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十六雷将

 皋涂资料室 2024-03-27 发布于甘肃

  

  

  


《玉枢宝经》中的神像可分为两类:一是传法祖师,二是雷部将帅。雷部将帅大多可在道经《道法会元》中查到。

1。10、主雷邓天君

雷霆三帅(邓、辛、张)之首。道经中称之为雷霆欻火律令大神炎帝邓天君,名燮,字伯温。《道法会元》卷八十描绘其形象是:“赤发金冠,三目,青面,凤觜,肉翅,左手执钻,右手执槌,赤体珠缠络,手足皆五爪,上带金环,绿风带,红吊(衤+敦)裙,两翼下二头,左主风,右主雨,遍体烈火,乘赤龙。”《法海遗珠》卷二十四载其形象是:“青面,凤觜,银牙,朱发,蓝身,长百丈,右手雷锤,左手雷钻,生两肉翅,眼放光,足龙爪,飞行三界,吞啖鬼神。”

邓天君的来历,据《道法会元》卷五十六、卷五十七所载,黄帝时有邓伯温,为统军领兵使,从黄帝战败蚩尤,封河南将军。大神见黄帝登天,遂弃位入武当山修行。因为曾经吃过人肉,不能升天。上帝念之,封于武当。因见世人不行忠孝,杀害日甚,侵欺日增,以强凌弱,以贵虐贱,遂日夜发愿,欲为神雷,代天诛伐此等恶人。念念不绝,怒气冲天,忽一日身体变化,状若蝙蝠,凤嘴银牙,两腋生出大翅,手足皆龙爪。遂飞游太空,吞啖精怪,斩伐妖龙。上帝封为律令神,隶属神雷。其雷于五月五日午时升入南宫火铃之宅。

《道法会元》说,此神威力最大,劫坏之时,以两翼鼓动四溟之水,翻浸昆仑之丘,崩倒山河大地。又载:“此神喜饮鹅血,当图其形供养。祷之随意,灵验莫可测度。无鹅血,以羊血代之。又有欻火神符,能断鬼祟,治救百病,祛剪瘟疫。悬于厅堂门户,镇宅消灾,辟除百恶。”

2。11、判府辛天君;14、洞玄教主辛祖师

他既是“雷霆三帅”之一,又是将洞玄雷法传至人间者,故被尊为祖师。

辛天君在道经中称为雷霆正令青帝辛天君、雷霆正令都督尚书辛天君、掌雷霆火光银牙耀目提点三界铁笔演法大判官、负风猛吏,名汉臣,一名忠义。《道法会元》卷八十一描绘其形象是:“戴牛耳幞头,朱发铁面,银牙如剑,披翠云裘,皂靴,左手执雷簿,右手执雷笔,上有火光。”《清微元降大法》卷十三载其形象是:“牛耳幞头,青面,金甲,金发须,电目,银牙,绿袍,着皂靴,左执簿,右执火笔。”

3。12、飞捷张天君

为雷霆三帅(邓、辛、张)之三。道经中称之为雷霆行令飞捷报应张天君、火雷飞捷报应使者、直符飞捷报应使者。名亚,一名珏,字元伯。《道法会元》卷八十一描绘其形象是:“天丁冠,恶鬼相,青色,金甲朱衣红履,执斧。”卷九十载其形象是:“肉角肉翅,朱发,赤身,凤爪,天丁冠,风带,左手召雷旗,右手雷斧,跨黑龙。”《法海遗珠》卷四十描述其形象是:“面带赤色,交脚幞头,黄抹额,身穿黄金甲,窄袖小袍,风衣飞带,结袴绿靴,执铁斧,乘雷电火光。”

《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卷二十四说,张元伯本为五部鬼帅之一,后为祖天师张道陵收伏,归心正道,以忠信位列雷府直符使者。

《女青鬼律》卷六载有五方鬼主:“东方青炁鬼主姓刘,名元达,领万鬼,行恶风之病;南方赤炁鬼主姓张,名元伯,领万鬼,行热毒之病;西方白炁鬼主姓赵,名公明,领万鬼,行注炁之病;北方黑炁鬼主姓钟,名士季,领万鬼,行恶毒霍乱心腹绞痛之病;中央黄炁鬼主姓史,名文业,领万鬼,行恶疮痈肿之病。”这五方鬼主因祖天师张道陵收伏而归正,受命总摄瘟司,不再为恶。

署名宋代道士王文卿(神霄派祖师)作的《火雷序》认为,雷霆三帅都是元始祖炁所化生。火雷由一炁兆形,强名飞捷张珏,谓之玄炁,乃洞神之尊神。从一生二,二炁兆形,强名都督辛(火+利),谓之元炁,乃洞玄之尊神。由二生三,三炁兆形,强名欻火邓燮,谓之始炁,乃洞真之尊神。三神本一神,一体分三身,初无分别,随机变化。

白玉蟾《雷霆三帅心录》则认为,三帅都是伏羲的后裔。太昊伏羲氏,风姓,有子二人,长曰祝融,字伯庸,即今南斗火宫;次曰郁光,字伯温,就是欻火大神邓帅。邓帅以功封于邓墟,因以为氏,本出风姓,故号曰风后温。自伏羲、神农、黄帝递传至帝喾高辛氏,有二子,长曰傒,次曰隆延。辛帅为隆延第二子。帅本高辛氏之后,以祖之字为氏,故姓辛。隆延长子曰扶风,扶风之子曰挚收明,即张帅。以功封于张地,因以名氏,故姓张。白玉蟾认为,“雷霆三帅,本一家人也。自前至今,莫不知主帅为欻火邓伯温,判官为负风辛汉臣,使者为直符张元伯”。

4。13、月孛朱天君

月孛朱天君,道经中称为太乙月孛流光朱天君、太乙玉玄元帅华阴流光朱天君、太乙月孛流光冲元符使、九天飞罡捉祟轰雷掣电太乙月孛雷君。《道法会元》卷一百四十八载其形象是:“玉色,女质,三目,皂服,朱履,玉冠,手执金钺斧,有一月像,带剑。”卷二百一十五说该神“姓朱讳光,天人相,披发裸体,黑云掩脐,红履鞋,左手提旱魃头,右手仗剑,骑玉龙,变相青面獠牙,绯衣,仗剑,驾熊”。《清微元降大法》则谓神名朱兴,该书卷二十五描绘其形像是“金凤翅,兜鍪,绿面,三目,赤发,满月相,金甲,朱衣,朱履,左手执火珠,右手执戟”。

月孛为道教所崇奉的星宿神“十一大曜”(日、月、五星、罗睺、计都、紫炁、月孛)之一,称“太一月孛星君”。李思聪编《洞渊集》卷七载:“太一月孛星君,主九天之下一切凶杀。星君戴星冠,蹑朱履,衣玄霞鹤寿之帔,执五简,带七星宝剑,垂白玉环佩。逆行黑道,顺之则吉,逆之则凶。”

《太上三洞神咒》卷六有“召月孛朱天君咒”:“至阴之精,金木化生。玉枢敕命,太一雷君。裸形披发,三界横行。手持宝剑,掣电流金。雷霆听令,役使万灵。神剑一下,邪鬼灭形。”

5。22、火德谢天君

火德谢天君,又称太乙火铃大将流金飞火谢神君、流金火铃谢大仙火、苍牙霹雳大仙谢仙火。《法海遗珠》卷十一说:“有神人谢仙火,即七十二部风火之总领也。”《道法会元》卷一百二十二载其形象为:“虎头,熊耳,象牙,鸟喙,龙爪,鹿角,额上一小羊头,浑身龙甲,手足上各有一蛇,乃四蛇缠于手足,蛇各吐火。”卷一百四十八载其名为谢炎,其形象是:“黑面黑须,怒容,三目,玉冠,绛服,朱履,手执玉钺斧,其上有一日像,带剑。”

“谢仙火”之名在宋代曾广为流传。欧阳修撰《集古录》卷十载,岳州华容县废玉真宫的柱子上有倒书“谢仙火”三个字。有人问衡山女子何仙姑,仙姑说,谢仙为雷部之鬼,夫妇皆长三尺,其色如玉,掌行火于世间。后有闻其说者,于《道藏》中检之,确实载有谢仙名字,主行火。王得臣撰《麈史》卷二则说是岳州太守滕宗亮(字子京)问永州何仙姑,答以雷部中神,兄弟二人,并长三尺。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载谢天君的事迹是:天君姓谢,名仕荣,字雷行。生于唐贞观初。性烈貌恶,不畏豪强。为山阴令时,上司索贿千金,仕荣不从,反举报上司贪污行为。上司怒,以各种方式刁难他,甚至欲置之于死地,他都能一一化解。“役愈苦而才愈辩,事愈险而功愈奇。”其赤心烈节,炳于天日,玉帝授以火德真君之职,“执金鞭,驾火轮,头顶道冠,以司亢阳之令”。

6。23、玉府刘天君

玉府刘天君,又称玉府主帅九阳上将苍牙铁面刘天君、九斗阳芒流金火铃威雷浮光刘天君、火铃大将、洞玄三五少阳铁面神王、洞玄九阳苍牙铁面神王。其名一作刘明,一作刘矩,字神光。《道法会元》卷一百四十八载其形象,一是:黑面少颜,怒容,绯袍,撒开红发,金鞭金甲,足蹑水轮,手擎火轮;二是:黑面老颜,苍牙朱发,绯袍金甲朱履,手执戟,足蹑火轮。

刘天君为洞玄雷法主将。《道法会元》卷一百四十七载,白玉蟾遇辛天君,辛天君“击案三声,而刘帅立现。辛君曰:'此将司雷霆风雨之权,掌枢机二台之职,护帝驾出入,能救民疾苦,事无大小,叩之即应。今以授汝。’其职则上殿卷帘大将军、九天云路护驾使、枢机二台节制使、神霄玉枢洞玄执律苍牙铁面刘神君,其法则名洞玄玉枢雷法。”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则说:刘天君名后,东晋人,岁次庚子八月十二日生于岷江渔渡中。一日,其母来到江边取水,刘后从母亲背上掉入江中,恰好旁边有飘浮的木板,幸免溺水。其父异之。家贫,送给罗真人作侍读,遂精于五雷掌诀。祈雨祷晴,无不应验,民众为之立祠。皇帝敕封玄化慈济真君,玉帝敕封掌玉府事。

7,8。24-25、宁大天君、任大天君

宁、任二大天君在道经中常常一起提到。《道法会元》卷一百四十七称为阳光霹雳宁神君、阴精霆烈任神君。卷一百四十八载,宁天君为左垣运雷阳光元命大将,名烈,字中慈,其形象是:青色面,狼牙,火冠,绯袍,金甲,执雷斧钻;任天君为右垣运雷阴精元应大将,名忠,字居仁,其形象是:火色面,狼牙,火冠,皂抱,金甲朱履,执雷斧钻。《法海遗珠》卷一亦载:阳光胜威轰火大神宁烈,青红色面,狼牙,火冠,朱发,绯袍,金甲,执雷斧钻;玄精火铃黑律大神任忠,青鬼面,朱发,绯袍,执火剑。又相:水色面,狼牙,火冠,皂袍,金甲,朱履,执雷斧钻。

9。26、雷门苟元帅

雷门苟元帅,又称阳雷神君、神烈阳雷苟天君、上清主火运阳赤灵神烈苟天君、雷门左伐魔使知南极天枢院事总辖雷霆都司一府二院三司事苟元帅。名留吉,一名翌冲。

清微派尊之为行法主帅。《清微神烈秘法》称之为“清微主帅上清神烈阳雷神君苟留吉”,其形象是:“金冠,黑面,三目,赤发,金甲,朱衣,朱履,手执金锤钻。”《清微元降大法》卷二十四载其形象为:“金冠,赤发,青面,金甲,朱衣,金锤钻,统兵二万众。”《道法会元》卷四十六载其形象为:“红须发,金冠,青面,赤衣,手执斧槌。”卷一百四十六载其形象为:“欻火相,无翅,觜不尖,青面,红天衣,紫结巾,欻火脚,执雷锤钻。”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载:古雍州地界有神雷山。每年二月惊蛰时,雷气发扬。至秋天,雷藏地中,作鸡状,入于鸡岩内。时值八月,当地有姓新名兴者,字震宇,家贫,入山采薪以养母。见岩石中有五只鸡,获而归,献与其母。母将其中四只纳入鸡栅,另一只准备烹食。鸡作人言,称自己是雷,不能吃。其母不听,被雷击死。新兴卖薪买酒回来,见母被雷击死,大恸,欲槌死鸡栅中的四只雷鸡。由于其母将内衣覆于鸡栅上,雷鸡不能震雷。雷神哀其孝心,遂变为道士,到他家里,说愿意听从他的驱使。新兴吃了雷神给的十二火丹,变成妖头鸟嘴,两肩生翼。天帝感其至孝,封为雷门苟元帅。

10。27、雷门毕元帅

雷门毕元帅,又称阴雷神君、神化阴雷毕天君、上清主水运阴黑灵神化毕天君、雷门右伐魔使知北极驱邪院事主管雷霆都司军辖事毕元帅。名宗远,一名山则。

清微派尊之为行法主帅。《清微神烈秘法》称之为“清微主帅上清神烈阴雷神君毕宗远”,其形象是:“披发,面赤,皂衣,金甲,跣足,手执铁简”。《清微元降大法》卷二十四载其形象为:“玉冠,微黑面,略有须,全身金甲,皂衣,执斧。”《道法会元》卷四十六载其形象为:“披黑发,赤面皂袍,手执金简铁札。”卷一百四十六载其形象为:“欻火相,青面,皂衣,欻火脚,执斧锤。”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载:雷藏地中,寄胎于田间千年石乳,诞生成人。长大后自名田毕,修炼于法泸岩下。曾助女娲氏炼石补天,又助轩辕黄帝打败蚩尤。轩辕拜以龙师之职,田毕不受,隐于华胥之境,因名田华。唐尧时十日并出,赤地千里,田华奉上帝之命,巡行天上,人间得以风调雨顺。到了汉末,妖魔纵横,奸邪百出,玉帝封以雷门毕元帅之职,敕掌十二雷霆,辅佐玄天上帝诛瘟役鬼,上管天地水旱,下纠群魅出没,中击不仁不义等辈。

11,12。30-31、虎丘王元帅、虎丘高元帅

王、高二元帅在道经中常常一起提到,称之为左垣大将王元帅,名真;右垣大将高元帅,名万。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则说:王帅名铁,高帅名铜,生于福州之南,周厉王时人。二人相遇于洛阳,结金兰之交。二人同仕于韩王,力谏而不听,遂辞官而去。一日,王铁得知高铜出门往南岭,大吃一惊,说南岭是虎穴所在,急往救之。不久,高铜返回,得知王铁为救他而往南岭,赶紧追去。王铁遇虎,力杀之。二人相遇,互道缘由,欣然携手而归。时人视为真正的铜铁友谊。玉帝敕封二人为虎丘长。

3,14。32、混元庞元帅,45、洞神刘元帅
庞元帅与刘元帅在道经中常常一起提到。
混元庞元帅,在道经中称为八卦洞神天魂正将、上清八卦洞神主法大元帅、妙道广济真君,名灵。其副帅为刘元帅,称八卦洞神地魄副将、上清八卦洞神掌法副元帅、妙道显济真君,名通。
《道法会元》卷一百九十五载,庞元帅“坐镇中宫,统摄八卦将吏所任之事。凡有行持,先召此将,动报吉凶,然后行事”;刘元帅“辅佐主帅,运守中宫,统隶八将。凡进遣章表应干事务,先召此将,如意行事”;“二将并如玄帝相,披发跣足,左红袍,右皂袍,仗剑”。卷一百九十七载:“主帅庞灵,青面蓝身,红袍红裙仙带,左手斗印,右手仗剑,乘青龙,云气从之。副帅刘通,黑面黑身,皂袍青裙仙带,左手雷局,右手执雷槌,乘白虎,风声从之。”
“混元庞元帅”,《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作“混炁庞元帅”,谓帅姓庞,名乔,字长清,汉口人,生于汉代。以摆渡为业。重阳日,一客急归,遗百金于船上。次日来寻,庞乔原封不动归还。除夕前二日,观音菩萨化身一妇人求渡,庞乔事忙,其父摆渡,返回时江风大作,船覆。庞乔跳入江中,奋勇救父。众鬼为找替身,屡掀狂澜,庞乔乃水府之精气化身,得以无恙。玉帝敕封庞乔为混炁元帅,手执金刀,降阴魔,除阳恶。
15。33、仁圣康元帅
仁圣康元帅,道经中称为急报无佞康元帅、灵佑灭瘟忠烈元帅、广灵昭惠使。名应,一名保裔。为东岳十太保之一。
关于东岳十太保,《道法会元》卷一百五十五说是温玉(即温琼)、李真、铁胜、刘琦、姚正、张蕴、康应、岳胜、孟云、韦彦。卷二百五十八则说是温玉、李文真、铁胜、刘仲、杨文贵、康应、张蕴、岳昊、孟云、韦彦卿。《东岳大生宝忏》载十太保是:翊灵昭武使温元帅,顺灵昭化使李元帅,协灵昭济使铁元帅,镇灵昭赞使刘元帅,通灵昭佑使杨元帅,宣灵昭庆使张元帅,广灵昭惠使康元帅,安灵昭应使岳元帅,显灵昭利使孟元帅,永灵昭助使韦元帅。
南宋吴自牧撰《梦粱录》卷十四亦提到东岳十太保:“广灵庙在石塘坝,奉东岳温将军,请于朝,赐庙额,封自温将军以下九神,皆锡侯爵。曰:温封正佑,李封孚佑,铁封灵佑,刘封显佑,杨封顺佑,康封安佑,张封广佑,岳封协佑,孟封昭佑,韦封威佑。”
康元帅本为东岳大帝佐神,称康舍人。《宋会要辑稿》载:“威济善利孚应王庙,在江南东路信州弋阳县东岳行宫内,佐神康舍人威济公祠,光尧皇帝(即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九月封威济王。四年(1130)十二月,加封'善利’二字,以王师收捕魔贼,助功显灵,从都统辛企宗请也。绍兴二十六年(1156)正月加封今号。”又载:“英烈王庙,弋阳县威济善利孚应王,庆元二年(1196)六月加封威济善利孚应英烈王。”《地祇上将温太保传》所载康应封号,与《宋会要辑稿》所载,相差一个字,为“威济善利孚惠英烈王”。该《传》说康应“奉都大城隍委掌瘟司,检察善恶”,后虚靖天师张继先收为地祇十将之第六将。
明代周思得编纂的《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卷三十五载东岳大帝佐神有“忠显威济善利孚应昭烈王”,即康元帅。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载:康元帅负龙马之精,于仁皇炎德九年降生于黄河之界。父康衢,母金氏。生而慈惠,不伤胎,不折夭,不虐孤寡,不履生气,即使是虫蚁也不轻杀。时有鹳刍为老鹰所逐,帅救而哺之。后鹳含长生草以献。仁慈之名声闻于天,天帝封之为仁圣康元帅,以掌四方社令。
到南宋后期,北宋名将康保裔也被人们尊奉为康元帅,与康应合而为一。
据《宋史*忠义传》,康保裔,河南洛阳人。出生将门,祖父、父亲都战死沙场。保裔为人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射。承世荫,也做了将领,在后周屡立战功。开宝中,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累迁至高阳关都部署。咸平二年(999),契丹大举入侵,保裔率兵赴战,陷入重围。手下劝他化装突围,保裔说:“大难当前,不能苟且偷生。”于是率兵与敌人决战二日,杀伤甚众。最后矢尽粮绝,援兵不至,全军覆没。当时真宗皇帝驻扎在大名,听到康保裔战死了,非常震惊难过,罢朝两日,追赠康保裔为侍中。
康保裔殉国后,其忠烈事迹广为流传,民间多立庙祀之。由于此前民间已有康王(东岳太保康元帅)信仰,二者遂逐渐合而为一。南宋欧阳守道撰《灵佑庙记》,已明确称康王即康保裔:“敕赐灵佑庙威显善利灵应英烈王,神姓康讳保裔,国初北边名将也。”欧阳守道说,康保裔是洛阳人,死于河间,平生未曾到过江南,但宋室南渡以后,却屡著威灵于江南,其故何在?欧阳守道认为是其生前忠烈,死后英灵之气仍以宋室为依归,中原沦陷,宋室南渡,康保裔之英魂毅魄也随之显灵于江南。
16。35、考校党元帅
考校党元帅,尚未在道经中找到出处。《地府十王拔度仪》载酆都岱岳府有考校罪魂司。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载:党元帅名归籍,怀州人。父名何,母陈氏。其人貌黑心不黑。任昭察使,廉明正直,狱无冤案,民无怨辞。民谣赞之曰:“党不党,见五脏。案临籍,秉天日。黑判官,人鬼泣。何家宰相民考妣。”玉帝敕封,掌考校,以察天下恶过。
17。36、酆都孟元帅
酆都孟元帅,道经中称为酆都巨天力士孟元帅、酆都巨天力士追摄行刑元帅、典狱鞠勘使者、拷鬼大将。名锷。酆都“飞天八将”或“内坛八将”之一。
《道法会元》卷二百六十一载其形象是:“赤枣面,团眼,四方口,须胡,紫方巾,掩心铁甲,内青衫,外皂袍,穿靴,短裙,执八角大铁槌。”卷二百六十二载其形象是:“黄巾青鬼,面赤发白,笠紫麻鞋,白袍银甲,手执铁棒。”《法海遗珠》卷三十九载其形象是:“人形,恶鬼貌,胡须,黄包巾,皂(衤+卓)袍,铁甲,白结袴,黄皮*鞋,手提短柄金锤,出火光。”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载:孟元帅名山,生于戊申年八月十二日。为狱官,至年终,怜囚犯思亲之苦,约以十二月二十五日暂释还家,正月初五返回。届时800囚犯无一人爽约。孟山见囚犯有改过迁善之心,遂把他们全部放了。上司得知后,严令他将囚犯一一追回来,他决定以自己的一死来换取800囚犯的生命。遂立枪于窑中,欲自杀。天神适至,传玉帝敕命,封为酆都元帅。
18。39、先锋李元帅
先锋李元帅,道经中称为顺灵昭化使。东岳十太保之一。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载:李元帅名封,于隋帝壬午年五月五日托胎于锦江口李芳之妻。素刚直,膂力过人。为邻居报冤仇,杀人后逃亡南海为寇。一日入海神庙,遇强盗,李封擒之,尽释其所掠男女。后于海中杀一巨鳄,使航船无风浪之虞。玉帝敕封先锋之职。
19。40、猛烈铁元帅
道经中称为英雄猛烈铁元帅、协灵昭济使。名定。东岳十太保之一。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载:铁元帅名头,生于商纣王丙午年五月七日。幼而武勇,气排山岳,胆落天地。歼魔鬼于野火庙中,擒妖狐于紫虚楼下。玄帝邀其同升,封为猛烈元帅。
20。41、风轮周元帅
道经中称为北方风轮荡邪周元帅。名巨夫。
《太上三洞神咒》卷四有召风轮周将军咒:“混沌浩荡,一炁初分。北方有将,号曰风轮。身长千丈,铁面将军。兴云吐雾,顷刻而生。队仗千万,涤荡凶神。或魔或鬼,或妖或精,或远或近,或亲或邻,风轮一荡,鬼无逃形。吾奉帝命,敢不遵承。火速荡动,要见分明。”
21。42、地祇杨元帅
道经中称为酆都主将杨元帅、通灵昭佑使。东岳十太保之一。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载:杨元帅名彪,汉代人,生于庚申年十月十六日。任廷尉长,秉公执法,不屈君命,不徇私情。上帝敕封地祇之任,下察五方之凶秽,幽按十二阎君之横纵,阳纠人间囹圄之曲直,阴鉴海岳之魑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