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孩子玩“过家家”游戏,能提高模仿能力?已有科学依据可循

 IF枕边育儿 2024-03-27 发布于山东

导读:儿童心理学专家们普遍认为,模仿是宝宝学习、了解世界的必备能力。看一个孩子是否聪明、以后能不能有大出息,很大程度上,是由模仿能力决定。

知名心理学家安德鲁·梅尔佐夫早在20世纪70年代时,就已经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既验证了年幼的宝宝有着极强的模仿能力,也提出了利用游戏可以提高他们的模仿能力。

当时,他邀请了几个9个多月的婴儿观看成人在他们面前做出各种夸张的鬼脸,如大笑、吐舌头、长大嘴巴等。不久后,这些宝宝们也能依葫芦画瓢地摆出鬼脸,而且还进行了自我创造,如笑着吐舌头等。

“他们虽然年幼,但已经能从模仿中进行辨认,以及进一步的加工。”安德鲁·梅尔佐夫笃定地说道。

而后,又邀请了1岁至1岁半左右的孩子们进行一个观察成人进行小游戏的实验。当时,研究员们在孩子们面前用头部轻敲一个盒子,而盒子便随着他们的动作自动发光了。

过了一周后,当孩子们来到实验室看到盒子时,1岁左右的孩子十分感兴趣地用自己的头部轻触,不断让盒子发光。但1岁半左右的几个孩子则尝试使用手触碰,发现盒子也能发光。

从这些实验不难看出,宝宝不仅天生便拥有模仿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加,懂得进行更复杂的模仿。同时,他们还能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思考,从而得出不一样的结果。

这也是安德鲁·梅尔佐夫于1977年在《Science》发表的研究,而这些年,这个结论也不断被其他专家研究证实后,既强调模仿能力之于宝宝的重要性,也提出更多地提高宝宝模仿能力的建议!

模仿能力对宝宝有多重要呢?


根据人类发展学可知,与动物模仿能力不同的是,我们人类的模仿来源于内在发展的动力,模仿不仅仅是学习某一项技能,也是适应所处的环境需求

比如,咱们国家的不少家庭,并不会特意教宝宝学习使用筷子,但他自然而然就能学会。而对于外国的孩子而言,很多时候需要努力学习很长一段时间,也不一定能自如使用筷子。

神经生理的专家们发现,当孩子在模仿其他人的悲伤或快乐时,脑内的镜像神经元素会十分活跃,继而让他能理解他人的悲伤或快乐等情感。久而久之,他便能懂得推己及人,拥有共情能力

就像梅尔佐夫与普林茨证实的结论,宝宝在模仿的过程中逐渐能学会区分他人与自我,能对他的社会化过程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根据儿童心理学理论可知,新生儿的心理结构并未完善,心理反应方面是无法连贯的。只有通过成长过程中不断观察、模仿、思考,心理结构才能逐渐变得完整。

所以,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模仿能力是幼儿构建心理结构,对心理能力的发展有积极作用的一项能力。

模仿能让孩子与世界关联起来

相信家长们也发现了,孩子只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人或事物等进行模仿。,比如,模仿爸爸妈妈的言行举止、穿戴家长们的衣服与鞋子等。其实,这些都是来自于他们内心渴望了解的驱动力

当孩子模仿这些自己爱的人感兴趣的事物等,进行了解与理解。那么也就是相当于能与这些模仿对象有所关联,也能逐渐与世界关联起来!

Tips:模仿能力对于幼儿来说,不仅是先天具有,更是后天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正如诸多育儿专家、心理学家呼吁般,家长必须要正视、重视对孩子的模仿能力的提高事宜。

过家家也能提高宝宝的模仿能力?


有研究发现,过家家游戏在帮助宝宝模仿和理解社会生活方面,有特别明显的效果。尤其是超市类的模拟游戏,为宝宝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可以让他们通过模拟购物来认识数字、学习数学,并体验交换的概念,从而进行初步的理财教育。

0至2个月的宝宝,虽然模仿能力是天生的,但也因各项能力与智力尚未完善的限制,只会被色彩鲜艳的物品所吸引。

所以,家长们可以挑选软度适宜,色彩艳丽的玩具,陪他一起玩推动的小游戏,也可以让他尝试用腿蹬等。让他通过模仿这些推与蹬的动作,提高手脚灵活度。

当宝宝到了3至7个月时,开始进入热衷视觉引导的视觉探索时期,表现就是积极探索身边的事物。

如果此时跟他他玩一些如“躲猫猫”的互动游戏,让他寻找家长的脸再演示如何露脸,之后再用轻薄的毛巾盖住他的脸,慢慢引导他学会通过眼睛、手等多处协调,及进行思考、判断等,不仅懂得模仿也能进行自我思考

而当宝宝到了8至13个月之间,随着感知能力越来越灵敏,对于模仿更是热衷。这时,若是与他一起玩“拍拍手”等游戏,可以通过口诀、拍手等简单的语言及动作,让他不断地模仿中提升模仿能力及对语言的理解能力等。

枕边育儿寄语:


家长在提升孩子的模仿能力过程中,也要注意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切不可让他模仿、学会一些不良习惯不正确的思想。看完这篇内容,赶紧跟娃玩起来吧!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