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字,看懂改变一生!(好文)

 曾仕强 2024-03-27 发布于北京

说到“礼”字,大家脑海里是不是都浮现出封建礼教吃人、繁文缛节、礼多必诈、送礼跑关系等等。

现在都21世纪了,怎么还在谈这套老思想?难道封建社会给人带来的精神迫害还不够大吗?

老思想老传统害死人!

诚然,这是礼跑偏了、僵化了带来的负面效应,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今天,我们就讲讲儒家的这个“礼”,解析下儒家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01

礼之源

只要是人,思想观念都差不多,为人处世都在翻历史,仿效前人的做法。

谁也别笑话谁,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好的做法继续坚持,踩过的坑绕道而行。

别往自己脸上贴金,说是自己创新出来的,还标榜自己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践行者。

中国人心里实际明白“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如果没有前浪的引导,后浪怎么能够冲得那样顺遂?

不信的话,从小就不让你接触书本学习,你能创新出来才怪?一接触书本就是在汲取他人经验。

中国人的思想:能在成千上万甚至过亿的人中做到出类拔萃是非常之艰难,特别是能重塑风气、安定社会之人更是难上加难。

这种人一旦出现,我们就隐恶扬善,把他的缺点隐掉不讲,专讲他优点;后人不断添柴加火,集历代人智慧,把他包装成楷模,供后人参考做后人榜样。

希望后辈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足见古人之用心良苦、人心仁义。同时也体现我们尊重圣贤,这是不忘本的表现。

把古圣先贤神化后也能给我们后人留存足够尊严。

因为人常爱比较,既然谁都做不到古圣先贤那样的德行,大家都会比较有面子,彼此有尊严,情绪才能比较稳定,才会安心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

讲的就是孝敬的标准很难去界定,只要有那份仁心仁义就行。

因为天地赋予人的灵性,希望人心向善,不要堕落,跟禽兽拉开距离。

有人说,做禽兽怎么了,禽兽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最终会催生恐龙时代,恐龙也会因找不到足够食物而自取灭绝。

市场竞争最终结果也是一家独大、搞垄断,人还不一样,其手段更狠,人心惟危,人心狠起来是难以想象的,最后大家都跟着倒霉。

西方社会拿这种现象没有办法,只能解释说是达尔文现象,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去麻醉社会。

每当老百姓要闹时,他可以利用科技和金融先发优势吸血其他国家补偿自己。但这种情况能持续多久呢,终将会反噬自己。

所以古圣先贤居于不忍之心,期盼人类不要向禽兽一样结局,迅速走向灭绝。

希望人类存得久一些,和谐共生一点。居于当时环境,顺从人性,制定出相应规则来节制人类自身行为。

这就是礼提出的最初原因、出发点。礼即理,合于当时的理,这是儒家的初衷。

02

礼之变形记

那后人怎么做呢?


可惜常人习惯于望文生义、不求甚解,而且自以为是,造成懂得人不多,不懂得人更多。

懂的人自然会明白其中道理,把道理抽离出来,据实调整而加以妥善应用,这就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道理,这是真儒家,勤而行之。

不懂的人只看表面,把古圣先贤的行为当教条,这是儒教,然后拼命捧、捧得太高,把他原有面貌全部改变,让后人敬畏,不敢接近。

正如一件商品过度包装炒作,让消费者望而却步。

敢接近的人是直接模仿其做法,模仿不来又大笑圣贤行为虚伪;然后为了自己面子,把圣贤涂黑抹杀,这也是网上拼命攻击革命先烈的原由之一。

真是不笑不足以为道。

试问:如果将古圣先贤全部推倒,我们后辈人终将会沦落到行为没有参考,得失判断没有依靠,人也将不仁,终将自食其果。

当然,我们也反对完全照搬古代规矩制度,历朝历代的文化人都结合当时条件,因地制宜推出规范礼节,时代在变化,礼节也要与时俱进。

孔夫子入太庙每事问的道理就在于夫子知道礼节是变化的,所以每次进入都要问问。

曾教授讲:唐代以前三公九卿跟皇帝是平起平坐的,但是到了宋朝不一样。

因为五代十国已经乱的不成样子了,再不结束这种状态,中华民族真是到了危险时刻,迫切需要建立新王朝,但又迫于开国皇帝声望不够。

因此臣子为了给皇帝增加威望,提出臣子要行跪拜之礼,这才有了后面君臣不平等的偏礼,才有了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名臣之言。

实际上也等于是说名臣论语也才读懂了一半。

越往后的朝代依葫芦画瓢,终于将礼固定了下来,等于僵化了,才出现礼教。

家是一家一言,没有固定性,包容性强。教就不一样,非这样子不可,否则就不是本派教徒,具有排他性。

佛家、儒家、道家、基督家等等皆从大道出发,本着慈悲和不忍之心出发,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提出的一家之言而已。

我是儒家,可以看儒经、基督经、佛经,我是儒教,只能看儒经。

03

礼之理

“礼”通“理”,实际上是要从心里面发出来的,表达出来的行为才是真正的礼,为可见的部分。

孔夫子讲”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敬就是心里的状态,就是情绪,为不可见的部分,用现在的话讲是看得起人家。

人是很奇怪的,一讲到礼大家就想到封建社会的坏,一说到制度大家就想到西方的先进。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近庙欺神也是人之本性。崇洋是正常的,对外界有新奇感,媚外、拜外绝对不可以。

觉得外面一切都好、外来的和尚念得经就是不一样,那是自欺欺人,那是看不起自己。

自己都看不起自己,哪还能期待别人看得起你,人必自辱而后人辱之,都是自作自受。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前半句讲的是人都有内心情绪变化,可人是具有群居性,谁能单独一个人在外面过一辈子。

一个人自由度要大点,老了要承受一个人的孤独;两个人相处你就要包容人家,自由度相对会小一点,但老了最少有个人陪你。

既然群居就必须考虑别人感受,不能任由情绪去变化,所以须节制,表达到合理的地步。

这就需要制定一套当时大家认可的规矩,也叫“礼”。用老子的话说叫做“曲”“柔”。

一句话就是自己谦让一点,身段放低点,给别人高帽子,人都喜欢听好话,这就是顺人性,人家就会拉你一把。

但是动机要纯正,不要自己骗自己,有没有利用别人捞自己的好处只有自己清楚,这叫诚,叫勿自欺,是儒家的风范。

要用人家,不要用完就完全没有责任,要善后补偿人家、照顾人家,用得人才不会缺德,才不会遭到不幸。

04

心即礼

现实情况是大家心很急,心不平,都急功近利,看眼前,恨不得一夜暴富、一夜成名。

特别是当处我们物质非常发达的时代,生活窘迫的人认为只要我有钱了,就能解决一切,就没有烦恼了。

有钱的人希望钱能永远增值,更盼子孙后代永葆富贵。

大家扪心自问下,美人卖笑千金易,壮士穷途一饭难,钱不够难受,钱够了就真的没有烦恼吗?

真给你1000万,大家想想怎么用,我们一般人能睡得踏实才怪!

公主嫁给王子,结婚之后从此过上的生活,这样拍才能吸引观众。

实际情况是结婚后都要面对柴米油盐酱醋茶,生儿育女,中间都伴随着争吵和平静。

如此来说夫妻,即非夫妻,是名夫妻。这都是我们幻化出来的景象。

我们真得不知道有钱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电影电视剧等媒体都是基于“人都有好奇心、追求完美”的心里拍摄的。

如果真实呈现家长里短,你肯定不会去看,一定是脱离实际才能吸引你。

企业家面上是风光,可当你真正面对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不出去的时候,你就知道压力是怎么回事,那种低头求人的画面感油然而生。

有人说求人还不简单,真轮到自己的话还真不简单,不信你开口向人家借钱试试。

再把时光拉长一点,有几个富人能过三代,历史上几个朝代能过300年,富贵人家面对最多是迎来送往。

有人说喝酒是好事呀,可真要你每天喝个一斤八两试试。

上桌容易下桌难呀,根本就没有照顾家里,所以后辈弟子真的很难培养,世上哪有两全其美。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所以大家都不要着急,只要不着急,礼自然呈现。

05

笃行礼

有人说做人真难,进又不是、退又不行。对了,这就是人生。

只有这样才能让你生出智慧,你才知道得意不能忘形、失意不要一蹶不振,做事情才明白“节”的重要性,才知道什么是规矩礼仪。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定居国外,但是你要清楚,国外也有国外的规矩,在欧美发达社会,中国人很难进入到欧美最核心的那个圈。

曾教授讲:欧美人很难看懂中国人,但中国人看懂欧美人比较容易,何况现在风水轮流转。

经过中国文化熏陶的人再进入欧美生活感觉很容易。

所以夫子才讲“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人要守自己的本分,站稳自己的立场,清官难断家务事。

人家家务事旁人少评价,夫妻两吵架,你一帮腔,等他们夫妻两好了,反过来会说你的不是。

夫子讲不要以貌取人,就是说我们要耐心点。

第一遍可能会看错,要查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多从言行举止、行为动机等深处看,才能了解这个人。

只要是人就要跟人打交道,就要依礼而行,至于礼的尺度要据实调整。

比如朋友结婚要随礼,礼到什么程序,要看自己经济能力,反正做到自己心安即可。

孔子弟子宰予问孔子:守孝三年时间太长了,能不能缩短一些。

孔子没有给予正面回复,而是说只要自己心安即可,守两年自己也觉得心安,那就两年,这叫诚,不要欺骗自己。

一个会一斤酒量的人,碰到不会喝酒的人、可以不喝酒;碰到半斤酒量的人,就喝半斤;碰到一斤的人,就喝一斤。

这才是真正的礼,合于人情世故。

现在就我是有一斤酒量的人,管你会不会喝,逼着大家都喝,结果弄出事情了。

我是只有半斤酒量的人,也不管对方什么水平,直接先干为敬,最后把自己弄得不省人事,还说什么不得已,这叫什么礼。

最高级的就是会半斤酒量的人能把人家喝一斤的人陪到位,这是最高级,这个要靠道家功夫。

有人说,那太难了,不要着急,慢慢来,习惯成自然,习惯就不难了。

更重要的是依礼而行,能让你一辈子走得踏实,心安理得,安安全全回老家。

普通人生活虽然拮据,但只要勤劳、认真、负责,生存总不是大问题,你做事遵礼守节的态度会潜移默化影响周边人。

我本无心求富贵,谁知富贵逼人来,万一真的有泼天富贵迎面走来,你还得靠礼才能守得住,合理拿捏它,富贵才不至于引起纷争。

一夜暴富接不住 ,败光千万家产的“拆二代”事件屡见不鲜。

我们现在说教育有多难,其实教育也简单。

自己优点做示范、自己缺点告诉孩子,父母正是因为这些缺点才导致这样,你要不要改正,看孩子自己。

不要告诉孩子这个职位工资高、体面,哪个职位卑微,对职业做出好坏评价。

最好告诉孩子:环卫阿姨很辛苦,干事很认真,把工作生活态度告诉他。

孔子有个叫子张的学生问:老师怎么求升官发财。孔夫子也只是教他做事的方法与态度,没有对职业好坏做出评价。

守礼也好,不守礼也罢,一切都是自作自受。

孔夫子的出现是那个年代的不幸、证明那个年代有多么的动乱。

夫子庙、武圣关公庙香火越旺,夫子和关公越生气,因为人类越来越堕落,才会更加念及他们。

古圣先贤最希望太平盛世久一点,那个时候大家有时间抽空来、不要常来;

到庙里看看他们、也不要跪拜、也不要带很丰盛的东西,高兴就备点香火钱以便维持寺庙日常运转;简单作揖跟他们聊聊天足矣。

期盼着人类那一天的到来,那时候大家都自动自发凭良心做事,何须再强调礼?何须圣贤?因为大家本来就是圣贤。

本文作者:夏雨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