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主席最巧妙的信札书法,总结一下:非他老人家莫属

 一梅兰竹菊一 2024-03-27 发布于辽宁

这是毛主席写给刘少奇的一封书信,从信封的书写,到内容上的书写,都显示出“毛体书法”的巧妙神韵。

信封开头“即送”这两个字,因为字形的原因,是很难写出呼应效果来的,但毛主席却通过运笔,将“即”字写的比较方硬,最后的那笔长竖,却巧妙地写出了一个向左侧挑起的钩,并牵丝引带般地顿按了一下,带出“送”字的点画,非常自然巧妙地将这两个字形成了呼应之势。

图片

中间这一竖行中的“刘少奇同志”这五个字,写的相当精彩,繁体“刘”字中的点画,如长虹般飞跃,成了“少”字的竖画,然后将“少”字中最后的一撇,笔锋一转,拐弯写成“奇”字中的横画,辗转腾挪,彰显出了他老人家超级巧妙地想象力。

他老人家巧妙地将信封最后“毛缄”两个字写成了一体,同时,还让人感受了笔锋在纸上“锥画沙”涩行笔时带来的强烈摩擦效果。这两个字正欹相依,动感十足,令人百看不厌。

图片

信件正文中的字体,用笔巧妙、简捷、练达,开头中将“少奇同志”这四个字,巧妙地写成了连体字,而且落笔也非常巧妙、从容,干净、果断。文中的“宪法”、“敬礼”等处,以及落款、署名、日期等,不仅独立形成,而且还能相互形成连接呼应,尤其是在整幅作品的气韵中,增加了灵动的气氛,无不彰显出他老人家,超乎寻常的、高深的书法修养。作品中灵动的气韵,正是他老人家高深书法修养,厚积薄发地巧妙运用。

图片

细心的小伙伴在这封书信的签名中,发现了他老人家这封书信中的竖版签名,与他老人家其他作品的许多竖版签名是一样的,最后一个“东”字向一边倾斜,在留出的另一边的空白处写上了年月日,这种巧妙地填补留白的方式,不仅巧妙地为整幅作品增加了灵动,更使整幅作品的气韵紧紧地凝聚在了一起,

这封信札的书写境界,是作为书法大家的,他老人家的巧妙之作。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