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德 :狼山风物志之“垂钓之趣”

 大河文学 2024-03-27 发布于河南

狼山脚下河多水多鱼也多,住在河边的人,谁不会钓鱼?我不会。

小时候,小伙伴都喜欢钓鱼,我也不例外。到竹园里砍根青茅竹,大头针在煤油灯烧红,乘机弯个钩,系上一根长线,剪一小截稻草杆作鱼浮,土法上马的钓鱼竿制成了。鱼饵,遍地都是,用小铁锹随便挖挖,蚯蚓就出来了。跑到河边,找一棵树下有荫处,就可以垂钓起来。看见一个个小伙伴不时起钩,钓鱼竿弯成了一条弧线,鱼儿咬着钩活蹦乱跳,拼命地挣扎。无奈,还是被活捉到水桶里,又遇到水自以为得救了,又畅游起来。殊不知,这是一座水牢,进来了,再也出不去了。

我静心屏气地盯着河面鱼浮,就是不见动静。长时间,鱼浮子在水面上纹丝不动。咋情况?我为什么钓不到鱼?提起鱼竿,把露馅儿的鱼饵装装好,不露出鱼钩一丝痕迹。小伙伴说,鱼钩露出来,在水里汪亮的,鱼儿看见了,知道是凶器,就不敢近前了。说得有道理,我马上照着办,耐心地等待鱼儿上钩。成语说,守株待兔,我们是守浮钓鱼。鱼浮,终于动了,我连忙起竿,却是空空如也。小伙伴钓了一条又一条,我钓了小半天,终无所获,再好的耐心也消耗殆尽。我把鱼钩扔到小伙伴鱼钩旁边,鱼儿宁可上他的钩,仍然对我的鱼钩视而不见、置之不理……看来,我与钓鱼无缘。

夏天,看到小伙伴又去钓鱼,我又按捺不住的好奇心,拿起钩鱼竿又重操旧业。来到河边的桑树下,桑果熟了,紫红色的果实挂满了枝头。轻轻地一摇,桑果“啪、啪、啪”掉进河中,鱼儿跳跃追逐,有的跃出水面,划出一个漂亮的弧度,鱼儿跳龙门。我们把桑果装上鱼钩,抛向河面,兴奋的鱼儿猛咬一口,误食其果,被钩住嘴唇,成了小伙伴的桶中之鱼。大家成果累累,满载而归,我依然两手空空。这是咋回事?百思不得其解,我默默下定决心,下次再也不钓鱼了。

真的,一晃三十年过去了,我从来没有钓过鱼。

上世纪九十年代,钓鱼,成了一种时尚。吃鱼不如“钓鱼乐!”变成热名词。南通街头多了不少销售鱼具的商店,我不屑一顾,童年的钓鱼经历让我成了一名局外人。

星期天,朋友约我去钓鱼,我说,不去。为什么?你也是个时髦人,怎么落伍了?朋友问。我说,从来没有钓到过鱼,对钓鱼失去了兴趣。哦,这么回事,跟我到一个好地方,保证你钓到鱼。朋友拍着胸脯说。拗不过朋友的好意,我们驱车来到啬园旁边一座休闲农庄,其实,就是一个钓鱼塘。岸边建筑一座座别致的小屋,河中木桥上有凉棚,专门供人垂钓的平台。真是休闲的好地方,绿树成萌,河风轻拂,微波荡漾,心旷神怡,不钓鱼,亦快乐。既来之,则钓之,钓鱼就钓鱼吧。各自取了鱼具、鱼食、鱼饵,找了合适的位置,钓起鱼来。

在路上,朋友就传授了钓鱼技巧,他是一位“铁杆钓鱼迷”。我找了一块有树荫的平台,向河里撒了鱼食,鱼钩上穿好蚯蚓,抛向河中撒食处……重复童年钓鱼程序,不知不觉我已人到中年,还能找到当初的童趣吗?好一会儿,我仍然没钓到鱼,我那位好友不时起钩,钓了一条又一条。一位和我一样也没有钓到鱼的朋友开玩笑说,河里的鱼儿也攀龙附凤,看到官儿大的投怀送抱。那位频频钓到鱼的朋友在省里当官,正厅级。

钓鱼,不仅要有耐心,还有技巧,要静观其变。善钓的朋友说,鱼浮刚动时,不要急于起竿,鱼儿还没有咬上钩,只是碰了碰。等鱼浮子沉入水中,又冒出来再起竿,就十拿九稳了。正说着,鱼浮子沉下去,看不见了,冒出来冒出来了……我听从朋友的教导,匆匆忙忙地起竿,钓鱼线拉直了,鱼竿弯成了一把弓,哈,鱼儿终于上钩了!“不要急于起水,如果是大鱼,容易扯断鱼线。让鱼钩跟着鱼儿游会儿,等它精疲力尽之时,再拉上来。”朋友的经验之谈,我遵守照办。鱼儿拉着钩游来游去,水面上不时泛起涟漪,又不时激起浪花。就像放飞的风筝,离不开我手中的线。鱼儿游得再远,我鱼竿一提,它又游到河边……怪不得有人说,吃鱼没有钓鱼乐,这是河边游戏,果然如此。哪儿是钓鱼啊?分明是逗鱼儿玩呢!朋友见我钓着了鱼,连忙拿着长柄网兜奔过来。我把鱼竿高高抬起,鱼儿游过来了,朋友用网兜一伸,鱼钻进去。乖乖,好大的一条鲫鱼,足足一斤多重,这可是我人生中钓到的第一条鱼啊!这天下午,我的收获不少。

凡事都会上瘾,钓鱼也是如此。

钓鱼初尝甜头,一发不可收拾……

后来,只要有人邀请钓鱼,我总是乐意接受,欣然前往,享受钓鱼情趣。

大家都叫他“黄头”,他工作出色,被评为劳动模范,我们是多年好友。他约我去一所休闲农庄钓鱼。去多了,我觉得这些休闲农庄变味了,没有普通百姓来休闲,都是有身份有地位有关系的人来钓鱼,总有一些貌似“老板”的鞍前马后地张罗着服务着……不过,钓鱼却是好地方。鱼儿,特别容易上钩,我曾开玩笑道,城市拥挤,因为人口密度多;鱼塘鱼好钓,是魚口密度高。有时,鱼钓没有穿上蚯蚓,甩进水里,竟然也能钓上鱼来。有次我就遇到这等美事,不小心把鱼钩扔进河里,鱼浮上上下下,沉浮不定,收竿一看,竟然是一条两斤多重的鲢鱼。当然,这些鱼塘也有“猫腻”,内行人说,管鱼塘的人4元一斤从农贸市场买来鲫鱼,放养到河里,钓上来8元一斤结帐,一眨眼翻了两倍。还有鱼塘的鱼为什么容易上钩?这里面也有窍门。知道有人来钓鱼,前两天就停止放食,饿着的鱼贪吃,看见鱼食毫无顾忌地张嘴就吞,把自己贪上了不归路……

中午就餐时,大家谈笑风生。服务员端上来一大盆五香龙虾,大家味蕾顿开,纷纷食之。龙虾生长在臭水沟里,原先是没人吃的,近年人们热烈追捧,饕餮盛宴不可缺少的一道美食。有人问,可知道钓龙虾的故事?不等人们回答,自顾自地讲起来,钓龙虾不用钩,一根竹竿系根线,绑上一棵青吞豆,看见龙虾就放下去。在龙虾面前面荡来荡去,然后丢到它的嘴边。龙虾禁不住诱惑,两只大钳紧紧抓住蚕豆,自以为抱了“金元宝”,这时候竹竿一提就上来了。龙虾悬空,可能认识到摔下去粉身碎骨的危险,死死抱住不放,却不知道更大的危险在后面——生命攸关。讲故事的人问,大家可知道“钓龙虾”还有个别称叫什么?大家面面相觑,纷纷摇头“不晓得”。叫“钓贪官”。钓贪官?有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咋叫“钓贪官”?龙虾,一袭紫青官服,甚至红袍加身,头戴金盔银甲,不是武将也是文官。平时张牙舞爪、横行霸道,为了一己小利,葬送了卿卿生命,不是贪官是啥?别说,这么一解释,还真的很形象。有人一语双关地打趣道,我们这儿有没有“龙虾”?桌上就是,大家不正在吃吗?心领神会,笑话趣谈让就餐气氛进入了高潮……

“黄头”调到一个新单位担任“一把手”,他工作确实不错。上任伊始,把原来下岗职工招回单位,再苦,不能苦了职工;再难,不能为难员工,在“下岗潮”汹涌澎湃时,“黄头”的举动尤为可贵。于是“黄头”成了市“党风教育”中的先进典型,列入“省劳动模范”后备候选人。有一天,我在市委组织部采访,有位领导和我谈到“黄头”,说他人如何?我说,挺好的,他的事迹材料是我写的,我了解他。我们接到人民来信,反映他有经济问题,不知是真是假?关系到先进典型的影响……我听明白了,让我旁敲侧击,如果有,主动向纪委交代,也就另当别论,内部处理算了。“黄头”单位每年都有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工程,这些都是个体老板嘴里的“肥肉”。事关重大,不可掉以轻心。

一次,我俩在一起钓鱼。七扯八绕地谈到有的单位领导栽在经济问题上,断送了自己的前途。“黄头”是个聪明人,他说,老兄,你放心,我不会出这样的问题,我全家的收入不低,不缺钱。油水不进,滴水不漏,我和他交谈了不下三次,没有明说,只是暗喻,甚至我说到他的副手已把收贿的钱交到纪委了,他仍然无动于衷。4个月后,市纪委找到他,才被动交待收贿不到10万元。他失去主动投案的大好机会,自作自受,最后被判三年五个月有期徒刑。何苦呢?可能犯罪分子都有侥幸心理。如若人不知,除非己莫非。原来,他自以为是劳模、是先进典型,就是组织发现了问题,也可以功过相抵,网开一面。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组织上宽容大量,已经给你机会,你没有抓住,只得自食其果。那天,讲“钓龙虾”的故事时,他也在场不知是怎么想的?

钓鱼,不仅是业余爱好,其中也含有不少生活中哲理、社会之现象。鱼儿贪食就上钩,最后成了饭桌上的盘中餐。当官,要清廉,贪了,早晚会败露,东窗事发。陈毅元帅说得好:“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但愿这警钟,能惊醒那些昏官、庸官、贪官,一心为民,两袖清风……

我越来越喜欢、越来越欣赏古代文人王士桢诗中钓鱼意境:

一衰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作者简介


海德,文化学者、作家、资深媒体人,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大学文化,文学学士。曾在《人民日报》《文艺报》等全国报刊杂志发表新闻文学作品200余万字,多次获奖,著有散文集、报告文学集多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