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孟頫晚年力作,已达到“字字通神”境界,700年来还没人能超越!

 三余字画 2024-03-28 发布于山东

唐代书法家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出“通会之际,人书俱老”的观点,这是他根据古人和自身实践经验总结的金句,一直屡试不爽。书法家想要“通会”,绝非一朝一夕完成的,他要总结古法、勤加应用,把别人的转变为自己的,最终得心应手。

等到真正“随心所欲不逾矩”,他往往已经年事已高了。纵观书法史,很多经典作品都是书家“得意忘形”或是年老时所写,此时他们不仅风格成熟、书艺精纯,内在修养也达到了“通神”的境界。

对一位书法家而言,要想彪炳史册,就得有“过硬”的作品,能经得起时间考验。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便是如此,他作为宋代皇族后裔,却出仕元朝,这招来许多儒家士大夫批评,连带着他的字也被讥讽为“奴书”“俗媚”。

但他晚年一部作品,却破除了人们的偏见,显露出真水平,它就是现藏于台北故宫的《行书千字文》。《千字文》是赵孟頫一生书写次数最多的文章,据他自述:“僕二十年来,写千字文以百数。”而目前传世作品中,这一件是最晚的,完成于至治元年(1321年),此时赵孟頫已经66岁了,距离他去世仅有一年。

《行书千字文》全卷纵26厘米、横426厘米,共计1000余字,字径约3厘米。赵孟頫五体皆精,而行书成就最高,能与他比高下的仅有“二王”。其行书风格于60岁后成熟,而此时已然达到了“字字通神”的境界,论用笔之灵活、笔法之丰富,700年来无人能超越。

赵孟頫行书取法于米芾、李邕、陆柬之、智永、二王,尤其得到《圣教序》《定武兰亭》和《文赋》之精髓。尖锋起笔,笔尖着落后衄搓、按压,再中锋、侧锋并用行笔,笔画遒劲有力、婀娜多姿,转笔连带非常自然。用笔方圆兼备,腕随笔走、心手合一,通篇洋洋洒洒。

《行书千字文》结体紧凑,以纵取势,兼入内擫、外拓处理。骨肉匀称、布白疏密得宜。字迹大小,结构高低、松紧变化万千。每一笔都有魏晋唐宋诸家法度,处处精谨细腻,蕴含着最正统笔法,是我们学习行书的上佳字帖。

而今,我们将赵孟頫《行书千字文》原作进行了超高清复制,笔画细节与真迹毫无差别,清晰度超出市面上其他版本,非常便于您临摹和欣赏。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