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小人欺负时,不必翻脸,要学会刘伯温的4种回击方式

 布衣粗食68 2024-03-28 发布于湖南

对付小人,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很多人在遇到小人的时候,会愤怒,甚至做出冲动的行为,要么两败俱伤,要么自己进一步被小人碾压。

聪明的人,总是懂得“来日方长”,不急着翻脸,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给小人狠狠地一击,并且能够消除后患。

明朝开国功臣刘伯温,本是元朝末年的官员,被高安县一些豪绅地主打压,又因检举监察御史职,被很多大臣为难,不得不隐退。

经历了多番折腾,刘伯温辅佐朱元璋,功成名就,还写下《百战奇略》,记录克敌制胜的方法。其中有几句话,用来对付现实生活中的小人,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01

“未战之时,先料敌将之贤愚,敌之强弱,兵之众寡,地之险易,粮之虚实”:搞清对方的情况,便于精准打击。

东汉末年,曹操和袁绍对峙,官渡之战爆发了。

曹操很担心失败,因为自己的兵力相对较少。

一筹莫展的时候,谋士许攸告诉曹操,袁绍的粮草都是乌巢,只要一把火烧掉,就赢了。

果然,官渡之战的转折点,就是“乌巢的一把火”。

许攸对袁绍的布局,了如指掌,这就是取胜的根本。

我们对付小人,若是不知对方的实力,就会心虚,失败的可能性很大。

因此要压住火气,保持表面上的和气,和对方继续交往。并且多番观察,打听,彻底摸清情况,再做打算。

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薄弱环节,就是有铁布衫之类的功夫的人,也有“软弱的气门”。打击人家的气势,就在打击人家的弱点。

02

“凡与敌战,须要选拣勇将、锐卒,使为先锋,一则壮其志,一则挫敌威”:找到自己的优势和对方的弱势,避实击虚。

发现小人的弱点之后,我们还不要马上就去打击。也许人家的软弱点,都比你更强大呢。

生病的大象,和强悍的蚂蚁,对比一下,就知道差距了。蚂蚁还是不能轻举妄动,否则被踩一脚,不是闹着玩的。

当然,蚂蚁可以悄悄爬到大象的耳朵里,啃咬一番,大象就乖乖就范了。

蚂蚁有力的嘴,和大象的耳朵对比,蚂蚁反而会更胜一筹。这就是避实击虚,一技之长,攻人之短。

一个人,是脚步力量更大,还是手的力量更大;在工作中有哪一方面的特长,在哪些领域有优势,这就是自己的强势。一旦用起来,小人也会闻风丧胆。

03

“凡步兵与车骑战者,必依丘陵、险阻、林木而战则胜”:积极借助社会的正能量,压制邪恶的小人。

俗话说:“世上还是好人多。”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朱元璋带着义军,占据半壁江山。

1367年,朱元璋安排刘伯温做太史令。这一年,百姓都遭遇了干旱,民不聊生。

刘伯温建议,积极处理冤案,为受罪的百姓平反。并且建立制度,防止地方滥杀无辜。

一批囚犯在被处决前,刘伯温要求刀下留人。

接着,老百姓都欢呼,很多地方的首领,带队归降朱元璋。第二年就建立了明朝。

这就是“劝君买善”的典故。也说明一个事实,依靠群众的力量,是肯定要赢的。

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

我们作为普通人,不能得到天下人的爱护,但是可以积极帮助弱者,照顾身边的同事,和朋友、亲戚联系更加紧密。

你有了一个正能量的圈子,小人也就会害怕你。毕竟,小人是没有办法对方一个群体的。

想一想,你的周围都是好人,那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保护层”,而小人只是乌合之众,自然会无法和你对抗。

04

“凡欲兴师,必先教战”:让自己变得强大,在最狠、最彻底的报复。

唐代军事家郭子仪,做了一件令人叹服的事。

回纥、吐蕃两个部落联合,由唐朝叛将仆固怀恩带队,攻击唐朝边疆。

郭子仪带兵阻挡,到了泾阳。

面对敌强我弱的情况,郭子仪一个人出城,在回纥兵面前出现。

回纥兵看到郭子仪,惊讶地说:“你还在啊,我们就退兵了。”

一个人就把一大群对手都吓走了,叛将仆固怀恩逃之夭夭。归根结底,是对手知道郭子仪的厉害。

郭子仪是平定安史之乱的主将,和回纥首领也有很深的交情,强大到让对手敬佩,有闻风丧胆的迹象。

我们和小人对抗,其实是一场长期的拉锯战——你强,对方就怕了你;你弱,对方就欺负你。小人,也喜欢欺软怕硬。

在平时,我们多读书,多做出工作成绩,多成就一些本领。也积极行善积德,增加好的名气。

走到任何地方,只要说自己的名字,就会让小人矮一截。往后余生,都不怕遇到小人。

05

皇帝朱元璋点赞刘伯温:“慷慨见予,首陈远略;经邦纲目,用兵后先。卿能言之,朕能审而用之,式克至于今日。”

人要取得最后的胜利,要彻底克制小人,就要坚持斗智斗勇,而不是动不动翻脸,与人唇枪舌战。

蛮干,不如巧干;巧干,不如无为而治。

想尽办法,把小人排斥在自己的圈子之外;在最终,让小人没有立足之地,这就是远见。

被小人欺负,你要回击,关键是赢在智慧,还要赢到最后。

社会上,人很多,居心叵测,随时有抵挡小人的准备,那就可以在小人出现时,从容胜出。

天道有轮回,苍天饶过谁?也奉劝小人,歪路走多了,迟早有跌倒。

改邪归正,才是小人唯一的出路。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