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想向北,生活向南——曾经我也想退学

 四月的小屋丫 2024-03-27 发布于湖北

每晚七点,不见不散


🧡

🪶

高中厌学——能力与现实。
高二那年,又一次月考结束,我的理综倒数第一。坐在第一排的我,上课不敢抬头,下课逃避同学的目光,生怕聊天中触及这个割肉的话题。
如果没有努力,我甘之如饴地接受这样的结果。可是,事实并非如此。六点钟起来,早早到教室,上课认真听讲,课间十分钟也在默默做题,晚上最后一个离开教室,这样的“付出”似乎安抚了自己的不安,并没有实质性的名次上升。
妈妈的电话打来,不出意外,是妹妹的事儿。妈妈说妹妹不想上学,数学跟不上,让我想想办法。
我当时是怎么想办法的?
我有一个朋友,她在火箭班。每天晚上洗完澡,我就跑到六楼,在手电筒的微光下,她耐心地给我讲题,我听得懂,可是再放一个新题,我依然不会转弯。长久以来,对自己的无可救药,对朋友的愧疚,对未来的迷茫,难以接受不够优秀的自己,发胖的身体,乌云一直笼罩在我的世界里,不愿离去。
我对妈妈说,高中学习太苦了,不是真的不读书,只是表达情绪,就像“不想上班”一样。晚上我和妹妹聊聊。
过年在家翻看日记时,看着封面上的“2013年—2016年”,灰色的记忆被唤醒,整本日记,没有一点艳丽的色彩,“恶人”“黑暗”“做作”“虚伪”“恐惧”“不甘”“做梦”……我烧掉了那厚厚的三年。
人总会有一段破茧成蝶的过程,要么和自己和解,要么勇敢接受世界的挑战。
我选择和自己和解。
尽管初中成绩很好,并不意味着一直会如此。初中的知识偏重于背诵,只要记性好,肯用功,成绩不会差,高中学科难度增加,科目增多,应接不暇,慢一点就跟不上。很多学生在高考结束的三个月已经学完高一上册的内容,提前了半年。与此同时,我在家睡觉和钓鱼。
我不聪明,只是够努力。
如果在高中,我能意识到人和人之间是存在智力差距的,意识到那些游刃于理综的大神们频频接近满分的轻松,他们的大脑结构真的不一样,或许,我的高中会松弛很多,我会持续开朗,也会拥有一段纯真的感情。
被“努力就有回报”的观念浸泡太久,每做一件事便期待着结果,这样的理想幻灭于四年后的大学校园。努力说服的是自己,全世界不会为你买单,过程是给自己看的,他们只看结果,还得是漂亮的数据。
我对妹妹说:“其实大家都厌学,不过呢,有时候不能随着性子,毕竟人要活在这个世界上。我高中的时候还哭了,不想上学,可是不上学去做啥呢,去工厂也没有人要,女孩子还容易被欺负,相比之下,校园还是好的。当时我的物理很差,不过我的英语可以考到年级第一,就这一点我就有自信。虽然我没有考上很好的大学,不过我一直在努力,对现在的生活也很满意。自己不放弃,路总有的。”

🪶

大学换寝室——形式主义。
大三伊始,学院新出招式——小班主任管理制,即dangyuan帮扶,要和学妹们住在一起。因为差着两年,在课表安排、生活作息等方面各不相同;其次学妹们住在六楼,八人寝,对比当下的一楼和四人寝,着实开心不起来。
加上需要重新经营一段宿舍关系,这对我来说,很困难。
前两年懵懵懂懂,对很多事情都觉得新鲜,什么都愿意尝试,等新鲜劲儿过去,生活归于平淡。那一年,徒弟去了外地实习,学长毕业了,好朋友们也都回家了,身边的人似乎约好了一起离开,我的心也跟着空荡荡的。这个校园能留住我的东西日渐稀少。
我时常需要新鲜感,没有办法长久地生活在同一个地方,需要不停地流动,不停地被唤醒和激活。
当天真褪去,生活的滤镜被打破,我看着一些美好被掩盖,曾经信以为真的东西也正在撕给我看,为了某种宣传的表演,读书反而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不该如此,一直都不该如此。
不破不立。我打破原有的原则和观念,去迎合环境,尽可能地达到现实与自我的动态平衡,让自己不那么难受。

🪶

研究生开学——理想与现实的反差。
三毛曾说:一个太过文艺的人,注定不会太快乐。不幸的是,我就是一个文艺控。
过去的好处在于,不管好坏都成为了过去,而记忆又有美化功能,像身体的自我修复功能一般,擦拭了那些沉痛的回忆,轻装上阵。
毕业后的两份工作,第一个很累,内耗严重;第二个挺好,可是我变得迷茫,因为我找不到意义。
于是,我选择回归校园,因为内心有个声音:回到校园能找回快乐。
重返校园后,落差很大。气候干燥,吃不惯食堂,所在的校区面积仿若小学,外加依然存在划水的课堂,还要上四个小时……凡此种种,都在挑战我的适应能力。
长大后,你会发现人能改变的事情很少。大多数情况,我们只是在适应环境,转变心态。
那时,我看到小苏发的视频:研究生的老师和本科的老师一样,教的内容也一样。我的内心平衡了一丢丢:清华都这样,我还要什么自行车。
之后,在颈椎修复的同时,我也在慢慢建立生活秩序,早睡早起,按时吃饭,看书运动,重新动笔写公众号。日复一日,我的身体好了,体重下去了,也交到了很多朋友。
最重要的是,我逐渐接纳自己,对世界的认知不再浮于表面,我的内心明朗起来,有了想去看世界的蠢蠢欲动。

如果把生活的考验全部抽离,只剩下一尘不变,乏味,空洞的生活,你能承受这生命之轻吗?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过于轻,是浪费生命;太重,却是难熬的生活。没有担忧,无忧无虑地活着,可以是理想,但是要真每天都那样无忧忧虑地,那跟虚度空虚有什么区别'了?于是,选择需要的、必要的责任,可以让生命绽放出价值来。轻过不好,重过不好,看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生了。

🎁

谢谢你看到了这里。
明天同一时间,不见不散!
内 容:文山
排 版:文山
图 片:《侧耳倾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