衰阳盛

熟地 山药 枸杞子 炙甘草 茯苓 山茱萸

肺热而烦者:加麦冬。血滞者:加丹皮。心热而燥者:加玄参。脾热易饥者:芍药。肾热骨蒸多汗者:加地骨皮。血热妄动者:加生地。阴虚不宁者,加女贞子。上实下虚者:加牛膝。血虚而燥滞者:加当归。

右归饮

益火之源

熟地 山药 山茱萸 枸杞子 甘草 杜仲 肉桂 附子

气虚血脱:加人参  白术。火衰不能生土,呕哕吞酸者:加炮姜。阳衰中寒,泄泻腹痛:加人参 肉豆蔻。小腹多痛者,加吴茱萸。淋带不止:加补骨脂。血少血滞,腰膝软痛:加当归。

左归丸

壮水

熟地 山药 枸杞子 山茱萸 牛膝 菟丝子 鹿角胶 龟甲

真阴失守,虚火上炎者:去枸杞子 鹿角胶,加女贞子  麦冬。火烁肺金,干枯多嗽者:加百合。夜热骨蒸:加地骨皮。小水不利不清:加茯苓。大便燥结:去菟丝子,加肉苁蓉。气虚者,加人参。血虚微滞者,加当归。腰膝酸软:加杜仲。脏平无火而肾气不充者:加补骨脂 莲子 胡桃仁,龟甲不必用。

右归丸

益火

熟地 山药 山茱萸 枸杞子 鹿角胶 菟丝子 杜仲 当归肉桂 附子

阳虚精滑,带浊便溏:加补骨脂。肾泻不止:加五味子 肉豆蔻。脾胃虚寒  呕恶吞酸:加干姜。腹痛不止:加吴茱萸。腰膝酸痛:胡桃仁。阴虚阳痿:加巴戟天 肉苁蓉。

五福饮

五脏气血亏损者

人参 熟地 白术 当归 炙甘草


七福饮

气血俱虚,心脾甚

上方加酸枣仁  远志


一阴煎

水亏火盛

生地 熟地 芍药 甘草 牛膝 丹参 

火盛燥烦者:加龟甲。气血者,加人参。心虚不眠多汗者:加酸枣仁 当归。汗多烦躁者:加五味子,或加山药 山茱萸。如见微火者:加女贞子。虚火上浮,或吐血,或女血不止者:加泽泻茜根,或加川断。

加减一阴煎

火甚

生地 熟地 麦冬 芍药 炙甘草 知母 地骨皮

烦躁 热甚 便结者:加石膏。小水热涩者:栀子。

火浮于上者,加泽泻,或黄芩。血燥血少着:加当归。

二阴煎

心经有热,水不制火

生地 麦冬 玄参 茯苓 黄连 木通 酸枣仁 生甘草 灯草 竹叶

痰盛热甚者:胆南星,或天花。

三阴煎

肝脾虚损 精血不足 营虚失血

当归 熟地 炙甘草 芍药 酸枣仁 人参

呕恶:加生姜。汗多烦躁者:加五味子。

汗多气虚者:加黄芪。小腹隐痛:加枸杞子。

胀闷者:加陈皮。腰膝筋骨无力:加杜仲 牛膝。

四阴煎

保肺金

生地 麦冬 白芍 百合 沙参 生甘草 茯苓

夜热盗汗,加地骨皮。痰多气盛:加贝母 阿胶 天花粉亦可。金水不能相滋而干燥喘嗽者:加熟地。多汗不眠,加酸枣仁。多汗兼渴,加五味子。热甚,加黄柏,或玄参。血燥经迟,苦涩不至:加牛膝。血热吐衄:茜根。多火便燥,肺干咳咯者:加天冬。火载血上者:去甘草,炒栀子。

五阴煎

真阴亏损 脾虚失血重在脾

熟地 山药 扁豆 炙甘草 茯苓 芍药 五味子 人参 白术 莲子


大营煎

真阴精血亏损  腰膝筋骨疼痛  气血虚寒

当归 熟地 枸杞子 炙甘草 杜仲 牛膝 肉桂

寒滞在经,气血不能流通:加附子。带浊腹痛者:加补骨脂。中气虚寒呕恶者:焦干姜。

小营煎

血少阴虚,平和之方

当归 熟地 芍药 山药 枸杞子 炙甘草

惊悸怔忡,不眠多汗:加酸枣仁 茯神。

营虚兼寒者:去芍药,加生姜。气滞有痛者:加香附。

补阴益气煎

劳倦伤阴 阴虚内乏

人参 当归 山药 熟地 陈皮 炙甘草 升麻 柴胡 生姜


举元煎

气虚下陷 血崩血脱

人参 黄芪 炙甘草 升麻 白术

阳气虚寒:肉桂  附子 干姜。滑脱:乌梅,文蛤。

两仪膏

精气大亏

人参 熟地

虚在阳分而气不化精者,宜参术膏。虚在阴分而精不化气者,宜两仪膏。劳损咳嗽多痰者,加贝母。

贞元饮

气短似喘,呼吸促急 气道噎塞

熟地 炙甘草 当归

呕恶恶寒:加煨姜。气虚脉微:加人参。

肝肾阴虚 手足厥冷:加肉桂。

当归地黄饮

肾虚腰膝疼痛

当归 熟地 山药 杜仲 牛膝

山茱萸 炙甘草

下部虚寒:加肉桂,甚者,加附子。气虚:加人参 枸杞子。多带浊:去牛膝,加金樱子,或加补骨脂。

济川煎

虚损,大便闭结

当归 牛膝 肉苁蓉 泽泻 升麻 枳壳

气虚:加人参。肾虚:加熟地。

有火:加黄芩。

地黄醴

男妇精血不足

熟地 枸杞子 沉香 高烧酒


归肾丸

肾水真阴不足

熟地 山药 山茱萸 茯苓 当归 枸杞子 杜仲 菟丝子


赞化血余丹

大补气血

血余 熟地 枸杞子 当归 鹿角胶 菟丝子 杜仲 巴戟天 小茴香 茯苓 肉苁蓉 胡桃仁 何首乌 人参


养元粉

实脾养胃气

糯米 山药 芡实 莲子肉 川椒 四君子或山楂


和阵

金水六君煎

肺肾虚寒

当归 熟地 陈皮 半夏 炙甘草

大便不实多湿:去当归,加山药。痰盛气滞,胸胁不快:白芥子。阴寒盛而嗽不愈:细辛。兼表邪寒热:加柴胡。

六安煎

风寒咳嗽 痰滞气逆

陈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杏仁 白芥子 生姜

咳嗽寒气盛:加细辛。寒邪甚者:加麻黄 桂枝。

风盛邪不甚:加防风,或苏叶。头痛鼻塞:川芎 白芷 蔓荆子。兼寒热者:加柴胡 苏叶。风邪咳嗽不止兼肺胃之火:黄芩,甚者加知母 黄柏。寒邪咳嗽痰不利:加当归,老年者尤宜。气血不足者:当以六君煎与此参用。非风初感:痰胜而气不顺者:加藿香。胀满者:加厚朴,暂开痰气。若气虚猝倒,气平无痰者,皆不可用此方。

和胃二陈煎

胃寒生痰 恶心呕吐 胸膈满闷嗳气

干姜 砂仁 陈皮 半夏 茯苓 炙甘草


苓术二陈煎

痰饮水气停蓄心下  呕吐吞酸

茯苓 猪苓 白术 泽泻 半夏陈皮 干姜 炙甘草

肝肾兼寒:加肉桂。

和胃饮

寒湿伤脾 痰饮水气 胃脘不清

陈皮 厚朴 干姜 炙甘草

凡呕吐之证,一闻苍术之气,亦能动呕,故以干姜代之。

此方凡藿香 木香 茯苓 半夏 白扁豆 砂仁 泽泻之类,皆可随宜使用。胸腹有滞而兼时气寒热者:加柴胡。

排气饮

气逆食滞

陈皮 木香 藿香 香附 枳壳 泽泻 乌药 厚朴

食滞者:加山楂  麦芽。寒滞者:加炮姜 吴茱萸  肉桂。

气逆之甚:加白芥子 沉香 青皮 槟榔。呕而兼痛者:加半夏 丁香。痛在小腹者:加小茴香。疝气:加荔枝核。

大和中饮

饮食留滞积聚

陈皮 枳实 砂仁 山楂 麦芽 厚朴 泽泻

胀甚:加白芥子。胃寒无火或恶心者:加炮姜。

疼痛者,加木香  乌药 香附。多痰者,加半夏。

小和中饮

胸膈胀闷,妇人胎气滞满

陈皮 山楂 茯苓 厚朴 甘草 白扁豆 生姜

呕者:加半夏。胀满不顺者:加砂仁。火郁于上,加焦栀子。妇人气逆血滞:加苏梗 香附。寒滞不行:干姜 肉桂。

大分清饮

积热闭结,小水不利,或致腰腹下部极痛;或湿热下利。

茯苓 泽泻 木通 猪苓 栀子 枳壳 车前子


小分清饮

小水不利 湿滞肿胀 不能受补

茯苓 泽泻 薏苡仁 猪苓 枳壳 厚朴

阴虚水不能达者,加生地 牛膝。

黄疸:加茵陈。如无内热而寒滞有行者,加肉桂。

解肝煎

暴怒伤肝 气逆胀满阴滞。

陈皮 半夏 厚朴 茯苓 苏叶 芍药 砂仁

胁肋胀痛:加白芥子。胸膈气滞:加枳壳 香附 藿香。

兼肝火者,宜化肝煎

二术煎

肝强脾弱 气泄 湿泄

白术 苍术 芍药 陈皮 炙甘草  茯苓 厚朴 木香 干姜 泽泻


廓清饮

三焦壅滞 胸膈胀满 气道不清

枳壳 厚朴 大腹皮 白芥子 莱菔子 茯苓 泽泻 陈皮

内热多火,小水热数:栀子 木通。如身黄小水不利:茵陈。小腹胀满,大便坚实不通:生大黄。肝滞胁痛:青皮。气滞胸腹疼痛者:加乌药 香附。食滞者:加山楂麦芽。

十香丸

气滞 寒滞诸痛

木香 沉香 丁香 小茴香 香附 泽泻 乌药 陈皮 荔枝核 皂角


芍药枳术丸

食积痞满 时常疼痛 脾胃不和

白术 赤芍 枳实 陈皮


苍术丸

寒湿在脾

茯苓 白芍 炙甘草 川椒 小茴香 厚朴 苍术 补骨脂


贝母丸

消痰热 润肺止咳 肺痈 肺痿

贝母 百药煎 硼砂 天竺黄

如无百药煎,加醋文蛤或罂粟壳。若治肺痈,加白矾。

括痰丸

一切停痰积饮  吞酸呕酸

半夏 白芥子 干姜 猪苓 炙甘草 陈皮

如胸胁疼痛者,加乌药。

神香散

胸胁胃脘逆气  疼痛呕哕胀满  痰饮噎膈

丁香 白豆蔻或砂仁

寒气作痛者:姜汤送服。

太平丸

胸腹疼痛胀满及食  气血积 邪实秘滞痛剧等证

陈皮 厚朴 木香 乌药 白芥子 草豆蔻 三棱 莪术 干姜 牙皂 泽泻

伤食食滞:以本物汤下。妇人血气痛:红花汤或当归汤下。

气痛:陈皮汤。疝气痛:茴香汤。寒气:生姜汤。

敦阜丸

坚顽食积停滞肠胃  痛剧不行

木香 山楂 麦芽 皂角 丁香 乌药 青皮 陈皮 泽泻 巴豆霜


百顺丸

一切阳邪积滞  气血 食积伤寒实热秘结

大黄 牙皂


散阵

一柴胡饮

一为水数 从寒散也。凡感四时不正之气,外有邪而内兼火。

柴胡 黄芩 芍药 生地 陈皮 甘草

内热甚:加连翘。外邪甚:加防风。邪结在胸而痞满者,去生地,加枳实。热在阳明而兼渴者:加天花粉,或葛根。

热甚者:加知母  石膏。

二柴胡饮

二为火数,从温散也。无内热等证。

陈皮 半夏 细辛 厚朴 生姜 柴胡 甘草

邪盛:加羌活  白芷 防风 紫苏 。头痛不止:加川芎。

多湿者:加苍术。阴寒气盛:必加麻黄,或兼桂枝。

三柴胡饮

三为木数,从肝经血分也。肝经血少,偶感风寒

柴胡 芍药 炙甘草 陈皮 生姜 当归 (溏泄者,宜以熟地)

如微寒咳呕者:加半夏。

四柴胡饮

四为金数,从气分也。人元气不足。调气分

柴胡 炙甘草 生姜 当归(泻者少用) 人参

胸膈滞闷者,加陈皮。

五柴胡饮

五为土数,从脾胃也。兼培血气以逐寒邪

柴胡 当归 熟地 白术 芍药 炙甘草 陈皮

寒胜无火者:减芍药,加生姜,或炮姜,或加桂枝。

脾滞者:减白术。气虚者:加人参。腰痛者:加杜仲。

头痛者:加川芎。劳倦伤脾阳:加升麻。

正柴胡饮

外感风寒

柴胡 防风 陈皮 芍药 甘草 生姜

头痛者:加川芎。热而兼渴者:葛根。呕恶者:加半夏。

湿盛者:苍术。胸腹有微滞者:加厚朴。

寒气盛而邪不易解者:加麻黄。

麻桂饮

伤寒瘟疫阴暑疟疾

肉桂 当归 炙甘草 陈皮 麻黄 生姜

阴气不足者:加熟地。三阳并病:加柴胡。

元气大虚,阴邪难解:当以大温中饮更迭为用。

大温中饮

阳虚伤寒

熟地 白术 当归(如滑泄,易以山药) 人参 炙甘草 柴胡 麻黄 肉桂 干姜

气虚,加黄芪。寒甚阳虚:加附子。

头痛:加川芎,或白芷 细辛。阳虚气陷:加升麻。

肚腹泄泻:宜少减柴胡,加防风 细辛。

柴陈煎

伤风兼寒 咳嗽发热 痞满多痰

柴胡 陈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生姜

寒胜:加细辛。风胜气滞:加苏叶。冬月寒甚:加麻黄。

气逆咳嗽者:加杏仁。痞满气滞:加白芥子。

柴苓饮

风湿发黄

柴胡 猪苓 茯苓 泽泻 白术 肉桂

寒邪胜:加生姜。

汗出热不退:加芍药。

柴胡白虎煎

阳明温热 表邪不解

柴胡 石膏 黄芩 麦冬 甘草


归葛煎

阳明温暑 大热大渴 阴虚不能做汗

葛根 当归


柴葛煎

瘟毒表里俱热

柴胡 干葛 芍药 黄芩 甘草 连翘


归柴饮

营虚不能作汗,真阴不足,外感寒邪难解。

当归 柴胡 炙甘草 或加生姜 陈皮 人参


寒阵

保阴煎

男妇带浊遗淋  色赤带血

生地 熟地 芍药 山药 川断 黄芩 黄柏 生甘草

小水多热,或兼怒火动血:加焦栀子。

夜热身热:加地骨皮。肺热多汗:加麦冬 枣仁。

血热甚者:加黄连。血虚血滞,筋骨肿痛者:加当归。

气滞而痛:减熟地,加陈皮 青皮 丹皮 香附之属。

加减一阴煎


生地 熟地 芍药 甘草 牛膝 丹参 


抽薪饮

火炽盛而不宜补

黄芩 石斛 木通 栀子 黄柏 枳壳 泽泻 甘草

热在经络肌肤者:加连翘 天花粉。

热在血分大小肠者:加槐蕊 黄连以清之。

热在阳明头面,或燥烦便实者:加生石膏以降之。

热在下降,小水痛涩者:加龙胆草 车前以利之。

热在阴分,津液不足者:加麦冬 生地 生地 芍药之类。

热在肠胃实结者,加大黄 芒硝。

徙薪饮

三焦凡火,一切内热

陈皮 黄芩 麦冬 芍药 黄柏 茯苓 丹皮

多郁气逆伤肝,胁肋疼痛,或致动血者:青皮 栀子。

大分清饮

积热闭结 小水不利

茯苓 泽泻 木通 猪苓 栀子 枳壳 车前子

内热:黄芩 黄柏 龙胆草。大便坚硬胀满者:加大黄。黄疸小水不利,热甚:茵陈。邪热蓄血腹痛者:红花 青皮。

清流饮

阴虚挟热泻痢  

生地 芍药 茯苓 泽泻 当归 甘草 黄芩 黄连 枳壳

热甚:加黄柏。

小水热痛:加栀子。

化阴煎

水亏阴涸

生地 熟地 牛膝 猪苓 泽泻 黄柏 知母 绿豆 龙胆草 车前子

水亏居多,而阴气大有不足者,可递加熟地。

茵陈饮

挟热泄泻热痢

茵陈 焦栀子 泽泻 青皮 甘草 菊花


青膈煎

痰因火动

气壅喘满

陈皮 贝母 胆星 海浮石 白芥子 木通

火盛痰不降者:加童便。渴甚:加天花粉。

热及下焦,小水不利,栀子。热在上焦,烦渴喜冷:加生石膏。痰火上壅而小水不利:加泽泻。

痰火闭结,大便不通而兼胀满者:加大黄,或朴硝。

化肝煎

努伤肝 气逆动火

青皮 陈皮 芍药 丹皮 栀子 泽泻 (如下部见血者,以甘草代之)

大便下血:加地榆。小便下血者:加木通。

兼寒热:加柴胡。火盛:加黄芩。

胸胁胀痛:加白芥子。胀滞多者:勿用芍药。

安胃饮

胃火上冲 呃逆不止

陈皮 山楂 麦芽 木通 泽泻 黄芩 石斛

胃火热甚,脉滑实者:加生石膏。

玉女煎

水亏火盛

大便溏泄者非所宜

生石膏 熟地 麦冬 知母 牛膝

火盛:加栀子  地骨皮。多汗多渴者:五味子。

小水不利,或不能降者:加泽泻,或茯苓。

金水俱亏,因精损气者:加人参。

太清饮

胃火烦热 狂斑呕吐

知母 石斛 木通 石膏 或加麦冬


玉泉散

一六甘露散

石膏 甘草

阳明热盛,烦渴头痛,二便闭结,瘟疫斑黄,热痰喘嗽者。

滋阴八味丸

阴虚火盛 下焦湿热

山药 丹皮 茯苓 山茱萸 泽泻 黄柏 熟地 知母


约阴丸

妇人血海有热

当归 白芍 白术 生地 茯苓 地榆 黄芩 白石脂 五味子 丹参 川断


服蛮煎

入心肝二脏 行滞气 开郁结 通神明

生地 麦冬 芍药 石菖蒲 石斛 丹皮 茯神 陈皮 木通 知母

痰盛多郁:加贝母。痰盛兼火

约营煎

血热便血

生地 芍药 甘草 续断 地榆 黄芩 槐花 荆芥穗 乌梅

下焦火盛:加栀子  黄连 龙胆草。

气虚:加人参  白术。气陷者:加升麻 防风。

热阵

四味回阳饮

元阳虚脱

人参 附子 炙甘草 炮姜


六味回阳汤

阴阳将脱

人参 附子 炮姜 炙甘草 熟地 当归(如泄泻,或血动者,以白术易之)

肉振汗多者:加炙黄芪,或白术。如泄泻:加乌梅,或五味子。

虚阳上浮者:加茯苓。肝经郁滞者:加肉桂。

理阴煎

脾胃中虚

熟地 当归 炙甘草 干姜 肉桂


养中煎

中期虚寒 为呕为泄

人参 山药 白扁豆 炙甘草 茯苓 干姜

嗳腐气滞者:加陈皮,或砂仁。

胃中空觉馁者:加熟地。

温胃散

中寒呕吐 吞酸泄泻

人参 白术 白扁豆 陈皮 干姜 炙甘草 当归

下寒带浊者:加补骨脂。气滞兼胸腹痛者:加藿香 丁香 木香 白豆蔻 砂仁 白芥子。兼外邪及肝肾之病,加桂枝 肉桂,甚者加柴胡。脾气陷而身热者:加升麻。水泛为痰,胸腹痞满者:加茯苓。

五君子煎

脾胃虚寒

人参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干姜


六味异功散

脾胃虚寒兼微滞

上方加陈皮


参姜饮

脾肺胃气虚寒  呕吐咳嗽

人参 炙甘草 干姜

此方或可加陈皮  荜菝 茯苓

胃关煎

脾肾虚寒作泻

熟地 山药 白扁豆 炙甘草 干姜 吴茱萸 白术

泻甚者:肉豆蔻,或补骨脂。气虚甚:加人参。阳虚下脱不固:加附子。腹痛甚者:加木香,或厚朴。滞痛不通者:当归。滑脱不禁:加乌梅,或五味子。肝邪侮脾:肉桂。

佐关煎

生冷伤脾 泻痢未久 祛寒湿

厚朴 陈皮 山药 白扁豆 炙甘草 猪苓 泽泻 干姜 肉桂

腹痛甚,加木香,或吴茱萸。

泻甚不止:加补骨脂,或肉豆蔻。

抑扶煎

气冷阴寒 暴伤生冷

厚朴 陈皮 乌药 猪苓 泽泻  炙甘草 干姜 吴茱萸

气滞痛甚,加木香,或砂仁。

血虚多痛者:加当归。寒湿胜者:加苍术。

四维散

脾肾虚寒 滑脱之甚

人参 附子 干姜 炙甘草 乌梅


镇阴煎

阴虚于下 格阳于上

熟地 牛膝 炙甘草 泽泻 肉桂 附子

煎呕恶者:加干姜。气脱倦言而脉弱,宜速加人参。

归气饮

气逆不顺 呃逆呕吐

熟地 茯苓 白扁豆 干姜 丁香 陈皮 藿香 炙甘草

中气虚寒者:加附子。

肝肾虚寒者:加吴茱萸 肉桂 当归。

暖肝煎

肝肾阴寒 小腹疼痛

当归 枸杞子 茯苓 小茴香 肉桂 乌药 沉香

寒甚:加吴茱萸  干姜。

再甚者:加附子。

寿脾煎

(摄营煎)

脾虚不能摄血

白术 当归 山药 炙甘草 酸枣仁 远志 干姜 莲子 人参

如血未止:加乌梅,但凡畏酸者不可用。或加地榆。滑脱不禁者:文蛤。下焦虚滑不禁,加鹿角霜。气虚者:加炙黄芪。气陷而坠者:加升麻,或白芷。溏泄者:加补骨脂。阳虚畏寒者:加附子。失血过多,阴虚气馁者:加熟地。

三气饮

血气亏损 风寒湿乘虚内侵 筋骨历节痹痛

当归 枸杞子 杜仲 熟地 牛膝 茯苓 芍药 肉桂 细辛 白芷 炙甘草 附子

气虚者:加人参  白术。

风寒胜者:加麻黄。

五德丸

脾肾虚寒 飧泄鹜溏

补骨脂 吴茱萸 木香 干姜 五味子(或易以肉豆蔻)

腹痛多呕者:加胡椒。

七德丸

生冷伤脾 初患泻痢 腹胀腹痛

补骨脂 吴茱萸 干姜 苍术 木香 茯苓 补骨脂


复阳丹

阴寒呕吐泄泻

附子炮姜 胡椒 五味子 炙甘草 白面炒熟


黄芽丸

脾胃虚寒 饮食不化

人参 焦干姜  白蜜


一气丹

脾肾虚寒 不时易泻

人参 附子


九气丹

脾肾虚寒

熟地 附子 肉豆蔻 焦姜 吴茱萸 补骨脂 荜菝 五味子 甘草


温脏丸

脏气虚寒所致虫积  

人参 白术 当归 芍药 茯苓 川椒 使君子 槟榔 干姜 吴茱萸

脏寒者:加附子。

脏热者:加黄连。

圣术煎

饮食偶伤 寒湿泻痢呕吐

白术 干姜 肉桂 陈皮

虚寒泻痢呕吐:加人参 炙甘草。

中虚感寒:加麻黄  柴胡。

固阵

秘元煎

遗精带浊

远志 山药 芡实 酸枣仁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人参 金樱子

久遗无火,不痛而滑者,乃可用之。

如尚有火觉热者:加苦参。

如气大虚者:加黄芪。

固阴煎

阴虚滑泄 带浊淋遗

人参 熟地 山药 山茱萸 远志 炙甘草 五味子 菟丝子

虚滑遗甚者:加金樱子,或醋文蛤,或乌梅。

阴虚微热而经血不固者:加川断。下焦阳气不足兼腹痛溏泄者:加补骨脂 吴茱萸。肝肾血虚:小腹痛而血不归经者:加当归。脾虚多湿,或兼呕恶者:加白术。气陷不固者:加升麻。如兼心虚不眠,或多汗者:加酸枣仁。

菟丝煎

心脾气弱

人参 山药 当归 菟丝子 酸枣仁 茯苓 炙甘草 远志 鹿角霜

或加白术。

惜红煎

妇人经血不固  崩漏不止

白术 山药 炙甘草 地榆 川断 芍药 五味子 荆芥穗 乌梅

火盛者:加黄芩  黄连。

脾虚兼寒,脾泄者:加补骨脂 人参。

苓术菟丝丸

脾肾虚损

茯苓 白术 莲子 五味子 山药 杜仲 炙甘草 菟丝子

气虚神疲:加人参。

固真丸

梦遗静遗

菟丝子 牡蛎 金樱子 茯苓


巩堤丸

膀胱不藏 水泉不止 命门火衰

熟地 菟丝子 白术 五味子 益智仁 补骨脂 附子 茯苓 韭子


因阵

逍遥饮

思郁过度 致伤心脾冲任之源 血气日枯

当归 芍药 熟地 酸枣仁 茯神 远志 陈皮 炙甘草

气虚者:加人参。

经水过期而痛滞者:加香附。

决津煎

妇人血虚经滞  不能流畅而痛极者

当归 泽泻 牛膝 肉桂 熟地 乌药(气虚者不用亦可)

如气虚者,宜少用香、陈之类。甚者不用亦可。

呕恶者:加焦姜。阴滞不行者:非加附子不可。

气滞而胀痛者:加香附,或木香。血滞血涩者:加红花。

小腹不暖而痛极者:加吴茱萸。大便结涩者:加肉苁蓉。微者,以山楂代之。

五物煎

妇人血虚凝滞  蓄积不行 小腹痛极

当归 熟地 芍药 川芎 肉桂

兼胃寒或呕恶者:加炮姜。水道不利:加泽泻或猪苓。

气滞者:加香附,或丁香 木香 砂仁 乌药。阴虚疝痛者:加小茴香。血瘀不行:脐下若覆杯:渐成积块者:加桃仁或红花。痘疮血虚寒胜,寒邪在表者:加细辛 麻黄 紫苏。

调经饮

妇人经脉阴滞  气逆不调

当归 牛膝 山楂 香附 青皮 茯苓

不避生冷而寒滞其血者:加肉桂 吴茱萸。

如兼胀闷者:加厚朴,或砂仁。气滞者:加乌药。

痛在小腹者:加小茴香。

通瘀煎

妇人气滞血积  经脉不利 痛剧拒按

当归尾 山楂 香附 红花 乌药 青皮 木香 泽泻

兼寒滞:加肉桂,或吴茱萸。火盛内热,血燥不行:加栀子。微热血虚者:加芍药。血虚涩滞者:加牛膝。血瘀不行者:加桃仁,或加苏木 元胡。瘀极而大便燥结者:加大黄,或芒硝 莪术。

胎元饮

妇人冲任失守  胎元不安不固者

人参 当归 杜仲 芍药 熟地 白术 炙甘草 陈皮

下元不固而多遗浊者:加山药 补骨脂 五味子。

气分虚者:倍白术  加黄芪。虚而兼寒多呕者:加炮姜。虚而兼热者:去杜仲,加黄芩,或生地。阴虚小腹作痛:加枸杞子。多怒气逆者:加香附,或砂仁。如有所触而动血者:加续断 阿胶。如呕吐不止:加半夏 生姜。

固胎煎

肝脾多火 多滞而屡堕胎

黄芩 白术 当归 芍药 阿胶 陈皮 砂仁


凉胎饮

胎气内热不安

生地 芍药 黄芩 当归 甘草 枳壳 石斛 茯苓

热甚者:加黄柏。

滑胎煎


当归 川芎 杜仲 熟地 枳壳 山药

气虚体弱者:加人参 白术。

便实多滞者:加牛膝。

殿胞煎

产后儿枕疼痛

当归 川芎 炙甘草 茯苓 肉桂

脉细而寒或呕者:加干姜。血热多火:去肉桂,加芍药。

脉弱阴虚:加熟地。如气滞者:加香附,或乌药。

腰痛:加杜仲。

脱花煎

临盆将产

当归 肉桂 川芎 牛膝 车前子 红花

胎死腹中,坚滞不下:加朴硝。

气虚困剧者:加人参。

九蜜煎

产后阳虚虚寒

当归 熟地 芍药 茯苓 炙甘草 干姜 肉桂 细辛 吴茱萸


清化饮

妇人产后因火发热  血热妄行

芍药 麦冬 丹皮 茯苓 黄芩 生地 石斛

如骨蒸多汗者:加地骨皮。热甚而渴藿头痛者:加石膏。下热便涩者:加木通,或黄柏 栀子。如兼外邪发热,加柴胡。

毓麟珠

妇人气血俱虚  经脉不调 或断续或带浊

人参 白术 茯苓 芍药 川芎 炙甘草 当归 熟地 菟丝子 杜仲 鹿角霜 川椒

如男人制服:宜加枸杞子 核桃仁 鹿角胶 山药 山茱萸 巴戟天。女子经迟腹痛:加补骨脂 肉桂,甚者,加吴茱萸。带多腹痛:加补骨脂 五味子,或龙骨。如子宫寒甚:加附子 炮姜。如多郁怒,气不顺者:加香附,或甚者加沉香。血热多火,经早内热者,加川断 地骨皮。

赞育丸

阳痿精衰 虚寒无子

熟地 白术 当归 枸杞子 杜仲 仙茅 巴戟天 山茱萸 淫羊藿 肉苁蓉 韭子 蛇床子 附子 肉桂

或加人参 鹿茸亦妙。

柴归饮

痘疮初起 发热未退

当归 芍药 柴胡 荆芥穗 炙甘草 或加生姜

血热者:加生地。阴虚者:加熟地。气虚脉弱:加人参。虚寒者:加炮姜 肉桂。火盛者:加黄芩。热渴者:加干葛。腹痛者:加木香 砂仁。呕恶者:加炮姜 陈皮。若治麻疹,或以荆芥易干葛。阴寒盛而邪不能解者:麻黄桂枝。

疏邪饮

痘疹初起发热  血气强盛

柴胡 芍药 苏叶 荆芥穗 炙甘草

无火者:加生姜。火盛内热:加黄芩。

渴者:加干葛。

凉血养营煎

痘疮血虚血热

生地 当归 芍药 生甘草 地骨皮 紫草 黄芩 红花

渴者:加天花粉。肌热无汗:加柴胡。热毒甚者:加牛蒡子 木通 连翘。血热毒不透者:加犀角。

柴葛煎

痘疹表里俱热  散毒养阴

柴胡 干葛 芍药 黄芩 甘草 连翘


搜毒煎

解痘疹热毒炽盛

紫草 地骨皮 牛蒡子 黄芩 木通 连翘 蝉蜕 芍药

渴者:加天花粉,麦冬。阳明热甚:加石膏 知母。

大便干结:加大黄  芒硝。血热妄行者:加犀角 通便。

小水热闭者:加栀子 车前子。兼表热者:加柴胡。

六物煎

痘疹血气不充  男妇气血俱虚

炙甘草 生地 熟地 川芎(不宜多)芍药 人参 

发热未解 或痘未出之先:宜加柴胡 防风。

痘起不发 或起而不贯 或贯而浆薄:均宜用此方,或加糯米 人乳 好酒 肉桂 川芎以助营气。气虚痒塌:加穿山甲。

红紫血热不起:宜加紫草或犀角。脾气稍滞者:加陈皮 山楂。胃气虚寒多呕者:加干姜,或丁香。腹痛兼滞者:加木香 陈皮。表虚气陷不起,或多汗者:加黄芪。气血俱虚,未起未贯而先痒者:加肉桂 白芷。如元气大虚,寒战泄泻:宜去芍药,加黄芪 附子 干姜 肉桂。

六气煎

痘疮气虚 痒塌倒陷 阳气虚寒

黄芪 肉桂 人参 白术 当归 质甘草


九味异功煎

痘疮寒战 腹痛虚寒 呕吐泄泻

人参 黄芪 当归 熟地 炙甘草 丁香 肉桂 干姜 附子

泄泻腹痛:加肉豆蔻,或加白术。

透邪煎

麻疹初热未出  

当归 芍药 防风 荆芥 炙甘草 升麻

热甚脉洪滑者:加柴胡。

牛膝煎

邪散而血气微虚

牛膝 当归 陈皮


何人饮

截疟如神 气血俱虚

久疟不止

何首乌 人参 当归 陈皮 煨生姜


追疟饮

血气未衰 屡散之后而疟有不止者

何首乌 当归 炙甘草 半夏 青皮 陈皮 柴胡


木贼煎

形实气强 多湿多痰

木贼 半夏 青皮 厚朴 苍术 槟榔


荔香散

疝气痛极 气分病

荔枝核 大茴香

心腹胃脘久痛  用荔枝核 木香。

连翘金贝煎

阳分痈毒 或在脏腑 肺膈 胸乳之间者 此方最佳

金银花 土贝母 蒲公英 夏枯草 红藤 连翘 

好酒煎服。

火盛烦渴乳肿者:加天花粉。

阳毒内热:用水煎即可。

连翘归尾煎

治一切无名痈毒  丹毒流注

连翘 当归尾 甘草 金银花 红藤 用酒煎服

有火最宜。

邪热火盛者:加槐蕊。

桔梗杏仁煎

咳嗽 吐脓 痰中带血 胸膈隐痛 将成肺痈者

桔梗 杏仁 甘草 阿胶 金银花 麦冬 百合 夏枯草 连翘 贝母 枳壳 红藤

火盛兼渴者:加天花粉。

当归蒺藜煎

痈疽疮疹血气不足  邪毒不化 内无实热而肿痛淋漓者

当归 熟地 芍药 何首乌 炙甘草 防风 川芎 荆芥穗 白芷 白蒺藜

阳虚不能化毒者:加桂枝,甚者,再加干姜 附子。

气虚不化者:加黄芪 人参。

毒陷不能外达者:加穿山甲,或皂刺。

芍药蒺藜煎

通身湿热疮疹  下部红肿热痛  诸疮

龙胆草 栀子 黄芩 木通 泽泻 芍药 生地 白蒺藜

火不甚者:宜去龙胆 栀子,加当归  茯苓 薏苡仁。

湿毒甚者:加土茯苓。

降痈散

痈疽肿毒 阳毒炽盛 而疼痛势凶者

薄荷 野菊花 土贝母 茅根

后方:疽毒坚顽深固 及结核痰滞 宜用此方。

脑荷 生南星 土贝母 朴硝 石灰风化者 麻油调敷

若欲止痛速效,加麝香或冰片少许。

螵蛸散

湿热破烂 毒水淋漓

海螵蛸 人中白或人中黄或囱砂


肠痈秘方

肠痈生于小肚角  微肿而小腹隐痛

红藤 当归 蝉蜕 僵蚕 天龙 大黄 蜘蛛


二辛煎

阳明胃火 牙龈 口舌肿痛

细辛 石膏


冰玉散

牙疳 牙痛 口疮 齿衄 喉痹

石膏 硼砂 冰片 僵蚕


代匙散

喉痹

硼砂 石膏 脑荷 胆矾 粉草 僵蚕 冰片 皂角


三香散

牙根肿痛

丁香 川椒 冰片


雷火针后外用药方

风寒湿之气留滞经络 而为痛 为肿不能散者

白芷 独活 川芎 细辛 牙皂 穿山甲 丁香 枳壳 松香 雄黄 乳香 没药 杜仲 桂枝 硫磺 麝香 熟艾


收疮散

湿烂诸疮 肉平不敛

滑石 赤石脂 甘草

麻油调敷

或加枯矾,痒者极宜。

若痒甚者,必有虫:加用水银 松香研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