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本课堂中,教师何为?

 醉倚西风 2024-03-27 发布于河南

我们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其核心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学生作为学校的主人。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以人为本”理念下的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以学生为本的课堂,就是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充分去读、去写、去说、去讨论、去思考,用学生的视角看课堂的发展,把学生的“学会”作为评价课堂的主要目标,把学生的“会学”作为学习的主要能力。

那么,这里就又牵涉了一个问题,学生成了主角,教师能做些什么?

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师要闲下来,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这没有错,但是,教师并非完全不作为,教师应该是幕后的推后,课堂的导演,教学的策划者,如战场上的将军,“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教师要给学生搭台子,做课堂的设计者。课堂有载体是教材,主角是学生,如何通过课程让学生获得学科素养,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升,需要做好导演,搭好舞台。在听课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些课堂,因为设计得好,整节课如行云流水,有张有弛,学生兴致勃勃,并有知识生成。而有些课设计蹩脚,生涩磕绊,学生学得乏味,思维更不能得到深化。备课,首先要看整体,看布局,把课设计好。传统的语文教学,常常从字词、作者、教学目标、片段分析与解读一一进行讲解,如庖丁解牛,看似纤毫毕见,其实完全肢解了文本的整体性与完美性,这种教学让学生感受不到语文的美,也掌握不了真正的语言艺术。在本学期的学校安排中,我们专门强调了学生的书写,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仍不敢把时间还给学生,学生的字写得很潦草。书写是一门技能,技能就需要习得。写字本身也是一种态度,一种坚持,一种审美,也是一种养成。只有认识到“书字”背后的教育价值,才会做好教学设计,才会通过书写教学,培养学生更多的素养。

教师要给学生搭梯子,给学习找支架。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的不同,每节课都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但是,目标、内容与学生的认知之间有着一段长长的距离,有时候,学生很难渡过“这条河”,怎么办?教师要给学生搭梯子,找支架,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启发学生,通过引导、启发,既让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也能掌握不同的学习技能。这一点,很重要,在新课标中,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就是重要的支架,这些大的支架之下,还可以再搭一些小的支架,这些都是教师的课堂智慧。例如,我们常说“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就是从生活中去学数学,在直观、真实的场景中,学生更能认识到事物之间的逻辑顺序,这样的教学,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也最有意义和价值。

教师要给学生摆障碍,让学生思维不断深化。启发性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原则,在最近教育部出台的文件中仍有强调。学习不完全是为了考试,为了分数,知识本身就有一种魅力,就有一种乐趣。只要启发得好,学生很乐意进行深度探究。无论文科,还是理科,都需要思考。“语文核心素养”中四个要素之一,就是“思维的发展和提升”。任何学科,只有深入思考,学习才会从表层进入深层,才会透晰知识内部逻辑,才会了解知识自身的奥秘。而我们常见的热热闹闹、碎问碎答的课堂,主要问题是学生一直停留在学习的表层,忙于赶场子。课堂静不下来,学生的思维就深不下去。尤其是小学段的课堂,教师更要学会等待,学会让学生讨论和探究,允许学生说错,给学生表达的权力。有些时候,还要学会给学生设置一些障碍,让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化,这样,才更能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教师要给学生铺路子,让学生学会总结和迁移。思维的两个重要方式,就是归纳和演绎。归纳,就是从不同的现象中总结出自己的观点,捕捉出自己想要的信息。演绎,就是从一个结论进行推论和类比。归纳,就要学会观察和思考。例如,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技能就是从文本中概括出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习得这种能力,才能让我们从平常五花八门的现象中,抽象出观点和结论。叶圣陶说,课文只是个例子。既然是“例子”,就不能把它作为学生的终点,而要通过这条路,抵达美丽的远方,这就要学会迁移。通过数学的一个例题的计算,学会更多场景下的计算;通过语文的篇章学习,可以试着描写自己所看到的画面。学习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这是核心素养的要求,也是教育的意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