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封神演义解读(第3回)冲动鲁莽且毫无主见的冀州侯苏护

 乐水无涯 2024-03-27 发布于辽宁

        冀州侯苏护是一个小人物,应该算是配角中的配角。然而这么一个不太重要的角色,就因为是妖后苏妲己的爹,却在剧情发展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尽管在送妲己过恩州以后,原来贤良淑德的冀州侯府的大小姐已经变成了九尾妖狐,但是在明面上他仍旧是商朝上下认可的国丈。

        这么一个国丈在很多人眼里是一个忠贞爱国,果敢刚毅的男子汉形象,他不贪慕荣华富贵,是一个为商朝百姓而大义灭亲的将军。然而事实是,他不过是个毫无主见的莽夫,一个睁眼瞎和脑残,被人利用而不自知的蠢货。

        冀州侯苏护第一次出场实在八百诸侯到朝歌朝拜纣王时,他作为北伯侯崇侯虎属下而去的。冀州侯作为北伯侯属下的两百个小诸侯之一,本来是没有资格进入朝歌面见纣王的。但是因为费仲和尤浑在暗中帮助纣王物色美女,这位刚直不阿的冀州侯又没有给他们送礼,因而以家有美女的名义捅到了纣王面前。

        于是纣王召冀州侯苏护进宫,进而爆发了苏护与纣王只见的第一次冲突。纣王提出了让苏妲己进宫的打算,然而得到苏护的言辞决绝。不仅如此,非常夸张的是苏护居然当面指着纣王的鼻子大声斥责,毫不顾忌君臣之礼。

        这不就是作死的节奏吗!气得纣王当场就要砍了他,要不是费仲说情,苏护应该就可以领盒饭了。

        苏护这是脑残,还是大脑进水啊,形势完全不在己方的环境下,当面指责对方。而且对方并不是什么大肚的人,那是一个颐指气使的君王,还是一个为所欲为的熊孩子。在那种非常不利的环境下,只要是一个有着正常思维的人都会采用虚与委蛇的策略,等回家以后再从长计议。而这愚蠢的苏护居然完全认不清楚形势,自以为老大,就像训儿子一样训纣王,这得多大的心脏才干得出来的事情啊。

        虽然苏护训纣王的话貌似都是从忠君爱国出发,可明眼人一看就是不愿意女儿入宫的典型表现,唱再高的调子都是白搭。何况面对纣王这种受不得任何气的君王,这种做法就是作死的表现啊。

        其实,此时纣王对苏妲己并不是有十分强烈的欲望,如果苏护能够谦虚谨慎的找些理由搪塞,或者虚与委蛇答应后再找别的办法处理,事情也不会严重到如此程度。结果苏护选择了最烂的处理办法,激化了矛盾,撕破了君王的脸面。

        如此一来,纣王就是不要美女,那也会为了面子而惩罚苏护,否则他君王的威严何在啊?这事正好被费仲和尤浑抓住机会,表面上是说情,实际上是强化了纣王招妲己进宫的心思,也强化了自己再纣王心里的地位。

        如果说在朝歌的宫中与纣王撕破脸皮是一时冲动的话,那么在朝歌的城墙上题反诗就是典型的脑残愚蠢了。

        苏护被纣王放回大营后,此时事情还有转圜的余地,如果有人出点靠谱的主意,未必冲突就会放大到叛出朝歌的地步。结果苏护把这事情往大营里面一说,一众糙汉子胡说八道一通后,苏护热血上涌居然跑去题反诗。这又是一次在作大死,而且是不死不休的那种。这个事情不管是采用武装反抗,还是找人从中斡旋,那都得秘密进行,首先进行的第一步应该是拖字诀。毕竟这个事情纣王不占理,公开闹大了他自己更没面子,而且此时的纣王还有一些良知,几位朝廷重臣还算管用。因此只要暗中处理得当,苏护可以很和平的度过这次危机。可惜这个政治白痴居然把有理的事情变成了无理的事情,授人以柄不说,还失去了国家大义这么好的一个保护色。这简直就是愚不可及的表现。

        他把反诗这么一题,这就逼得与纣王的矛盾不得不公开化。而且公开反叛国家的大罪,一个女儿算得了什么?活生生的把一手好牌,打成了渣渣。然后就有了纣王下旨让西伯侯和北伯侯北上平叛,事情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对于这件平叛事情的处理,西伯侯姬昌与北伯侯崇侯虎采取了两种不同的方法。

        北伯侯崇侯虎完全是为了拍纣王的马屁,非常积极得就带兵去了冀州,然后被苏护父子打了个落花流水,要不是弟弟曹州侯崇黑虎帮忙,那脸可就丢大了。反而西伯侯姬昌表现出了极高的政治智慧,知道这个事情不好干,先按兵不动,打打酱油。等到苏护与崇侯虎两军分出胜负后,再想办法插手,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

        西伯侯与北伯侯虽然是同级,但智商水平完全是两个层级的。姬昌简直就是人精中的人精,封神中的曹阿瞒和刘皇叔的合体啊。他认为这事情不好干的原因不在冀州侯兵强马壮,而是因为不管怎么干了名声都不好听,反而损失多年建立起来的威望,得不偿失。知道内情的人都明白,这本身是纣王理亏在先,苏护冲动在后,才有了这次冲突。如果西伯侯把苏护拿下了,那就会给人一种奸佞的形象,是为了帮助纣王找美色而不惜出兵搞得国家生灵涂炭的奸臣。

        这种形象崇侯虎不在乎,但是姬昌很在意,毕竟在西岐养了几十年人望了,不能因为这个破事搞砸了,否则韬光隐晦这么些年就白干了。姬昌是很有野心的,一早就在准备当老大,养人望,聚人才都是为了这个。这事情本来与西伯侯无关,是鲁雄临时向纣王推荐的。鲁雄政治智慧也不简单,一石二鸟,既可以解决纣王当前的麻烦,也可以探一下姬昌的底。当然如果姬昌把这个事情搞砸了,那么就会北上黑锅,也会给人无能的形象,声望上的损失也是不低。于是姬昌采用了按兵不动,在旁边观风打酱油的办法。一方面可以掌握介入时机,选用最有利于自己的处理办法。另一方面,他知道崇侯虎官虽大,实际上就是继承祖上余荫的纨绔子弟,没啥战斗力,肯定吃亏,可以用来专业背锅。实际上这是很聪明的做法,收益也是想象不到的大。

        崇侯虎和苏护的军队在冀州城外打得热火朝天,双方互有损伤。苏护胜了崇侯虎一场,苏全忠被崇黑虎抓了,崇黑虎又被郑伦抓了,最后冀州方面军略占上风。这个时候姬昌派散宜生写了一封信给苏护,正是选在苏护略占上风,却犹豫不决的时候。

        这个时机抓得非常好!苏护虽然赢了,但是也损失了儿子。他知道纣王方面能人异士极多,像曹州侯崇黑虎这样的不少,而闻仲这样的大牛更是不可战神。如果他继续进兵朝歌,即便他有郑伦帮助,也是胜负难料。这样一来一不小心就是全军覆没,而且自己家庭和冀州百姓也跟着倒霉。可是就此罢兵他也不甘心,打赢了投降,这比打输了投降更丢人。

        正好这个时候散宜生送来了姬昌的书信,从家国、权利和百姓三个维度论述了投降的好处,然后苏护就投降了。这也太简单了!说好的刚直果敢呢?说好的勇猛忠贞呢?再怎么也要谈判一下,扯有一下淡,互相交换下投降条件嘛。啥条件都没有,将就着原来纣王说的那几条,就投降了?

        如果说前面剧情的苏护表现他愚蠢、冲动、鲁莽的那些性格特点,这里就体现了他意志薄弱和没有主见的一面。一点冷静思考、谨慎安排和安全保证都没有,就凭着西伯侯三个字的威望,就投降了,这也太弱智了。如果以投降后纣王想反悔,这苏护就是坑完女儿坑儿子,坑完家庭坑百姓啊!

        事实上纣王还真有过反悔的想法,只是被变成妲己的九尾狐迷得晕头转向,忘了这茬而已。也算苏护运气好,如果真是自己女儿上阵,估计他就死定了。真让人有点不明白了,这么一个愚蠢、冲动、鲁莽、意志薄弱,没有主见、思维乱套的人,怎么成为一方诸侯的?

        估计也和崇侯虎差不多,算是祖先传下来的吧!这种智商和能力水平要从基层奋斗起来,不知道死多少次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