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望安山文学】张家江||杨家楼上观古今(散文)

 望安山文学 2024-03-28 发布于福建
     点击上面蓝字“望安山文学”关注我们,谢谢!


杨家楼上观古今
文/张家江(河南)


进入三月中旬,正值“惊蛰”,又逢“出九”,大地回暖,阳光和煦,趁着走亲访友时机,我来到了商固两县的马岗汪棚白塔集三乡交界处古村落杨家楼。

 

杨家楼位于固始汪棚乡最西隅,属该乡叶岗村境,东距乡镇中心40华里,处两县马岗沈营、汪棚叶岗、白塔集李湖村的毗邻处,为丘陵山区。
杨家楼之所以闻名,首先是其地理位置,扼守汪棚西大门,只一条公路与马岗隔河相望,须经船只往来,也是汪棚通往商城的必经之地。这里历史上连接商固两县,大革命时期属鄂豫皖苏区的组成部分,发生过有历史意义的红色故事。二是其地境的石山嘴子,面积不大,却为两县交界唯一的一座裸露于外的玄武岩石山,属地质时期岩浆上升喷出地表凝结形成的岩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至八九十年代的近半个世纪里,各级大兴修建水利之风,县乡村为了修渠挖河筑路,急需大量的岩体构筑桥涵斗闸坝等工程体系,不惜动用专业力量与各种交通工具,包括三河往流等多个乡镇,不顾路途劳顿之苦,均集中此地爆破取石,甚至常年驻守山岭。三是杨家楼紧临灌河,历史上在此建设叶岗电灌站工程,以解决沿岸的干旱问题。同时,还利用河岸沙土淤积的优势,几代人延续建设西河林场等,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石山嘴子,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里全民掀起农田水利建设高潮的时期,为两县人民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石山嘴所处西北角是一座裸露的岩石山,此山以杨家楼地境内的西北山顶为龙头,向东南绵延十多华里为龙尾,但这些龙尾的岩石却深藏地下。当初这西北部的龙头高于地面三十多米,呈龙头饮水之状(灌河之水),确切地说,这处山嘴南北长500多米,东西宽200多米。早年山上松竹林木茂盛,草木繁密,各类动植物生长活跃山间,青山葱茏,风景优美。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与几位朋友曾路过一次石山嘴,当时西北角上的石块被开采的不太多,仍高耸入云,上有繁茂的松林草木,呈龙头开口之状,故名。我们当时沿西北角登上石山,因是路过,上下山也就是三十多分钟时间。
当地村民说,历史上灌河紧环石山西脚蜿蜒北去。若干年前,有一次大水过后,自上游冲下一块石碑,上有文字与影像,当地潘姓居民召集众人将石碑立于石山之上,并捐资建筑庙宇一座,取名“石小庙”,以求百姓平安,不再遭涝旱之灾。且在每年农历三月十六日开始,连续几天在庙前的开阔地上逢会,当地两县三乡的民众纷纷赶来,在此聚集,进行农贸交易,还请有戏班,敲锣打鼓,说书演戏,热闹非凡。至今庙前仍挺立三株百年苍松,见证着历史的沧桑。后来河流改道西移300米左右,印证了“三十年河东”的道理。

 

1985年季夏,固始县委党史办原副主任黄明远同志,征得当时县委党史征编委同意,组织草庙、郭陆滩、汪棚三乡镇党史工作专干,组成调查组,深入固商边境乡村追寻当年健在的老人,就有关历史专题翻山越岭进行调访征集。当深入到叶岗老胡集等地时,走访了当时已80多岁高龄的郭汉青、卢正富、胡四海等人,他们以亲身经历给我们讲述了1930年春夏发生在杨家楼石小庙附近的历史一幕。
位于杨家楼之西北约一公里的叶岗电灌站工程,是提灌河之水浇灌东岸沿河诸村的田地,以彻底改变祖辈人“守着灌河无法灌”的令人伤怀的历史。
此工程筹划于1988年春,属当时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项目固始县重点工程之一。该工程经上级审批后,当时总投资40多万元,设计开挖电灌渠8.2华里,动用土石方27.14万立方,维修各类建筑36座,硬化渠首水道400米。建成双排座抽水站一座,从湖北武汉购装机两台,电容量110千瓦,抽水量0.8个。
工程分两步进行:第一期,从1988秋冬开始,动员组织该区7个村5600多名民工,用40多天时间,完成8.2华里20万方的抬水渠工程,接通东来的梅山南干与鲇鱼山东干渠系,形成东西互达的灌溉网络。计划覆盖西部7村86个村民组240个自然居落的2.3万亩土地。可增加蓄水160万立方,增加旱涝保收田5000多亩,年增收粮食300多万斤,增加农副产值百万元以上。第二期,从1989年3月始,完成400米硬化渠道,站首泵房,进水池,输电线及抽水装机任务,确保1989年十月全线通水,把历代人的夙愿变为现实。
但是至两千年后的多年来,由于诸多原因,农水工作无人过问,疏于管理,致使电灌站泵首机房门窗损坏,水泵部件多被盗走,泵首大型钢管淤封于泥土之中,电缆线不翼而飞,400米硬化渠到处裂缝不得维护,叶岗电灌站后期处于全面瘫痪状态。
当前中央及各级组织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庞大的综合工程,当地人民祈盼尽快修复电灌站工程,未雨绸缪,在面对未来不可预测的极端气候的条件下,充分发挥其灌溉功能,为群众排忧解难。
就在电灌站旧址靠北的河流上,12座钢筋水泥桥墩正巍然屹立于河床之上,这是为改善两岸马岗汪棚两乡历史上因河阻隔的交通环境,而正在建设中的汪棚叶岗通往马岗沈营村的公路大桥,目前正待两岸公路贯通后运送石板铺装,即将迎来两乡甚至两县交通史上里程碑式的历史时刻,通车后将大大便利两岸人民的交通经贸往来,为两岸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叶岗村原老书记丁文敏同志,家住杨家楼,属全乡唯一的少数民族支部书记。他勤勤恳恳,艰苦创业,一心为民,当时县委都知道汪棚叶岗村有位老书记“丁老闷”,工作中少说话多做实事,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还有老村长蔡光玉等一批这样的优秀基层干部,为当地的发展进步做出了默默的奉献。
而今,漫步杨家楼乃至叶岗老胡集一带,青山吐翠,春水荡漾,灌河两岸芳草萋萋,绿树环绕,住房整洁宽敞,交通便利,人们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升!正如亲友所言,这里有许多城市享受不到的内容,无噪音,无污染,菜粮无公害,耳听群鸟啁鸣,目及青山碧水,吸新鲜空气,赏天蓝地绿,闲来种花植树薪菜园,忙后稻谷飘香粮满仓,身于世外桃园,胸怀天下世界,心旷神怡,胜似仙境。其之所言真切地代表了当地百姓的心声。
杨家楼的山与水、天与地,杨家楼的绿色林场和电灌渠工程,以及其境域的跨河大桥公路交通等,绝不亚于一个风景名胜之地。
现今,这里的干部群众正精神饱满、信心百倍地朝着乡村振兴与建设新农村的金光大道上阔步前行!
                                                                           2024年3月16日                           
作者
简介
策划:耕文;主编:非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