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互助收尸组的出现,是回归“同情生命”的第一步

 hl1bwcdm 2024-03-27 发布于中国香港

原创 人间观察员 局部观察

文 | 人间观察员

无人知晓无人陪伴地死去

直至尸体发臭才被人发现

75岁的宫川一多是躺在床上孤独死的。时间未知,原因不详。

所谓“孤独死”,就是一个人,在死亡时无人陪伴,无人知晓,等尸体发出臭味后,才被发现,有些人的遗体,甚至没人认领,只能由当地政府草草处理。

特殊清理公司去清理的当天,遗体的躯干已被移走。在他死后无人知晓的那些天里,肉身已经腐烂,体液渗入床垫,染成大片的深色污渍,那是宫川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的最后的痕迹。

作为实习生的何润锋,到达现场后,站在门口,试图跨过地上层层叠叠的烟头和塑料袋,往里探一步,脚下却突然一滑,原来是宫川的体液。

人体有70%是水分,宫川死后3周才被发现,体液流得到处都是,渗进榻榻米里面,也渗透到成堆的垃圾里。
这是一份棘手的工作,第一次清扫要做好心理准备,很多新人到现场后感到难以承受,落荒而逃。

清理垃圾时,何润锋一直憋着气,生怕只要吸一口气,夹杂着灰尘和异味的空气,就会趁虚而入。垃圾里的液体会慢慢渗透进手套,和皮肤接触,产生一种让人浑身不适的黏腻感。

何润锋曾经是一名战地记者,与炮火和死亡打交道是他的日常工作。这次,他选择成为日本特殊清扫行业的一名实习生,实地参与孤独死现场的清理,真切感受孤独死对一个人到底意味着什么。
日本老龄化日益严重,“孤独死”现象也越来越多,由此也衍生出来一个新行业:特殊清扫公司,专门负责打扫孤独死老人的遗所、帮助家属收拾死者的遗物。

一家叫“回忆”的清扫公司,接受何润锋成为实习生的请求,他把自己实习的经历拍摄制作成了纪录片《无人知晓》。

何润锋第一次清扫的就是宫川一多的房子,宫川死亡三周后,味道从窗户散发出来,邻居发现气味难闻,报了警。

宫川有1个哥哥,3个弟弟。妈妈和奶奶还在的时候,一家人相处得很融洽,直到 1988 年,父亲退休之后,几个兄弟都陆续成家搬了出去,和家里渐渐没了来往。

宫川一直都没有结婚,不知何时起和父亲关系闹得很僵,一人住楼上,一人住楼下,老死不相往来。

清扫公司在清扫老人住宅的时候,一般会遵循家属的嘱托,将重要的东西如银行卡、文件,或值得纪念的物品留下。但宫川老人的家属却说没什么要保留的,全部清空。
其实宫川的住宅里,除了垃圾以外,也有些精美的小玩意,录影带,别人寄给他的贺卡,角落有一把吉他,还有一把弓箭。
还有一份包装精美的礼物,上面写着:“情人节快乐。”

我们无从得知这是别人送给他的礼物,还是他没能传递出去的爱意。但我们可以知道,宫川曾经和这个世界是有联系的。

生前过得再好

也可能孤独地死去

宫川住宅的清扫,持续了6个多小时,对何润锋来说,这不仅仅是体力的消耗,也是对心灵的冲击和震撼。

何润锋很难想象,从这位老人生前的居住环境来看,他已经对舒服生活失去了欲望,甘愿忍受终日与垃圾为伴。

最后他发出疑问:
有些人死前真正做到了热爱生活,但死后还是难逃同样的命运。

何润锋第二次清理的是一位81岁孤独死老人的住宅,清理遗物的时候他发现,主人美纪子生前是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

每天会在日历上写下要办的事情,完成后再画叉。但是22号那天的任务没有完成,由此可以推断出她的死亡时间应该是在9月19日至22日之间。由于尸体已经发臭生虫,法医也没法给出确切的死亡时间,只能粗略推断死亡约两周。

打开她的冰箱,会发现里面有红酒、清酒,还有两瓶香槟;还有非常多烹饪用的调料。
然而美纪子还是一个人孤独地死在了公寓里,两周之后女儿回来取东西,才发现妈妈躺在地上,周边都是爬虫。

女儿住在离她不远的地方,骑车15分钟就能到。明明只住在15分钟车程外的地方,为何母亲死后两周才发现?

她口中的母亲是一个非常孤僻的老太太:脾气不好,很倔,没什么朋友,邻居也不愿搭理她。

虽然住得不远,但女儿不愿回家,两人一个礼拜才通一次电话。

何润锋在后采中说,“其实我是会害怕的,我在想象如果地上全部都是蛆,我会怎么办?”

现场,喷洒消毒剂的清扫人员掀起一张地毡,想要清理一下死角,却发出一声惊呼。

好奇心驱使何润锋前去看了一眼。

地毡下面,几十条白色的蛆在缓缓蠕动。

害怕孤独死

他们约定互助收尸

在日本,每年有4万人,像宫川和美纪子一样,孤独地死在公寓里。预计到2025年,日本每年孤独死的人数将增加至10万人。

国际上通常认为,当一个国家65岁以上的人口比率超过总人口的21%时,就进入了“超老龄化社会”。根据日本总务省发布的人口预测数据,截至2020年9月15日,日本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为3617万人,占总人口比例高达28.7%,已经进入超老龄化社会。

这些老龄人口中,独自一人居住的人约占总体的1/6,独居者越来越多,孤独死的现象也愈演愈烈。

孤独死现象不止发生在老年人身上,日本少额短期保险协会发布的《孤独死现状报告》显示,孤独死死者平均年龄61岁,其中20到50岁的占了四成。

有一位年轻女性,30出头,就因糖尿病并发症而去世。被发现时,养的四只猫两只已经死去。
▲去世女子的房间

也有20几岁的男性因急性心力衰竭而去世,死后家中狗一直在叫,房间里发出异臭,但没有人愿意成为”第一发现者“,邻居们都装作没注意。

▲去世男子的房间

大量“孤独死”的死者都是死后多天、尸体发出味道时才被发现的,可以看出日本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淡薄冷漠。

《孤独死亡之现实》的作者结城康博,曾这样分析这个现象:日本人和所在社区之间的联系,正在减弱,我们连自己的邻居都不认识,大家不想被别人打扰。

邻里之间关系淡薄,父母和子女之间连接也不紧密。在表现“孤独死”的另一部纪录片,伊藤诗织拍摄的《老年公寓清洁队》里,很多老人表示,“我不想拖累我的小孩。”父母不想给孩子压力,孩子也不想让“为父母养老”成为自己的问题。

何润锋说日本人把“不愿意打扰别人”美化成“体面的礼仪”。但这种不愿被打扰也不愿打扰别人的文化,最后只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孤立。

今天,中国的人口结构变动与曾经的日本非常相似。1980年到1990年,日本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2.8%上涨到了17.4%。而中国从2000年到2010年,60岁以上人口占比从12.3%上升到16.7%,到2019年已经涨到了18.1%。

一方面是日益老龄化的加重,另一方面独居人口也在不断上升。民政部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单身成年人口高达2.4亿,独居人口超过7700万,预计2021年将达到9200万。

豆瓣“孤寡人士中老年送医收尸互助”小组里,26552个“孤寡老人”害怕孤独终老,准备互助收尸。

《无缘社会》这本书里,NHK报道局社会部总制片人高山仁在结语写到:

今天,我们的社会渐渐变成一个“对别人不感兴趣的社会”,尽管回归以往是不可能的,但我仍衷心祈愿我们是一个“能够同情别人、同情生命的社会”。

或许互助收尸组的出现,是回归“同情生命”的第一步。

- END -

原标题:《这届独居的年轻人,相约死后互助收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