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半集,看得你不忍释手!小说《一马归国梦》第十九集

 文学顾事 2024-03-27 发布于江西

一马归国梦


作者:王安中

内容简介

小说《一马归国梦》记叙辛弃疾出生、成长、南归,江阴等地为官与居住期思渡期间游历山川,友好农家,酷爱喝酒、随心填词,恩爱妻子的生活境况,反映辛弃疾“收复失地”心愿不能实现后遗憾、痛苦、无奈情绪。表现辛弃疾一生追求“杀回家乡、赶走金人、收复失地”的可贵精神。

作者简历

王安中,江西铅山县人,铅山一中退休教师。铅山县作家协会会员、上饶市作家协会会员。

本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学习写作小说。1978年,短篇小说《豆》发表在《信江文艺》; 1980年,民间故事《螺狮山的故事》发表在《信江文艺》(后被江西省铅山县文联编入《铅山民间文学》)。1984——1988先后创作《风云》、《支付情感的女人》和《潜伏女郎》等网络长篇小说。

19992021年,创作长篇小说《船的女儿》(上、下集)。

文 学 顾 事

Chine

第二章 期 思 泉 恋

19、浮云残月

范如玉从菜地里回来,菜篮子里装了几个萝卜。萝卜叶子毛绒绒的,新新鲜鲜,青葱可爱;萝卜根上还带些黑黑的泥土。

范如玉看见铁柱坐在门口吃樱桃,心里有些稀奇,“哪来樱桃?”铁柱低着头从口袋里拿樱桃出来,没看见他娘回来。

“铁柱,樱桃谁给的?”范如玉问。

“葛家的爷爷。”铁柱听见娘的声音,拿出樱桃在手上揩揩清洁,说,“还有一坛酒。”

“爹呢?”范如玉问。

“在读书。”铁柱边吃边说,“娘,甜,你吃一颗。”说着,把一颗揩清洁的樱桃送到范如玉面前。

“你吃。娘要洗菜。”范如玉笑着说,“铁柱乖。”

辛弃疾在书房正在读苏东波《念奴娇·赤壁怀古》。他想,苏东波贬官闲居黄州,政治失意,心情郁闷。然而,词的风格超逸放旷,不失“豪放”者也。

他想,“我也无端被罢官,和苏东波境况差不多,何不和其韵也填一首《念奴娇》”。想到这,他提起毛笔书写:

念奴娇·瓢泉酒酣,和东坡韵

倘来轩冕,问还是、今古人间何物。旧日重城愁万里,风月而今坚壁。药笼功名,酒垆身世,可惜蒙头雪。浩歌一曲,坐中人物杰。

堪叹黄菊凋零,孤标应也有,梅花争发。醉里重揩西望眼,惟有孤鸿明灭。世事从教,浮云来去,枉了冲冠发。故人何在,长歌应伴残月。

他放下毛笔,放声朗读倘来轩冕,问还是、今古人间何物……”他想,追求轩冕,追求荣华富贵,何苦来哉?

他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心愿呀,我的志尚呀,挂念的还是北方的山河,北方的乡亲,北方那些孩提时的小朋友,北方的亲人,北方的那个家呀……让人痛恨呀,那群卖国的跳梁小丑……咳——”辛弃疾长长地叹息一声。

他走到案桌前,取下挂在壁上的那把沉甸甸的棠溪宝剑,不觉想起铸此剑的爷爷。那年,他离开四凤闸时,爷爷送他……爷爷流下了眼泪。

爷爷拉着他的手说:“弃疾,你到了南方,一要'慎重’,说话时,要听听别人怎么说,看看皇上的表情。'察言观色’是古人的教诲。你一个人在南方,家里帮不上你了,肩上的担子重啊!二要'稳重’,做任何事情先要想一想,于己于人得益何在,办事要三思,不要莽撞。”

爷爷说话的声音犹如响在耳旁,爷爷的音容笑貌好似浮现在眼前。他觉得手中的棠溪宝剑十分沉重……

他从北方来,亲眼目睹金人践踏大宋疆土,烧杀抢掠大宋百姓的生命财产,对金人,他极端愤恨。

他来南方后才渐渐知道“臣子卖国,皇上求和”,南宋王朝软弱无能,他为自己不能上战场杀敌,困惑重重。

“收复失地”,“统一河山!”建功立业,他辛弃疾是多么渴望啊!

然而,他什么也做不了!他的理想,竟像天上的浮云,水中的残月,总追求不到,成就不了自己的事业。

他想,他是个刚正不阿,嫉恶如仇,向往正义,向往追求的人,可是,他却遭受朝廷小人百般折腾。压抑呀,压抑是多么痛苦!

他想,正义在哪里?怎么追求得到?

他想,他将年过半百,却屈身在期思渡,屈身在这个田林山间里,他的追求多么渺茫啊。

他想“为官”,可“为官”不是他一生所求;但如果“不为官”,他身为一个平民百姓,他怎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呢?他“不为将军”就不能上前线杀敌,如果只为“地方官员”,纵使为“官”一世,又有何用!?

“哎——”他长长地喟叹一声……“家”啊,“国”啊,你在哪里?

他提着棠溪宝剑走出房门,正好与范如玉碰个正着。

你提着宝剑干啥?”范如玉看辛弃疾脸上一脸悲愤的情绪,说,“谁惹你生气了?”

“没有。”辛弃疾微笑着说,“刚才,我和苏东波韵填了首《念女娇》,心情悲愤而已。”

“我的大词人,吓我一跳啊!”范如玉笑着脸,故意和辛弃疾开着玩笑说,“填词也填出'悲愤’来啦!我看你提着宝剑,一脸愤怒,似乎要去同谁厮杀似的。”

辛弃疾笑笑,没吭声。

“葛家爷爷何事?”范如玉问。

“他孙子想读书。”辛弃疾说,“真不好意思,又送樱桃又送酒来。”

“好事嘛,农人也知道让孩子读书啦,也知道读书要紧了,好事。”范如玉用询问的语气说,“你答应了啵?” 

“答应了。”辛弃疾说,“他只有个唯一的孙子了。我很同情他。”

“应该的。”范如玉边朝厨房走去边说,“你就在庭前练练吧,我炒个萝卜就开饭了。” 

辛弃疾没理睬,提着宝剑来到期思河边,走到一块大石头前坐下。他看着流水,一浪一浪地消逝;不知怎么,他忽然想起晋朝谢安的事来。

东晋孝武帝太元八年时,前秦皇帝苻坚决心统一南北,他统领百万之师南下灭晋。东晋朝廷听到这个消息,吓得魂不护体。大家为抵挡不前秦的进攻”而乱了方寸。老百姓听说苻坚领兵打过来了,胆小的人推着车子,带着家眷,扶老携幼逃命去了。整个社会纷纷乱乱起来。

可是,宰相谢安却举止不乱神色如常。孝武帝任命他为征讨大都督,带兵上阵,抵抗苻坚的入侵。

他接受朝廷任命,统掌军权。他令弟弟谢石、侄子谢玄、儿子谢琰领八万晋军迎敌。

行军前,侄子谢玄想知道叔父如何打算,前来请他明示“机要”。谢安神自若地说你尽管上前线,到时我会下命令的,你先领兵上阵吧。

这时,荆州守将桓冲,他心中焦躁万分,特意派3000精兵援助朝廷。谢安知道后,拒绝了。他说:“朝廷自有安排,谢谢将军关心。”

谢安能否抵挡住苻坚,让东晋转危为安”皇上也好,臣也好,心中疑虑重重。

其实,谢安在众人面前表现得十分沉稳,而他心里却也十分着急

那是为什么呢?

谢安想到,他身为东晋宰相,身系国家安危。如果他表露焦躁”,如果他表露出“恐慌”,那么整个国家就会方寸大乱。晋朝就会不战而自垮……

辛弃疾想到这些,爷爷的话又在耳边响起。“慎重”、“稳重”,爷爷说的四个字使辛弃疾警惕起来。

他想,范如玉说得没错,“皇上是不会忘记你的”,“你不要记恨他人,让自己抑郁悲伤”,“你纵使不为武将,为地方官也是孝忠朝廷。”

他想,他要像谢安那样沉稳,安心在期思渡呆着,不要让家人因他而乱了方寸。

他要寻找自己可做的事来宽慰自己,安下心来,面对生活;他要顺从自己的爱好,填填词,唱唱歌,宽宽心,高高兴兴地过日子。

他想,明日葛老头的孙子要来读书了,自己还得抄写几本书,让他一个字一个字地认,一句话一句话地背。明日还有事可做……

想到这里,他提着宝剑回了家。

他走进书房,把宝剑挂在墙壁上 。拿出笔墨纸张,把小时候读的书一一背记下来。写好了,他用竖线装订好,像一本书似的。

他看着那本“书”,心情轻松下来。

他透过窗户,看着瓜山,听着期思河潺潺的流水声……渐渐地,他脑子里浮现出福州“小西湖”的美景来。

他想起《贺新郎·三山雨中游西湖》的词章:

翠浪吞平野,挽天河,谁来照影,卧龙山下。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待细把,江山图画。千顷光中堆滟滪,似扁舟,欲下瞿塘马。中有句,浩难写。诗人例入西湖社,记风流,重来手种,绿成阴也。陌上游人夸故国,十里水晶台榭,更复道横空清夜。粉黛中洲歌妙曲,问当年鱼鸟无存者。堂上燕,又长夏。

那时,他特别喜欢福州“小西湖”,觉得宛如西湖一般,山青水静,柳树如林,白鹭的叫声划过长空。他心里说,“小西湖”呀“小西湖”,你简直是西湖的精灵。

他把“小西湖”看做是“心肝”,看做是“宝贝”。他写好了《贺新郎·三山雨中游西湖》之后,又一口气为福州的“小西湖”写下: 

觅句如东野,想钱塘,风流处士,水仙祠下。更忆小孤烟浪里,望断彭郎欲嫁。是一色空蒙难画。谁解胸中吞云梦,试呼来,草赋看司马。须更把,《上林》写。鸡豚旧日渔樵社。问先生,带湖春涨,几时归也?为爱琉璃三万顷,正卧水亭烟榭。对玉塔,澄澜深夜。雁骛如云休报事,被诗逢敌手皆劲者。春草梦,也宜夏。

又写下:

碧海桑成野,笑人间,江翻平陆,水云高下。自是三山颜色好,更看雨婚烟嫁。料未必龙眠能画。拟向诗人求幼妇,倩诸君,妙手皆谈马。须进酒,为陶写。回头鸥鹭瓢泉社。莫吟诗,莫抛樽酒,是吾盟也。千骑而今遮白发,忘却沧浪亭榭。但记得,坝陵呵夜。我辈从来文字饮,怕壮怀激烈须歌者。蝉噪也,绿陵夏。

还写下:

绿涨连云翠拂空。十分风月处,着衰翁。垂杨影断岸西东。君恩重,教且种芙蓉。十里水晶宫。有时骑马去,笑儿童。殷勤却谢打头风。船儿住,且醉浪花中。 

……

他还想起《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来: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他想,大宋河山壮丽,到处呈现美丽风光。吴越的柔青软黛,自然是西子的化身;闽粤的五峰刺天,又仿佛像森罗的武库。南剑州有剑溪和樵川两条溪水环抱,双溪楼正在两条溪流交汇的险绝之处,增添了双溪楼的奇险风光。这儿的山河之美,让多少诗人词客讴歌……

想着想着,他又想起1192年,在新任吏部尚书赵汝愚的推荐下,他起用为提点福建路刑狱公事兼代福建路安抚使。

他想起正隐居在武夷山“武夷精舍”的好朋友朱熹给他写了一张《贺启》曰:“卓荦奇才,疏通远识。经纶事业,有股肱王室之心;游戏文章,亦脍炙士林之口。”予以鼓励。

他想起朱熹赠给他的三句话:“临民以宽,待士以礼,御吏以严。”他想起自己听了朱熹的话,在“御吏以严”上大做文章。他将在押的一些穷凶极恶的江洋大盗和犯事的豪强全部处死,以杀人立威,将福建路的治安迅速扭转过来。

他想起在福州做的第二件事,那是推行“经界”。

他想,孟子说过“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就是要厘清土地产权,减轻百姓负担。

他提出“临民以宽”的政治主张。当时福建十之六七的土地集中在豪强大地主手里,但他们却享有免税、免役的特权,百姓怨声载道。

为了改变这个现状,他下定决心,强力推行“经界”之策。他写了一篇《论经界钞盐札子》上奏,朝廷批下来后,他极力推行。

但是,他的“经界”之策触犯了豪强地主的利益,遭到丞相留正等人诬陷,受到重重阻挠,他只好半途而废。

他想起在福建做的第三件事,那是《论经界钞盐札子》。那时,福建官家的食盐价格贵,质量差,百姓怨声载道。而私盐贩子质量比官盐好,价格便宜数倍。

辛弃疾为了控制官府盈利,强行配抑,按人口强行摊派食盐。但是,强悍的百姓拒而不受,而贫弱易制的百姓却遭殃。

辛弃疾这个“抑强扶弱”的政策也没有成功,反而民怨沸腾,自己却被朝廷调离福州。

……

他想起入京后受命为“太府卿”,虽没有实权,但半年后,他以朝散大夫加集英殿修撰的身份,再任福州,兼福建安抚使。

他想起这次在福州任上,加了许多衔头,自然对推行“经界”和“盐钞法”增加了信心。

但是,福建的官事已经积重难返,手下的官吏阳奉阴违,不肯认真着力进行土地所有权的清查工作。于是,朝中的官员又议论纷纷,攻击辛弃疾扰民害民。

他为了把“经界”和“盐钞法”的事情办好,他向朝廷表示即使倾家荡产也在所不辞。

为此,他写词一首给儿子:

《最高楼》

吾衰矣,须富贵何时。富贵是危机,暂忘设醴抽身去,未曾得米弃官归。穆先生,陶县令,是吾师。待葺个,园儿名佚老;更作个,亭儿名亦好。闲饮酒,醉吟诗。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休休休,更说甚,是和非。

官事虽然进退两难,他先抓“察冤狱”。他飞檄福清主簿傅大声,要他去协查长溪县囚犯的案情,大刀阔斧辨释了50多人。

由于他清理了冤假错案,百姓都称他为“再生父母”。不仅如此,他再抓“勤俭节约,开源节流”。为官府积攒下50万贯。他为官府买下两万石的储备粮,还打造一万副铠甲,招募士兵,严加训练,福建因此“国富民强”起来。

他想起这些,心情愉快,脸上露出了笑容……

可是,辛弃疾一回到“眼下”,却一副无奈的神情浮现在脸上。

他想,吃了睡,睡了吃,一天到晚无所事事。辛弃疾觉得很苦闷。

他经过再三思虑,决定做几趟粮食生意。他想起葛老头,不为没本钱而忧虑…… 

他又想葛老头孙子读书的事。他想着教一个人读书是教书,多教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读书也是教书。

“多几个少几个不都教书吗?”既是这样,我在期思渡办个学堂,学堂就办在稼轩公馆,让期思渡的小孩都来读书。

他想,办起学堂,既为期思渡培养了人才,自己又可以多些收入来接济生活。这不正是“两全其美”的好事吗?

他想,教书才现实一点。明日与范如玉商量一下,他去“办个学堂”,看范如玉怎么说。

暑假时间长,做几趟粮食生意也来得及……(待续)

(网络图片,侵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