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子平新辨

 goldolive 2024-03-28 发布于广东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辰八字算命术(或命理学)历来被称为子平术,有关算命术冠以子平之名的渊源、子平一词的本义,《三命通会 · 子平说辨》一节曾有过详细论述。

据《三命通会 · 子平说辨》记载,徐居易,五代时期人物,字子平,东海人,别号沙涤先生,又称蓬莱叟,隐居于太华山西棠峰洞。徐居易是中国传统算命术理论发展史上重要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前人算命术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重要的总结、扬弃和发展, 以日为主、专主五行、不立纳音,后世算命术学者所学的基本上是以徐居易的算命术理论为基础的。由于徐居易字子平,后世学者便将传统算命术称为子平术,这也有纪念命理先师徐居易(即徐子平)的意义。

关于“子平”一词的本义,《三命通会 · 子平说辨》进行了这样的阐述:“子平何所取义?以天开于子,子乃水之专位,为地支之首,五行之元,生于天一,合于北方,遇平则止,遇坎则流,此用子之意也。又如世人用秤称物,以平为准,稍有重轻,则不平焉。人生八字为先天之气,譬则秤也,其年为钩,时为权,月为提纲,日为铢两。八字以日为主,中有财官印食旺相,日干亦坐旺相之地,如钩绾物与权相应,其命则富而贵。如财官印食旺相,日乃值于休囚,如以钩绾重物,与权自不相应,其秤则不平,其命贱而贫。如财官印食休囚,日干值于旺相,亦若钩绾轻物,与权自不相应,其秤自不平,其命亦骞滞。设使三物无气,日主休囚,非贫贱则夭亡,此用平之意也。经云:先天太过,后天减之,先天不及,后天补之,先天后天,无太过不及,然后为能平焉。”

这里将子与平二字的意义分开而述。子字取义天开于子,子是十二地支的首位,称为天一,也是五行之气的本源。而平字则将人命生辰四柱八字比喻为一把秤称,以年为钩、时为权、月为提纲、日为铢两,以平衡为标准,将八字内日主与财官印食诸物进行轻重较量。若日主与财官印食重轻相应,则八字均停而平衡,其命属富贵;若日主与财官印食重轻不相应,则八字失衡而不平,其命属贫贱。若先天之日主与财官印食重轻不相应,则需后天岁运损其有余或补其不足,以致其平衡,方能发福。如果先天八字及后天岁运五行太过不及,则不平衡,皆易生灾祸,骞滞不通。如此观之,则子字有代表阴阳五行的意义,而平字则是指以阴阳五行之气是否平衡为标准,来推算生辰八字命运富贵贫贱穷通的一大法则。

以上有关子平二字的释义,命理前辈万民英(《三命通会》编撰者)发前人之所未发,见地颇为独到,分析也甚合理,今天读来,仍觉有新意!

笔者研究子平命理三十来年,前些年曾用心仔细考究了干支六十花甲子历法的问题,竟然发现“子平”二字和干支六十花甲子历法中确定二十四节气的法则有着莫大的干系,故萌发承接万老先生《子平说辨》一文而续说的念头,撰此文以继之。

中国古代的干支六十花甲子历法是太阳历(以下称“干支日历”),以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成六十干支(由于第一组干支是甲子,故亦称花甲子),循环不断,连续反复记录年月日时四个时间阶段。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将一日分为十二个时辰,是干支日历的重要特点。干支日历用二十四节气将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节”是相连的两个月的间隔点、节点,传统上只将其确定为后一个月的起始点,而“气”则是一个月的中心点,也叫中气。所以,一个月有一节一气,节为月之始,气为月之中,一年十二个月共有二十四节气。

我国干支日历中确定一年二十四节气的方法,从历史上讲有平气法和定气法二种。正确地讲,自远古以来,传统干支日历中确定二十四节气的本原的、真正方法是平气法,而不是定气法。

所谓平气法,是指将一年的时间长度平均分为二十四等份,这二十四等份时间的划分节点就是二十四节气点,每二等份的时间合为一个月,故一年有十二个月,每个月的时间长度都是均等的、相同的。可以看出,平气法将一年时间平均分为十二个月,与干支日历中将一天的时间平均划分为十二个时辰的原理是一致的,二者都是将一年或者一天时间平均分为十二等份,很显然,二者的共同点就是将一年或一天的时间进行平均分,使每月或每时辰的时间长度一致而达到平衡,这也就是“平”字的意义。也是说,十二地支的时间长度是一样的,不存在彼此长短不一而不“平”的情况,这或许就是中华先圣的中庸之道在历法上的运用和体现吧!

平气法除了上述将一年时间进行均分的法则外,还有另一个重要的法则,就是将相邻两个冬至点之间的时间长度确定为一周年的时长。也是说,干支日历是以相邻两个冬至点之间的时间作为一周年时间来平均分为二十四等份而确定十二个月的。一年有两个至点,即夏至和冬至,夏至日最长夜最短,是一年之中阳气极盛的时候,物极必返,故夏至也是阳气极盛之后阴气初生之时,同理,冬至是一年中阴气极盛而阳气初生之时。古人将既是阴气极盛又是阳气初生之时的冬至点确定为计算一年时间长度的始终之点,是符合万物生长化收藏的物候原理的,冬至所在的月令是“子”月,通常也用“子”代表冬至,所以古人说“天开于子”,其意思是天阳之气从冬至开始。准确地讲,平气法的全称应该是定冬至平气法,由于冬至点是固定的,其他节气点依冬至而定,同样也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古人也将定冬至平气法称为恒气法,即是恒常不变之气的意思。

这里应该说明一点,取冬至点为计算一年时间的始终之点,仅是为了计算和确定二十四节气点的需要,并不代表干支日历纪年的岁首是从冬至开始的,古圣人一直是以立春节作为干支日历年的岁首,即立春为新一年的起点,每年在立春节更换干支(四柱八字中也称为更换“年柱”)。古圣人为何将立春定为干支年的岁首,其中道理早已失传,笔者在这里也不敢加以妄谈,只能举头望明月幽然地赞叹一声,古人自有古人的道理(一笑),希望将来有贤者能解开其中之道!目前,笔者还没有发现时下有人能解之。

从上面的讨论中不难看出,“子平”二字的真实本义是指“定冬至平气法”,“子”是定冬至的意思,而“平”则是指平气法。定冬至平气法是干支日历的重要规律和法则,研究命理者不可不知。

我国历史上一直到明朝,干支日历中使用的二十四节气皆是依定冬至平气法(即恒气法)确定的。明朝崇祯二年(1629年),钦天监预测日食结果误差较大,礼部提出必须修改《大统历》才能更好地预测天象,得到崇祯皇帝同意后,起用礼部侍郎徐光启开设历局改历,徐光启主张用西法改历,于是开始采用西方的定气法来确定一年的二十四节气。这次改历编成的《崇祯历书》未及正式颁行,明朝即告灭亡。清人入关后,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汤若望将《崇祯历书》加以删改压缩后进呈清政府,清政府将其更名为《西洋历法新书》,并且根据它的数据编制历书,叫做《时宪历》。《时宪历》废除把全年分成二十四份据以确定节气的平气法(即恒气法),正式采用以太阳在黄道上位置为标准的定气法来确定二十四节气。

所谓定气法,是指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视位置,将太阳绕黄道运行一周定为周天360度,将一周天划分为二十四份作为二十四节气,每份15度,每二份合为一宫,每一宫各30度,为一月。以此为标准将一年划分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定气法是以太阳在黄道上运行的空间位置为标准来划分十二宫位的,其使用的是空间计算法则,与我国古代定冬至平气法使用的时间计算法则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不能等同而论。由于太阳在黄道上的投影位置被假设在一个圆形轨迹上,而太阳的实际运行轨迹本身则是椭圆形的,因此这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黄道十二宫虽然一样都是30度,但是太阳在其上运行的时间却各不相同,太阳在有的宫位运行约29天,有的宫位运行约30天,有的甚至是约31天。这就使得在定气法下的二十四节气时间长短不一,十二个月时间各不相同。这种差异严重背离了中国古代干支日历将年平分十二个月、将日平分十二个时辰的重要法则,使得一年中十二个月的干支时间不等长,破坏了干支日历的统一性,是完全错误的。

当年徐光启主张用西法改历,其中有一条是认为以西方的定气法确定二十四节气,则夏至昼极长、冬至昼极短、春秋二分昼夜等长,符合天象。从这个角度出发,依西方定气法来确定两分两至是符合天象的,客观上讲是科学的。但是,定气法以太阳在黄道上运行的位置为标准来确定二十四节气,实际上是采用了空间法则来测定时间节气,与我国古代以计时的时间法则来测定时间节气有着本质的区别,定气法已经完全背离了干支历法以时间为标准的根本属性。所以,在中国术数应用中,如果采用西方定气法测定的节气,是错误的。

笔者呼吁,我国现行历法应当取消以西方定气法确定二十四节气的做法,而恢复以中华传统的恒气法即定冬至平气法来确定一年的二十四节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