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节日里的荆州2:花朝节,赏花挑菜扑彩蝶

 郢都故事 2024-03-27 发布于北京

传统节日里的荆州2   

花朝节:赏花挑菜扑彩蝶

文/图  张卫平

    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

    红紫万千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

    农历二月十五,是我国的民间传统节日“花朝节”。旧时,人们沐浴着春光,踏青赏花、挑菜扑蝶,并于夜间在花树技梢上张挂“花神灯”,以各种方式祝贺花神诞辰。清代蔡云的《花朝》诗,就是那时民间庆贺百花生日风俗盛况的生动写照。

    花朝节,是中国民间岁时八节之一,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和百花生日,甚至还有一个非常俗气的挑菜节。比较有意思的是,这个节日的节期在全国并不统一,既有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日,也有二月十五、二月十八的;还有二月二十五日的。

    《翰墨记》里说,“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士庶游玩,又为挑菜节”;

    《陶朱公书》里说,“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无雨,百花熟”;

    《梦梁录·二月望》里说,“仲春十五为花朝节”;

    《熙朝乐事》中说:“花朝月夕,世俗恒言,二、八两月为春秋之半,故以二月半为花朝,八月半为月夕。” 

    其实,花期的不同,决定了节期的不同。一般来说,中原和西南地区以二月初二为花期,东北和江南地区以二月十五为花期。这就如同石首桃花山举办桃花节时,每年的具体日期都要依花开的时间来定一样。可谓是,年年百花开,朝朝花期异。

    花朝节的雏形,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源于自然崇拜中的植物崇拜。花朝节习俗,主要有祭祀花神,游憩赏花,扑蝶挑菜和饮花朝酒品百花糕以及劝农等活动,且各地风俗不一。而且历来对花王、花神的说法也不统一,主要有神农氏、颛顼帝和女夷、花姑,等。其中,与荆楚相关的有神农氏和颛顼帝。远古时期神农氏采百草之地,现为神农架林区,而“炎帝神农氏遗址”则在随州市曾都区厉山镇。至于颛顼帝,屈原在《离骚》里更是明确称自己为帝颛顼之后。看来,早期的花神,似乎又与荆楚扯上了关系。

    花朝节,又为挑菜节。传说,唐太宗李世民每到花朝节这天,都要在御花园中主持“挑菜御宴”。而嗜花成癖的武则天,当政后更是在花朝节里令宫女采集百花,蒸制花糕赏赐群臣。

   采摘野菜,名为“挑菜节”,这在《荆楚岁时记》里就有明确记载,可见楚地有着花朝节“挑野菜”的遗俗。

    其实,楚人历来就有着植物崇拜和用花草制作衣裳,当作佩饰,用于沐浴和食用的习俗。《楚辞·离骚》中的“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说的是楚人身穿用荷花装扮的衣裳,以示品质高洁;“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则告诉我们,楚人有着以花入菜和制作饮料的习俗。

    文献资料显示,楚人历来就有采集天然植物作为副食的习俗。

    《楚辞·九歌·山鬼》里的“采三秀兮於山间”,就是楚人采摘三种野菜的记载。

    《吕氏春秋·本味篇》中说,“菜之美者……云梦之芹”。文中的“云梦之芹”,就水芹菜、野芹菜。

    古代词典《尔雅》里,称水芹菜为“楚葵”,说明水芹产于楚地。如今,荆州传统名菜中的“楚葵炒腊肉”,也从一个侧面证实了这一点。

    同时,荆州至今还有“三月三,地米菜煮鸡蛋”的俗语,地米菜学名荠菜,是楚人副食中的一种。此时,地米菜鲜嫩可口,正是食用的最好时节。如今,在花朝节前后,人们在踏青赏花之时,常常三五成群在田边地角挑地米菜,回来包饺子。

    农历二月,虽已进入仲春,荆州大地艳阳高照,但正如袁宏道所说,“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只是,捂了整整一个冬天的人们,已经迫不及待地要去踏青郊游了。

    于是,我们从《沙市市志》里看到,“清至民国时期,里人认为二月十五百花生日,谓之花朝节。里人开始郊外踏青。”

    荆州人的踏青、赏花之旅,就从农历二月开启。最近,荆州古城南门外的樱花正娇艳绽放,与古朴的城墙相映成趣,迎来最佳观赏期。

    旧时,无论花期是否已到,家家都会在百花生日这天祭花神,姑娘们还会将红绸带和五色彩笺系在花枝上,祈求花神降福,保佑花木茂盛。这就是千百年来流传的“赏红”习俗。

    另外,花朝时节,荆州民间还有园丁移花接树木花果树,农民看天气晴雨、卜岁之丰歉,给女孩穿耳孔,给家具油“百花漆”,等。

    “百花风雨泪难销,偶逐晴光扑蝶遥。”明代汤显祖的《花朝》诗,告诉了我们“扑蝶会”的具体细节。

    “扑蝶会”,是花朝节中最热闹、最受欢迎的活动。《荆楚岁时记》里说:“二月间,士女相聚,扑蝶为戏,名日'扑蝶会’。”这一活动,其实就是民间的歌舞游艺活动。

    据文献记载,楚人有着在仲春时节举行“迎春歌会”的习俗。《拾遗记》中说:“每四季之节,楚(怀)王常绕(洞庭)山以游宴,举四仲之气以为乐章。仲春律中夹钟,乃作<清风流水之诗>,醼于山南。”每年,楚人在举行了盛大的迎春歌会后,就开始春耕生产,并击鼓唱《阳春》之歌。同时,楚人还在仲春二月组织开展庆祝先祖祝融生日的祭祀性歌舞集会活动。在楚人这样盛大的岁时性歌舞活动影响下,楚地仲春活动愈演愈烈,成为后世花朝节“扑蝶会”活动的文化支持。

    自《诗经》和《楚辞》开始,花草便与诗词有了不解之缘。比如,南朝梁时江陵令宗懔,用“莺鸣一两啭,花树数重开。散粉成初蝶,剪彩作新梅”的诗句,给我们描摹了荆楚花朝节时人们踏青、赏花、扑蝶的风俗画卷;

    “公安三袁”之袁宏道,则是在《花朝即事》里用“雨过庭花好,开尊亦自幽。不知今夕醉,消得几年愁”的诗句,生动描绘了诗人与客人在美酒花香中陶乐融融的情景。

    据检索,“花朝”二字的首次出现,是继位江陵城的梁元帝萧绎的《春别应令诗》中诗句:

    花朝月夜动春心,谁忍相诗不相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