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到中年:遇事沉住气,办事压住火,成事稳住局

 布衣粗食68 2024-03-05 发布于湖南

中年的人生,就没有“容易”二字。

如何把不容易的生活,过得容易一点,这是中年人必须思考的问题。

与其是各种事情之中,骂骂咧咧,困惑不已,不如主动担当,打破当下的格局。

总要记住,慢慢来,守得云开见月明。

01

遇事沉住气。

晚清名臣曾国藩出道没多久,就被委以重任,咸丰帝派他去对抗太平军。

咸丰三年,太平军攻击长沙、武昌,又进入湖北、安徽,如燎原之势。

曾国藩虽然积极应对,但是手下的湘军磨砺不够,在江西和太平军对抗的时候,就失败了。

另外,他的老师吴文镕在山东一带,遭遇了太平军,写信向他求助。

曾国藩知道,若是马上和太平军对抗,败局是肯定的,不如等一等,“磨刀不误砍柴工”。

“此时局势,南北两省皆以坚守省会为主,不必轻言剿之一字......”曾国藩回信给吴文镕。

没有曾国藩的帮助,吴文镕兵败黄州。

紧接着,咸丰传话给曾国藩,希望他马上出兵:“现在安省待援甚急,若必偏执己见则太觉迟缓......”

多种 压力之下,曾国藩仍旧不出兵,而是抓紧时间练兵。

到了咸丰四年,曾国藩发表《讨粤匪檄》,接着一步一步打败太平军,立下汗马功劳。

回头看曾国藩的胜利,如他自己说的一样:“唯有一字不说,咬定牙根,徐图自强而已。”

很多时候,我们喜欢赶鸭子上架,结果是摇摇晃晃,难免要掉下去。

若能沉住气,还能有厚积薄发的可能。

北宋苏轼,写了一篇《黠鼠赋》,说夜里听到老鼠在窸窸窣窣,后来大家到处寻找,发现一只死老鼠。

就在大家麻痹大意的时候,老鼠忽然活过来,一溜烟就跑了。

以此,苏轼感悟到:“汝为多学而识之,望道而未见也,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

老鼠沉住气,因此逃脱了追捕。同样,苏轼经历了乌台诗案之后,人生进入低谷。沉住气,在地方积极工作,也研究美食、写文章,终于成为了一代文豪,也兼顾美食家。

人要上升,第一步不是迈开腿,而是往下沉。就像树木要长大一样,第一步是向下扎根,而不是使劲发芽。

寒窗十年,一举成名天下;台上三分钟,台下三年功。说的都是沉住气的道理。

02

办事压住火。

有人说:“生气,都是以愤怒开始,以愚昧结束。”

确实,一个人在气头上,办事肯定是急躁的,不安的,冲动之下,就会搞砸。

有一段时间,广东湛江徐闻的“奔驰车加塞”事件,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一大批车,徐闻港排队进港坐轮渡时,来自河北保定的奔驰车主王某,因为争先恐后,和邻车发生矛盾。一怒之下,王某下车,挡住对方的车,然后挥手砸了对方车辆的引擎盖及辱骂。

一件很平常的事情,结果导致王某被处罚,得不偿失。

我们可以发现,一次发火,可以引发多种结果,但是每一种结果,都没有把事情办妥。

其一,火气来了,就会和别人对抗,产生言语或者肢体冲突,从而两败俱伤。

其二,管控不到自己的言行,出格的行为,会被社会谴责,甚至做违法乱纪的事情。

其三,自己愤怒了,也会波及到家人和家庭。人到中年,自己是一家之主,还遭遇了灾祸,家人是不会安宁的;若是自己垮下去了,那就是家庭的顶梁柱倒塌了,难以想象。

做人,可以压住火,情况就不一样了,事情也好办了。

我的朋友小张,说过这样一件事:他开着大货车上高速,因为车辆很多,有一个女司机,怎么也挤不上。

女司机灵机一动,散烟给小张,希望小张让一让。

很快,小张让一步,女司机也顺利上高速。

一个小举动,处理了事情,也没有引发矛盾。或许事后,还会留下很好的印象。

记住,办法总比困难多。

但所有的办法,都不是在火气来的时候想到的。

冷静下来,哪怕是三分钟,都能让人产生智慧,减少麻烦。

03

成事稳住局。

一件事,办妥了,是不是你会洋洋得意呢?

一段时间,你赚了一大笔钱,是不是会炫耀一番呢?

人到中年,最难得的是“喜而不语,苦而不言”。遇到大好事,也不要张扬,而是保持低调。

培根说过:“好炫耀的人是明哲之士所轻视的,愚蠢之人所艳羡的,诌佞之徒所奉承的,同时他们也是自己所夸耀的言语的奴隶。”

在职场上,自己办好了事情,应该马上说:“这是上司决策很对,是同事通力合作的结果。”

在家庭里,自己有钱了,要感谢爱人的支持,同时不要告诉所有的亲戚朋友,要知道,很多熟悉的人,嫉妒你富有,嘲讽你穷困。

在社会上,做了 好事,也不要别人感谢,不要索要回报。帮助人,诚心诚意,这才是自己的好形象。

人生的发展,今天的成功,其实是明天出发的起点,来日方长。

04

有句话说得好:“当过去使你发笑的事情,现在却只能使你微笑,你便步入了中年了。”

人到中年,最需要的是稳中求进,冷静思考,也要有卧薪尝胆的毅力。

你不再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状况,你是家庭的脊梁,社会的主力军,责任在身。

一件事又一件事,接踵而至,但是你不急不躁,总能心想事成。

凡事慢慢来,是我们应有的智慧。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