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楼顶上的“小菜园”

 冬歌文苑 2024-03-28 发布于北京

楼顶上的“小菜园”

张义军||安徽

楼顶上场地很大,物业用镀锌水管安装了不少公共晾衣架,又拉了许多绳子,方便业主晒衣服。也有业主自己又见缝插针装了不锈钢的晾衣架,方便自己家使用。四周边角的场地上,有人放了些花盆,种了些花花草草。也有人用泡沫箱装上土,种了菜。老伴也拾掇了一片空场地,地势很好,紧挨着南边玻璃封闭墙,阳光充足,适合作物生长。老伴说:“我们也种些菜吧。”“好啊。”说干就干,各种准备工作,各种劳动有序地开展起来了。

先是找泡沫箱子。早晚散步,经过路边的垃圾投放点,似乎经常见到过。小一点的在垃圾桶里露个头出来,大一点的垃圾桶装不下,干脆架在垃圾桶上。有时垃圾桶旁边扔的也是。从现在开始,再见到它就成为好东西了。每天散步时会留意看一眼,遇到了就拾回家。不管大的小的,“来”者不拒。拾多了再“优胜劣汰”,选择十几个大一点的、硬实一点的就够用了。

取土是项体力活。从楼下挖,用“蛇皮袋”往楼顶上拎。远路无轻担,一“蛇皮袋”土拎到一楼电梯内已经大喘气了,乘电梯到顶层28楼以后,还要换乘11号爬楼梯,经过19级台阶才能到达楼顶呢。这时已经满头大汗了。这可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干好的,不着急,每天得闲的时候就拎一“蛇皮袋”子,需要些日子,总可以完成的。

培土施肥也是很重要的事情。家里择的菜叶、菜根,削的苹果皮、土豆皮、胡萝卜皮等果蔬皮,以及餐桌上的剩菜残渣都变废为宝了。淘米水、洗菜水也派上用场了,孩子们喝剩下的牛奶也浪费不掉了。这些,统统可以拿上去沤肥。煮熟的肥肉没人吃,搁平常都是扔垃圾的,现在不舍得扔了,拿上去沤肥。鸡蛋壳拿上去,骨头渣拿上去,可以松土。再买些复合肥撒上。想着法子把土壤养的既肥沃又有营养。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啦,开始买种子吧。附近的永辉超市逛了,没买到;大润华超市逛了,没买到;优选生活超市逛了,没买到。再去远一点的世纪联华超市逛逛,仍然没有。这玩意儿在城市里还真不太好买到。托亲戚从农村小集镇上买,农村小集镇上有种子门市部专门卖,各种作物的种子都有。买了些家常蔬菜的种子。

水,种菜不能靠天等雨,时不时的要浇水。遇到连续晴好天气,经过一天的日晒,土壤干燥,几乎每天或早晨或晚上都要上去浇水。我把两个不用的垃圾桶拿上去用于接雨水。又买了一桶12L的农夫山泉饮用纯净水,里面的纯净水倒出来做饭烧水,空桶专门用来接自来水提上去浇菜。还买了洒水壶浇菜用。

好了,十几个泡沫箱装满土,排成四排,大约有三、四平方的种植面积。菜籽(种子)撒上了;葱蒜排上了;又从路边的空地上挑了些可食用的野菜栽上,有荠菜、蒲公英、“地豆子”、“猪耳朵棵”等。“小菜园”诞生了。与其说小菜园倒不如说盆栽。但是,我和老伴倾注了大量的心思和汗水在里边,它不可能像一般的盆栽那么简单。在我的心目中,它就是我们的小菜园。

我和老伴一有空就会到楼顶上打理我们的“小菜园”,或松松土,或浇浇水,或除除草。每次到楼顶上晒衣服,晒好后也不舍得马上就下来,总要到“小菜园”待一会,欣赏欣赏我们的“杰作”;观察观察种子的发芽和生长情况;和“小菜园”亲近亲近。期待着我们的劳动果实尽快地呈现在眼前。“小菜园”成了我们的精神家园。

渐渐的,移栽的葱蒜和野菜支棱起来了;各种蔬菜也陆续长起来了,有小青菜、菠菜、香菜、茼蒿、韭菜、空心菜、油麦菜、苋菜、大头青、生菜、辣椒等。“小菜园”成了绿色的花园。现在每天晨起做操就在“小菜园”旁边进行。这里空气清新怡人,景色清爽宁静,一抹浓缩版的田园风光,既养心又养眼。

老伴掐了几把蔬菜,做了炒菠菜、凉拌生菜、青菜鸡蛋汤等家常菜肴,既美味可口又绿色无公害。看着孩子们吃得津津有味,老伴美滋滋地说:“自己家种的菜吃着真香”。大家一边吃着“放心菜”,一边有说有笑,这是多么温馨的画面啊。画面里有成就感;有收获的喜悦;有回到小时候在农村生活时的感觉。

管理“小菜园”需要付出劳动的辛苦,但同时也能收获劳动的快乐。“小菜园”是我退休后“投资”的第一个“项目”,“小菜园”是我和老伴的诗与远方。

图片/网络

作 者 简 介

张义军,安徽寿县人,现居芜湖。退休赋闲,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