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情世故及社会运行的实质

 siyu1516 2024-03-28 发布于河南

很多人读了几年书,就觉得人情世故不重要,学历才重要;等毕业工作了,又觉得专业和行业很重要;等到工作十年后,才发现父母及家庭背景很重要;再往后,就会觉得人情世故很重要。

那么为什么人情世故为什么会成为社会运行的很重要的存在基础呢?或者说,人情世故的本质是什么?社会运行的实质是什么?

优胜劣汰是社会血淋淋的现实,但还算不上本质。社会运行的本质应该是“交易”!或者说是资源互换,但交易这个词比较好,因为足够现实和简单理解。

交易,有买卖双方共同存在;也就是供给和需求同时存在,才会有交易;否则,毫无意义。

如果你很努力很刻苦花了二十年去提供的供给。而市场不需要你提供的产品,或者说,觉得你这个产品性价比太低,那么,你的努力对于市场而言不值一提!

再举个例子,一个公司给一个员工开工资,很多人以为是工资高的的提供的价值高,工资低的人提供的价值低。

哈哈,这种屁话一听感觉蛮有道理,其实毫无用处。

一个人的价值如何量化?如果不能量化,又如何评价两个人的价值高和低?逻辑上就讲不通。

那依据是什么呢????

是稀缺性和必要性以及可替代性。也就是供给和需求双方力量的博弈!

建筑工人为什么在中国工资不高?而在美国和欧盟很多地方工资很高?这不就是他们供给太少吗?

我老婆经常抱怨说,她每天上班忙死了,有时候上个厕所都没空;每天还有各种邮件要处理。可拿的工资却比一些看着很闲的人少了一半?为什么?这公平吗?

嘿嘿!公司招聘测试人员或者一般性的试剂工程师。投放一个岗位一周后能受到一百个申请人。请问,这个时候公司怎么可能给你高工资呢?!

但,公司招聘技术专家或者总经理,一个岗位需要半年的时间筛选和面试才能招聘到一个合适的候选人,工资能低吗?

在学校里,很多人都是朦朦胧胧的,只知道考试不挂科,然后考研、考编才是终点。毕业后发现自己身上没有企业需要的技能水平;可很少有企业或团队愿意给你机会,培养你,提升你。因为,企业要控制成本!所以,对于很多从农村来的赤手空拳的学生而言,毕业后,太专业的事干不了,只能做专业性要求不高的工作。如,文职类,基础类,教育类,销售类等等吧。

说到这里,顺便从供需的角度来看下教师这个行业。我见过很多人在企业混的不好,甚至可以说很惨,只能回家考教师编等。等他们考上了又抱怨工资太低?!

呵呵,如果说一个市每年招聘100个教师,能有2000个人去报名。1:20的比例,这种供需理论上只会导致价格下跌才合理。而且,学生越来越少,也就是需求会越来越少,没有涨价的基础啊!

即使从货币供给的角度来看,地方财政也是又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刻。更没有上涨的基础。理论上,应该出清才合理。

但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补贴教育是政治任务。所以,教师这个群体不至于瞬间被击穿,否则,如果是完全市场经济,可以想象供给和需求倾斜这么严重,货物的价格会遇到瀑布式下跌。

所以呢,如何让这个市场给你更高的估值,不是说勤奋和努力就行。而是要提升你的稀缺性和必要性。

再绕回来说说人情世故和供需关系。人的活动才是社会,不是猪狗活动,也不是机器人的活动。人都会面临公私之分,都有情感,都会报恩。这不就是交易吗?只是这种交易不一定是金钱而已。

最后再重复一次,你提供的东西有没有价值不是由你来决定,而是由需求方决定的!

你的大学试卷成绩能考100分,可让你实操的时候,你无法上手,教了一周还是不会。

你提供的是考试做题的能力,企业需求的是实操动手的效益,结果会怎么样呢?只能说明,你不适合企业打工却适合在学校当老师,教学生考试去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