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462|每天看一部电影之时

 水的歌唱 2024-03-27 发布于北京
电影是一个信息存储器。一部电影,我们观看的重点不同,就可以看到不同的内容。我采用的方法,不是视听驱动型观看,而是解构型观看,将电影当做信息集合体分层观看,重点看某一个方面的表达。例如:

从叙事的角度观看,起承转合、人物之间的关系。单线程、多线程叙事、顺序、跳叙、嵌套、倒叙。暗记、象征物的应用。……

从台词的角度观看,将所有台词作为一个整体,看看在影片中与人物的关系,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下说出什么内容的台词,台词与动作的互换性、台词出现的频次、台词的内容直接性表意还是哲理性表意等。

从符号特点观看,单画面观看、片段观看,符号象征物的的设计,之间的关系及运用特点。……

从心理波动、变化的角度、从潜意识、或直观反应,看人物应对场景变化的方法。……

从社会景观、人物特征,时代特点、新奇事物等文化层面观看,起到原地旅游观光的效果。

从主观、客观的角度观看。我更喜欢用他者的眼光,超脱地观看,不用进入角色体会情节发展,而是站在局外,看各场景的转换,人物关系的拉扯。因此用ABCD代替人名,突出人物关系和事件进程,省略细节。最后获得影片人物关系的叙事特点,形成结构型骨架,细节也会敷着其中了。

看了近20部电影,各有特色。关系结构的嵌套,人物角色的多次反转。有一气呵成的痛快,也有娓娓道来的细语。不同导演,叙事上各有千秋。看得多了,也就逐步看出点门道来了,也会逐步形成对导演特点的印象。

每天,没看完或看到一半时,心中要写点啥都是茫然的,对电影情节的理解也不甚了了。看到最后20分钟时,才会逐渐有些清晰了,这也是导演收尾开始发力的阶段。

看完后,多数前期的疑问会豁然而释。有不理解的,看看影评,别人怎么议论的。然后,把看到的影像当做实际发生的,在脑子里过一下。看看哪些新鲜的信息需要记录,哪些人物需要ABCD标记关系,影片叙事上有什么特点,随意地写下来,再看两遍文字梳理语感,同时补充些新的想法。

每天要看的电影事先没有规划,要写的内容不能提前完成,变成了串行输入输出的模式,但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有的时候,电影看着很爽,但内容上却乏善可陈,这就需要找一个切入点,再回顾一下,哪些地方可以用文字说上两句。好在说100字即可,心中就有了底气。

看着这个已经看完并形成文字观影感受的名单,内心里会涌现出成就感,随着名单变长,这种感觉会更加浓郁。

在看一部电影的同时,还会连带着将相关电影周边的各种文字介绍都阅读一遍,将观影变成一种以影像带动信息密集输入输出的活动。总之,给自己一个借口、一个契机,开动起来坚持下去,学习吧、观影吧,开卷有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