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大美新疆,你了解多少?

 李雨航的图书馆 2024-03-27 发布于新疆

(2023年度最具创新力奖)

我写西域的历史中,很少提到“丝绸之路”这个热门的名词,这一点,与朋友,写《吐蕃史》的白衣老布观点高度一致。

曾有人问我,东哥,你怎么看“西方伪史论”?

我说,途经我的家乡新疆的这条远古就存在的玉石之路、种子之路、黄金之路、青铜之路、麝香之路、食材之路、颜料之路……这条路上,流动的不仅仅是货物,还有思想、文化、血脉、族群,如果“伪史论”成立,几千年来,我们的先祖难道是与猴子在交易、交流、交融吗?

不必贬低我们的朋友或者对手,我们的朋友越多,我们的收获越大,我们的对手越强,我们才会更强大,华夏文明以独特的方式传承,是因为我们以“和”为贵,曾结交了一个个朋友,战胜一个个对手。

来自海洋以“蕃”为姓的食材,来自陆地以“胡”为名蔬菜就是每日餐桌上的验证。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两汉王朝与中亚、南亚次大陆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似乎李希霍芬经过长期的研究,给这条贸易之路做了一个精准的定义。事实上,这位叫李希霍芬的德国人从来没来进入过中国西部疆域,连河西走廊都没有走完,倒是他的学生斯坦因从这里盗走了大批文物。

在我的《西域四百年》系列中,我常用“汉道”“商道”“朝天可汗道”来描述这条横跨欧亚大陆的贸易之路,替代了会频繁出现的“丝绸之路”,因为薄如蝉翅的丝绸承接不起这块热土的厚重。

“丝绸之路”名称的来源,几乎完全出自于想象,只是我们不断重新进行了定义。

李希霍芬的著作《中国》里,提到绸之的地方一共只有四处。处是在目录里,一处是在页楣上,一处是在地图上,只有一处写在正文里。这条古来有之的商道,实际意义从内涵与外延早已遮蔽了李希霍芬的“丝绸之路”。书中,李希霍芬所画的线路图,把一条历经千年的商道勾成一条单线这种单线思,只适合现代意义上的公路、铁路交通。李希霍芬对这条商道的想象,也许真是基于修一条铁路。1868年,他就向时任普鲁士首相俾斯麦提议出兵占领舟山群岛,之后又向德国政府反复强调在山东修铁路的意义。德国人看重的是中国的棉花、铁矿和煤矿。

鲁迅先生就曾在文章里指出:德国对山东的占领,始于李希霍芬。

“丝绸之路的定义,让很多人认为,历史上往来穿梭于西域的驼队驮着大包小包的丝绸。

我要说的是,国人对新疆了解多少?除了“美景、美食、美女”之外,还有什么?

我生活在这条历史古道上,驼铃传音的每一座城堡、每一个烽燧、每一处黄沙都掩埋着厚重的文化,我所发掘的是一部中华民族的融合史、中西交流的文明史、可歌可泣的爱国史……是多数人未涉及的另一半中国史。

我力所能及的工作就是寻找发现更多的史料,让这块土地的过往丰满起来。讲好大美新疆的故事!

请《西行的人生》读者,支持东哥!

当当网搞了这个“影响力作家评选”目前只是推荐阶段。

编辑盼给我发微信时,我问她,这有意义吗?拼的不是书的内容,而是人脉。

编辑盼说:如果一个作家连人脉都没有,那他的作品不是穿越就是情爱,有人脉的作家才可能写出真实的人生故事。

好吧!就用这篇文章测一下东哥的人脉。

愿意推荐东哥的小伙伴们:点开这个小程序的二维码,再点当当购物小程序。进入投票界面,在搜索栏输入“李东”搜索,一次可以给东哥点十张票,每天都可以点10票至4月7日,请各位,支持新疆作家李东,但行好事,莫问前程!遥祝平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