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无聊赖?或许益处多多

 老庄走狗 2024-03-28 发布于浙江

参考消息网7月14日报道 据美国《发现》月刊网站7月6日报道,无聊曾经被认为毫无意义甚至有害。但是,研究表明,无聊其实可能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好处。

什么是无聊?

早在临床研究观察到无聊之前,哲学家就在研究这种现象。古罗马的塞涅卡认为,人无法忍受无聊,因为“活跃和想动是人类思维的天性”。1000多年后的19世纪,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把无聊定义为一种“平淡的渴望,没有任何具体对象”,证明存在从根本上说毫无意义。

在20世纪,西奥多·阿多诺把无聊解释为一种物质而非存在现象。他宣称:“无聊是生活的一种功能,而生活基于强制的劳动和严格的分工。”就像周末和假期帮助我们应对资本主义经济让人累断腰的制度一样,无聊也有助于我们表达对这些制度的不满。

我们为什么感到无聊?

现代研究人员对无聊的粗略描述一致。比如,一种说法是:“想要但无法进行愉悦活动的负面体验。”但他们仍然确定不了无聊的深层原因。有些活动无聊,因为激不起我们的兴趣:要么太容易(比如在车管所排队),要么太难(为一场大考而学习)。

有些活动之所以无聊,是因为对刺激没反应。想想吉他手科特·柯本,他的遗书中提到自己有太多年感受不到“听音乐和做音乐的兴奋”。值得注意的是,在科学文献中,极端无聊与临床抑郁的区别仍不明确,因为二者有太多共同之处。

与此同时,其他活动之所以无聊,是因为让人觉得缺乏意义。人类学家亚丝明·穆沙巴什2007年在《美国人类学家》双月刊撰文说,澳大利亚原住民社群的无聊源于他们被边缘化,以及长期不能与政治当权派开展有成效的对话。

不过,无聊仍然很难研究,因为个案不同。正如心理学家沙恩·本奇和希瑟·连奇2013年在《行为科学》杂志撰文所说的,给孩子朗读《好饿的毛毛虫》可能无聊却有意义,就像做周日填字游戏可能有趣却毫无意义一样。即便去车管所也可能(有点儿)有趣;至少,如果有一辆全新的汽车在外面等着你。

无聊对你有益吗?

然而,无聊的进化功能却清晰得多。本奇和连奇认为,无聊的躁动促使我们追求不同的、可能带来更多回报的活动。无聊的外在特征——打哈欠、叹气、萎靡——可能是为了向他人表达不满,暗示需要帮助。

此外,人们发现,无聊情绪会增加冒险行为,这有时是好事。正如本奇和连奇所写:“如果一条湍急的河流因为极度危险而从未被越过,那我们就无法知道对岸有什么潜在的好处。”从进化角度看,几个百无聊赖的个体做出的鲁莽行为,很可能对我们这个物种的生存产生巨大影响。

另一方面,研究把容易感到无聊和赌博以及滥用药物联系起来,这应该也在意料之中。更重要的是,无聊甚至可能在政治中发挥作用。有研究表明,人类急需寻找意义,这加剧了社会群体之间的敌意,甚至扭曲记忆。

今天,无聊的根本原因与过去相同,对我们的影响却在改变。人们的空闲时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智能手机和电脑无处不在地提供消遣,这让我们无法忍受无聊,以至于在2014年的一次著名实验中,大多数参与者宁愿选择电击也不愿无所事事。

越了解无聊的来龙去脉,就越能降低它的负面属性。桑迪·曼在《无聊的科学》一书中指出,涂鸦和听音乐——两项刺激大脑却不影响你干正事的副业——可以帮你保持专注。一边拉小提琴一边思考物理问题的爱因斯坦肯定会认同这种说法。

有时,应对无聊的最有效办法是接受无聊。人们发现,无聊远非无益,而会刺激白日梦或胡思乱想,有助提升创造力和解决问题。别再玩《糖果传奇》让大脑麻木,而是试着看看懒散的头脑把你带到哪里。如果像爱因斯坦一样,你没准会有时空和广义相对论那类突破性的发现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