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因字好而破格提为状元,行书堪绝,令人敬佩,网友:馆阁体

 laobing719 2024-03-27 发布于山西
在那些漫长的读书年代,老师不断地提醒我们要练就一笔好字。毕竟,考试里还有那么一个“卷面分”。
想象一下,我们的老祖宗也真是有一套,他们不仅重视内在,更看重外在,竟然用书写的笔触去揣摩一个人的品德。就好像说:“哇,看看这行云流水般的字迹,此人必定品行端正,性格高雅!”要是在古代,一不小心写了一手工整的好字,那可是能让你直接晋升为道德楷模,成为人品界的网红啊!
图片
图片
随着科举制度的成熟,像星星一样多的考生涌进考场,有时候科举考试就像一场盛大的书法比赛。
明成祖时期,'台阁体'这种书法风格,如同当今的流行歌曲,风靡一时,几乎成了科举界的'官方字体'。清朝也不甘落后,继续沿用明朝的这一套,把“馆阁体”作为书法的标准。考生们为了得到考官的青睐,就像是在参加一场无休止的书法训练营,日夜磨练着书法技艺,希望能在考场上大放异彩。
图片
图片
所以,如果你觉得现在的考试已经够难了,那么回到明清时期,你可能还得先成为一名书法家才行!
清朝雍正年间,有一位考生,因书法好得飞起,直接从排名第三的探花跃升为状元郎!这位书写高手不是别人,正是彭启丰。彭启丰,别名翰文,自称芝庭,还有人叫他香山老人。他于1701年在长洲(就是现在的江苏苏州)呱呱坠地。彭家可是世代显赫,家中藏书如山,碑帖多得像超市打折商品,每代人里都出几个大知识分子。
图片
图片
彭启丰的爷爷彭定求,在康熙年间就横扫了状元的所有对手,拿下了头号学霸的桂冠。家里有这么个学霸爷爷,启丰小朋友从小就被灌输了一种观念:学习好才能当大官。于是,启丰同学不仅把图书馆当第二个家,还把古代书法名家的作品当成了日常练习的对象。考试嘛,总得有点应试技巧,所以“馆阁体”这门必修课,他也练了个遍。
图片
图片
但你要说他的字就像那些刻板的“馆阁体”一样死板?那可真是天大的误会。启丰的字,那可是集百家之所长,既有文人的风骨,又不乏江湖的潇洒,简直是书法界的多面手,美观实用两不误,让人看了都想给他颁个“字坛全能奖”。彭启丰这位老兄,在追求学术和艺术的道路上,可谓是游刃有余,既保持了家族的学霸传统,又在书法艺术上自成一派,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字以载情。
图片
图片
雍正五年,彭定求的会试答卷,惊艳到雍正皇帝,雍正大手一挥,将彭定求提升为状元,并让他去翰林院做一位修撰,这就好比把他从炸鸡排升级成了米其林三星大餐。
图片
图片
到了乾隆时代,孙子彭启丰更是如同一道美味的大厨拿手菜,得到了乾隆的特别青睐。他在官场上如鱼得水,先是被调到了刑部,然后跳槽兵部侍郎,最后升职成为兵部尚书,这一路升迁宛如在菜单上的一道道美食,让乾隆这个“食客”吃得津津有味,连连点头。
图片
图片
乾隆皇帝对彭启丰的书法艺术深表赞赏,甚至邀请他提供指导。然而,尽管乾隆努力,他未能完全掌握彭启丰的技艺核心,这一点从网友的嘲讽中可以略窥,他们批评彭启丰“没有教出好的徒弟”。彭启丰的存世作品数量有限,主要集中于册页和对联,其最杰出的作品是《帝王无双谱》。
图片
图片
彭启丰之手写的《帝王无双谱》选取上自黄帝、炎帝、尧、舜、禹,下至唐宪宗共33位帝王,为他们绘制半身人像,并在画像下方书写赞文。这些书法全部出自
彭启丰的书法风格,仿佛是艺术史上的一次华丽的“搭讪”,他不仅深得赵孟頫、董其昌两位大师的“暗送秋波”,还巧妙地向颜真卿、柳公权、沈度、沈粲等前辈“偷学”了几招。他的字,就像是一群精心打扮的舞者,在宣纸上轻盈跳跃,尖尖的鞋尖刚触碰到纸面,便迅速弹起,中锋笔法宛如舞蹈中的优雅转圈,收尾时又像羞涩地收回脚尖,既妩媚又有力度。
图片
图片
至于他的字结构,想象一下一位端庄的贵族,站在宴会厅里,虽然略带倾斜,但却稳重得像一座山。他的用墨,就像是调制一杯完美的鸡尾酒,浓淡恰到好处,让人一饮倾心。
而他的布局,均匀整齐,就像是一位绅士,无论何时何地,总是穿着得体,举止得当。简而言之,彭启丰的书法,就是一场视觉与技巧的盛宴,让人忍俊不禁,赞叹不已。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