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众号更文,只为每天怒赚几分?快别逗了,3月份的电费还欠着呢!

 一寸书 2024-03-28 发布于上海

我一直以为,自己以前很少在工作以外码字,纯粹是因为懒惰不上进,直到读了几页《Wonder》,才想到可能还有一层别的障碍。

这本书暂时还没有中文译本(应该很快就会出来,而且很有可能成为另一本畅销书),所以书名还没定,有人译成“惊奇”,有人译成“好奇”。书的作者是美国耶鲁大学认知与发育实验室主任、心理学教授Frank C.Keil。

在这部著作的第六章的某小节,Keil提到了一个关于“毁灭性的奖励”的话题,让我有了点小小的感悟。

01
你的爱够你发电吗?

都说做一件事,包括公众号更文,变现才有持久的动力,人不可能永远为爱发电。

说实话,不是我想杠,而是很多事都有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

有没有想过,不能为爱发电,有可能也是因为还不够爱呢?就像无数人说自己爱读书,是真的爱吗?有多爱呢?你每年真正读了几页书呢?

就连我自己,也不敢说有多么热爱读书。毕竟读的也确实不多。

俗世里我们难得有片刻的安静,就那么一点自由的空间和时间,还得抛开各种杂念,像圣人一样戒骄戒躁,专心扎进书本里,谈何容易?何况比读书有趣的事情可真的太多啦!

吃喝玩乐不香吗?刷视频没乐趣吗?明星娱乐八卦不比小说更好看吗?(最近全民福尔摩斯,关于凯特王妃的阴谋论我也追得不亦乐乎……)

当然,也不排除有人真能将兴趣爱好与搞钱完美结合在一起,但以我的经验,很难有那样的“完美”存在,总是要有所牺牲,有所迁就的。因为一旦为钱做什么事,就很难不受到钱的制约。

02
多做“不赚钱”的事

我也希望只赚让自己“快乐”的钱,只做真心觉得有趣的工作。然而实现起来总是挺困难。

像我这种以写为职业的人,长年的经验和潜意识不断地告诉我,码字是和“钱”挂钩的。一旦没了金钱的激励,我就几乎不动笔了。偶尔想起要写点什么,也总是难以坚持。这样下来就造成一个很尴尬的后果:到了今天这个岁数,一直还没有过真正属于自己的,拿得出手的作品。

我制造过大量商业性的文字,但那些文字写就写了,写完就与我无关了,顶多只能作为下一次工作的背书。而作为一个可能的终身写作者,积累自己工作以外的作品是极为重要的一件事。

当然,我绝不否认钱的重要性。

即便现在,一份高稿酬的工作摆在我的面前,我大概仍然不会say no。赚钱不可耻,如果你想写10w+,努力去模仿那些爆文,也一样无可厚非。我只是想说,有时候,往往表面上不赚钱的,或者说短期内看不见利益的事情,或许才是最重要的。

03
有毒的奖励

我们一般认为,奖励会让人做事时更有动力。

真的是这样吗?

Keil却说,经过数十年的研究表明,明明是出于好意的积极奖励有时反而会削弱动机和兴趣,尽管这个实验结论看上去有些自相矛盾。

将近50年前,斯坦福大学的马克∙莱珀(Mark Lepper)及其同事曾经发表过一系列相关论文。

他们邀请了一些学龄前的孩子参加实验。这些孩子被带到一个在幼儿园里没有去过的房间,被分为三组。

第一组孩子被告知,如果他们使用一套新颖的马克笔画出漂亮的画,就会获得“优秀玩家”奖。活动结束后,全组孩子都得到了奖励。

第二组孩子只是被请来玩马克笔,并没告知他们有奖励,但在活动结束时,所有人都得到了作为惊喜的奖励。

第三组也和第二组一样,只是他们既不知道有奖励,也没收到任何奖励。

可是当孩子们回到教室里,马克笔再次出现的时候,三组孩子的表现却很有差异。

第一组孩子的积极性下降得厉害。他们本来很喜欢用马克笔画画,但是现在却开始刻意回避马克笔了。但是第二组孩子却与第三组相同,用马克笔的比例反而要比第一组孩子高得多。

并非画画没意思,奖励不够诱人,而是画画的时候老在想着有奖励,这件事本身大大降低了画画的乐趣。换句话说就是,孩子容易将做事的动机归因为有奖励,而不是自己本身对此感兴趣。或者如Lepper所说,“把玩变成了工作”

04
拖延症病因之一

《Wonder》中的这个例子让我突然想到,为啥很多可以“玩”的事情,我们明知有益处,但就是迟迟不愿去做,会想各种理由拖延。我自己就一直都有这个问题,不光是在写作上。

因为一旦和利益挂钩,事情本身的乐趣就大为失色,爱好突然沦为苦役,自由探索变为“计件工作”。

例如我现在之所以很少再约书写评,就是因为免费得来的书反而读得不那么热切。为了在规定时间内草草交差,阅读质量也会大大降低。这种事情相当考验我“叶公好龙”式的读书爱好。因为时间一长,读书这件事就会变得越来越没意思了。

刷到一些读书主播,也说过类似的情况。他们一旦开了直播,就有许多出版社主动赠书。然而杂七杂八的书太多了,反而读书动力不足,时间一长,过意不去,干脆主动拒绝了。

Keil说,孩子们可能会把奖励与课堂上那些不太令人愉快的,实际对学习没那么重要的事情联系起来,比如保持教科书的干净整洁。这些事遮蔽了他们天然的好奇心。

对成年人来说,何尝不也一样呢?

奖励会破坏我们最初自发的兴趣。如果兴趣足够高,即使没有奖励,或许原本也可以做下去。在这种情况下,奖励的危害性是最大的。

按我的理解,可能奖励的激励作用顶多只是短期的,还特别容易让人忘记初心。你会分不清曾经只是因为喜欢才做一件事,还是为了利益才做一件事。

05
愿你勿忘初心

过去那些年,我早就忘记了写作的原初状态——写作其实很简单,就是想到什么,写就行了!不用去想写得好不好,更不要去想它能为你带来什么。我手写我心是唯一需要记住的准则。

但不管怎么说,“毁灭性的奖励”毕竟只是心理因素。凡是心理作用,似乎就好像总归能有办法“克服”。Keil也承认,总有孩子可以不理会成年人所施加的这种负面影响,继续保持对于科学探索的热情。

我现在尽可能多地写些不赚钱的文字,不去跟风迎合,不也是在主动跟原有的恶习抗争吗?我不会过度关注点击量和收益,因为阅读和写作目前已经变成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是做得仍然远远不足,需要继续努力。

有时候,做一件事的本身就已经是使自己受益的过程。比如阅读和写作就都有纾解情绪,稳定内核,助人成长等作用。公众号更文,也是在为自己的文字和心灵找一个安放之所。

如果单纯为了钱,恐怕很难做个长期主义者。

因为一旦钱没了,少了,你都会动摇或放弃。尤其是,最糟糕的情况是,你有可能一分也赚不到,虽然一分不赚也挺难的,因为平台都在各种鼓励。昨天看了一下我的某百,如此不上心经营,总收益也有2k多了。

总之,愿我们都能做一个不焦虑的长期主义者,坚持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不管从哪个年龄开始,都不算太晚。

————同名好书————


都看到这里了,

点个免费的“赞”“在看”再走呗~

想要学习更多高效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可以点击“原文链接,了解百家付费课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