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黎里古镇——江苏东部游之三十

 贵州游侠 2024-03-28 发布于贵州

江苏东部游

                                                贵州游侠

                                       三十、黎里古镇

一来到黎里古镇,就看到了一座古三孔石梁桥,两侧有石栏。

  

  

  

  

      右前方转角有高封火墙,两道呈九十度的封火墙之间是一座呈三折的二层木楼,一层有外走廊和美人靠。

  

  

      不远处还各有一座单孔石拱桥和小石梁桥。石拱桥叫做“青龙桥”,这座桥的桥匾、龙头、拱券为武康石,桥身为青石,桥面则为金山石,桥中央有已经模糊了的石刻图案,桥拱旁有四个石龙头,下有对联。

  

  

  

  

  

  

  

  

  

桥头的石碑介绍:黎里市河全长1859米,两岸共保留石驳岸3718米,河埠256座,系船石254颗,现存较完整的古石桥有青龙桥、迎祥桥、道南桥、梯云桥、进登桥、清风桥、望恩桥等,其大部分重建于清代。沿河旁街道前行,也是有屋檐的,地面铺设着石板。

  

  

前行不远有一座天主教堂,此时正处于闭门休息时间,我拍了几张外景照片后继续前行。景点牌显示:黎里天主堂建于1903年,是中西合璧的建筑。

  

  

  

往前走,对岸有一座单门石牌坊,这边路上有屋顶遮盖。

  

  

不远有一家餐馆的后屋,挂满了香肠和风干的鸡鸭。

  

  

再走,有一座高高在上的三孔石梁桥,桥上有石柱和木栏杆,这座桥就叫做“迎祥桥”,分别有6级和17级阶梯,明正统五年修建。

  

  

  

对岸房屋之间也有一座单门石牌坊。旁边两栋二层楼都很窄却很精致。

  

  

  

前行对岸几乎家家都有下到水边的阶梯,既可以到水边洗衣服,也是上下船的码头。

  

此地有一种小食品,叫做“油墩”,是用糯米面包裹豆沙馅做成圆柱形,然后油煎,我买了一个,感觉一般。

  

到了天主堂开门时间,我就往回走,看到果然开大铁门了,就围着走了一圈,但礼拜堂仍然没有开门。窗子都是各种颜色的花玻璃。

  

  

  

  

  

继续前行,从有屋顶的河边道路走过。来到了又一座石拱桥旁,这座桥叫做“道南桥”,单孔,康熙50年(1711年)始建,光绪23年(1897年重建),桥面有“五蝠捧寿”图案。

  

  

  

  

  

再走,有“协源米行”,里面按旧时的模样布置,牌子上有11种米售卖,但其中一种“暹逻米”不知道是什么样子。

  

  

前方又有一座高高在上的石梁桥,看来历史上这条河经常有高大的船只通行。这座桥叫做“梯云桥”,石碑上的字迹已经大部分消失了,看不到桥的其他信息。

  

  

街上有一种食品售卖,名为“大肠套小肠”是将数根小肠填入一根大肠内,煮熟后切成厚片。

  

前面又出现了一座单孔石梁桥,叫做“进登桥”,明嘉靖7年重建,后多次整修重建。在江南古镇中,多次看到石桥都有“重建”字样,后看到介绍:都是用竹筐里面放置石块作为基础,然后在上面建桥。因此我认为在若干年后竹子腐烂,基础就会不稳,继而倾斜或部分沉降而导致桥倒塌,不像川黔地区建桥都是在原始石河床上,因而坚固。

  

  

  

一间房屋内布置成“黎里区公所”,旁有牌子介绍:1949年 4月土匪胡伯龙攻击黎里,中共黎里支部紧急部署,击溃了土匪的进攻。

  

  

  

  

对岸有“苏州徐悲鸿艺术馆”。

  

我走过桥,进去参观。室内有徐悲鸿半身塑像,生于1895年,卒于1953年。

  

抗日战争时期,徐悲鸿先后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举办了五次义展,将卖画所得全部救济祖国难民。他的义举激发了当地华人、华侨的爱国热情,他们踊跃捐款买画,支援抗战。

1953年徐悲鸿逝世。按照他的遗愿,夫人廖静文女士将他的作品1200余件以及他一生节衣缩食收藏的唐、宋、明、清及近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1200余件,画册、碑帖1万余件全部捐献给国家。

1950年 4月中央美术学院成立,徐悲鸿就任院长。

1949年,讨论国歌时,徐悲鸿提议使用“义勇军进行曲”,获得周恩来的赞许,毛泽东一锤定音,决定使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

展厅中有多幅徐悲鸿的画作。

  

  

  

  

前行一座“鼎新桥”出现,是一座不算大的单孔石拱桥。

  

再行有一座戏楼,戏楼前面有一座简单的单门石牌坊。

  

  

前面还有一座三孔石梁桥,名为“大陵桥”,由于桥的介绍都是在石板上喷印的,所以大部分都已经褪色无法看清了。戏楼、石牌坊、大陵桥与对岸的街巷在一条轴线上,对岸的街巷上方有一座精美的木制过街楼。

  

  

在附近有一条“庙桥弄”,较为狭窄,是一条明弄(可以看到天的弄巷)抗日战争时期,一天两个人相对走过,一个是跨着手枪的日本兵,对面走来的是手拿酒瓶的高个子年轻人,交身而过的一刹那,酒瓶嘭地一声,重重地砸在日本兵的头上,日本鬼子应声倒地,年轻人取下手枪,快步离开,从此日本兵再也不敢在黎里单独行动了。

  

  

附近有一座大院,名为“承裕堂”,为民国法官蔡寅旧居,其曾加入同盟会,袁世凯称帝时,蔡寅与黄兴一同宣布江苏独立,后担任江苏省代理省长,他历任宁波地方检察厅检察官、沪军都督府军法司长、南京政府浙江省第一分院院长。他将自己的书斋取名为“四铁斋”:铁肩、铁面、铁骨、铁笔,体现了他的品性坚贞。可惜不能进入参观。从承裕堂旁边的路向后面走去,右侧也有一座大院,是“周宫傅祠”,系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旁边的墙上有“吴江崇德教育馆”。

  

  

周宫傅祠是祭祀清朝大臣周元理而建的专祠,其官至工部尚书,他敢于替下级说话,对百姓负责,修水利,饬农功,富有成效。乾隆皇帝称其“品行端正,为官称职”。《清史稿》称他“治举大体,泛爱兼容”。走进祠内,被拦住了,说要购票,但这里不能购买,要去镇边的“游客中心”去买,我已经走了这么远,没有力气再走一趟了。

  

  


  这是一座非常大的院落,里面起码有四进大殿。其外墙上爬满了各种颜色的“爬山虎”。

  

  

走回主街,行走中看到有许多通往房屋深处的狭窄巷道,这种巷道顶上有屋顶遮盖,暗无天光,因此叫做暗巷。墙上会有许多放置油灯的凹槽。

  

  

  

  

一座四柱三门石牌坊出现在路旁,上面有“乐善好施”金色大字,两旁有两幅对联。此牌坊较为简单,其后面的房屋围起来进行修缮,不能进入。

  

再往前走,有一座二层木楼,是“张应春革命事迹陈列馆”。

  

张应春清光绪27年(1901年)出生于黎里镇葫芦兜村,后先后就读于私塾、初小、高小和上海女子体育学校,毕业后担任过中学体育教师。

1925年,在张应春的竭力倡导下,黎里镇创办了暑期女子学校,她被公推为主任教师,负责教务。1924年加入了国民党,开始走上革命道路。后当选为国民党江苏省党部执行委员兼妇女部长,发动,领导妇女反帝、反封建,并与国民党右派作坚决斗争。1925年秋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柳亚子等的协助下,在上海创办了《吴江妇女》(月刊),任主编。积极推动妇女解放运动,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张应春被捕遇难。

  

展厅内还有黎里地下党活动的介绍和“民革苏州市委员会”的介绍。

过河往回走,有两座呈九十度相连的石拱桥和石梁桥,石梁桥名为“登瀛桥”明永乐20年建石桥,清道光2年(1822年)重建。旁边的石拱桥叫做“鼎新桥”,我此前在对岸看到过。

  

再走,有“柳亚子纪念馆”,所在馆舍系清乾隆时期直隶总督、工部尚书周元理的故宅“赐福堂”,建于1773年至1781年,建筑群前后六进,占地面积2603平方米,建筑面积2862平方米,有101个房间。1922年至1927年,爱国诗人柳亚子先生租住于此,从事革命文学活动。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厅内有柳亚子先生半身像,字是邓颖超题写的。

  

大厅中有“赐福堂”大字,室内有精细的木雕家具和高档的瓷器。

  

  

后院房间门上有“柳亚子先生故居”蓝色大字。内有牌子:“柳亚子先生生平展——向光明”。后有柳亚子全身塑像。

  

  

柳亚子16岁时就十分崇拜梁启超和龚定庵。给柳亚子影响最大的是卢梭的《民约论》(今译《社会契约论》),他自谓“亚洲之卢梭”。后来在吴淞口的外轮上,会见了正在谋划革命的孙中山。1923年12月柳亚子以同盟会会员的资格,加入了国民党。1925年8月柳亚子当选为江苏省党部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宣传部长。1926年1月柳亚子当选国民党第二届中央监察委员。5月15日,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开幕,蒋介石提出“整理党务案”柳亚子同何香凝、彭泽民当场奋起抗议,柳亚子激怒地公开骂蒋介石为“新军阀”。

1927年 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南京国民政府成立,通缉令开列中共党员及国民党左派人士193人,柳亚子列名21。在逮捕柳亚子时,柳亚子藏身于夹壁墙内,得以脱险。

柳亚子曾在中国革命处于低潮时期的一首诗中将“孙中山和毛泽东”称之为中国的两列宁。还在另一首诗中写道“平原门下亦寻常,脱颖如何竞处囊。十万大军凭掌握,登坛旗鼓看毛郎”,显示了先生敏锐的政治观察力和准确的预见性。

  

  

  

上海沦陷后,柳亚子自题寓所为“活埋庵”,开始研究南明史,完成了四部重要著作。

国民党五届八中全会决议,以“违反国策”罪开除了柳亚子的国民党党籍。

解放后,柳亚子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

1958年6月21日柳亚子在北京逝世。

1981年首都各界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大会上,柳亚子被列为33位辛亥革命时期风云人物之一。

走出柳亚子纪念馆,继续前行,到达“问心堂”,这里曾是黎里镇最著名的中药铺,问世于清同治10年(1871年),前店后坊。据介绍:第一进为中药店堂,第二进平厅为办公室,第三进楼房及东西厢房为药材仓库,总面积370平方米,后面建有几排平房,用于煎药、晒药及制药,并辟有药园种植药材。现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这里也没有开门。

  

在中心街,有一座二层木楼,这里俗称“王三房”,临街三开间,后面还有三进,为晚清建筑,1903年王倪芝创办“求我蒙塾”男女生兼收。现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往前走, 街道两侧的屋檐连接在一起,成为了不会淋雨的街巷。路旁有“东圣堂”、“江南民俗博物馆”及“万云台茶馆”我都没有进去。

  

来到车站,向驾驶员询问到乘坐他的车可以到达平望镇,那里有车去震泽古镇。

(游览日期:2023年11月24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