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寄兴堂”瓷盘画的艺术欣赏

 不好名马非英雄 2024-03-27 发布于河南

图片



撰文:寄兴堂编辑部

“寄兴堂”瓷盘画是由“寄兴堂人刘霖、刘秀儒夫妇绘制。并由其儿、儿媳——刘博通、孙千淇夫妇创建的“久石瓷窑”所烧制。寄兴堂人不仅传承了家族对于绘画技术的认真、专注、严谨的态度,也把“大国工匠”之精髓--专注、精益求精的理念传递给今人。现在我们就一起欣赏“寄兴堂”人的瓷盘画作品吧。

图片

图片

《仕女》 作者:刘秀儒
图片

瓷盘是一种实用餐具,最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盘的形状出现,而最早的瓷盘为原始青釉,始见于商周时期。南宋出产的盘以釉色取胜,这时已显示艺术瓷盘的踪影。此后,画家们在古瓶、帽筒、笔筒、笔洗等陶瓷器皿上作画题诗也变得十分普遍,以至发展于今;茶具、餐具之上...

图片

图片

《金玉满堂》 作者:刘霖

图片

瓷盘一般器型为敞口、浅腹、平底、高足或圈足。按照瓷盘的使用功能可以分为汤盘、果盘等等,根据瓷盘的器形可以分为花口盘、折沿盘等。普通瓷盘最早在新石器时代出现,有灰陶、黑陶以及红陶等不同类型的制品。图片

图片

《秋艳》 作者:刘霖

图片

在陶瓷的艺术形式中瓷盘(版)画是其中常见的一种,瓷盘绘画艺术魅力独特,近几年来受到了收藏爱好者的推崇与青睐。

图片

图片

《山水》 作者:刘霖

图片

瓷盘画是在书画基础上发展的一门特质艺术形式,其将瓷器工艺与绘画艺术融合在一起,不仅展现了绘画者的艺术造诣,同时还展现了工匠高超的技艺;书画的绘画载体是纸张,而瓷盘画的载体则是陶瓷。

图片

图片

《山水》 作者:刘霖

图片

在瓷器上进行绘画在我国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在宋朝时期的生产已经十分发达,工艺十分先进,为瓷画的烧制提供出了十分有利的技术条件。此后,画家们在古瓶、笔筒等瓷器上作画题诗也变得十分普遍,并且能够显著提升瓷器的艺术品味。在明清时期,瓷画的品种又得以增加,画家在瓷盘上创作出了十分优美的图案,从而形成了瓷盘画艺术。

图片

图片

《畅游》 作者:刘霖

图片

青花瓷盘上有“麒麟戏绣球”“童子拜观音”等单色的绘画作品,而白色瓷盘上则有“紫龙盘绕”等山水、虫鸟、花卉作品。在古时,有很多大户人家都会将瓷盘画配以红木座架,使得瓷盘画成为装饰性的工艺品,被陈设在博古架之上,让客厅或房间增加更多的艺术氛围。到如今,古时流传的瓷盘画早已鲜有出现。

 图片

图片

《山水》 作者:刘霖

图片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瓷盘画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在经历了十年停滞不前的发展后,瓷盘画又重新回到了艺术的舞台。中青年画家在商业市场的需求下开始在瓷盘上创作,连西洋画家都参与其中,在瓷盘上临摹西方的经典名画。很多公益美术家将中国经典的画作复刻在瓷盘之上。例如,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陆俨少的山水等都是广受青睐的题材。至此,瓷盘画的名声很快就传遍了全国各地。

图片 

图片

《山水》 作者:刘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