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代状元李俊民的三首七绝《雨后》《下太行》《过古寨》,清新奇崛,颇有杨万里诚斋体的风格

 qiangk4kzk8us4 2024-03-28 发布于云南

诗歌作品贵在形象生动、含蓄隽永,一首绝句篇幅短小,不可能像鸿篇巨制那样尽情展开,只能采用极其凝练的词语,并适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段,描绘景物,抒发情感,从而达到言近旨远的效果。

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诗歌清新质朴,充满理趣,他独创的诚斋体诗风更是被后世津津乐道。古代另一位诗人学识渊博,才华卓越,他虽然与杨万里从未有过交往,可是他们的诗风却惊人地相似。下面分享金代状元的三首七绝,清新奇崛,颇有杨万里诚斋体的风格。

雨后

金代·李俊民

春空霭霭暮云低,飞过前山雨一犁。

明日却寻归去路,马蹄犹踏落花泥。

李俊民,字用章,金章宗承安五年在科考中考取状元,授翰林学士。可是他不久便弃官回乡,开设学馆,教授生徒,晚年隐居于山林。李俊民的诗作清新奇崛,亦不乏幽思绵邈之音。

诗的前两句描写春日里的山乡景色,烟霭纷纷、暮云低垂,既交代了时间乃是傍晚,又点明了天气状况,云雾积聚,一片灰蒙蒙的场景。春雨一掠而过,湿润了地面上的泥土。“雨一犁”三字,形容雨水不大,积水只有一犁耙深。

后两句转入想象,诗人在山中已经饱览了山景,于是又想象明日归程中必是落花满地,疾驰的马蹄也将从上面飞踏而过。全诗不作任何渲染,亦不见感情流露,作者只是叙述和想象,却渗透出悠然闲适的情怀。

诗人刻画春景,不粘不滞,清新洒脱。“春霭、暮云,山雨、落花”等意象都是常见景物,作者不动声色地径直道来,不仅描绘出山乡雨后的秀丽景色,而且委婉地传达出诗人的惜春之情。正可谓清于月出初三夜、淡似汤烹第一泉,令人赞赏不已。

下太行

山中日日伴云闲,不见闲云只见山。

君去试从山下望,青山却在白云间。

诗人晚年隐居林泉,与渔樵为伍,他又喜欢结交僧道,经常四处游访。有一次才子从太行山上下来,一路上山势险峻、道路崎岖,诗人小心翼翼地赶路,也就顾不得赏景了。

等到他安然无恙地来到山脚,再回首仰望天空中的白云,忽然觉得感悟良多,于是写下这首诗,充满理趣,值得一读。

诗人在山中闲居时,周围的白云翻滚、来去自由,可是由于他的注意力主要集中于观赏山中的奇峰和怪石,也不太在意变幻无穷的云海,那些白云也就视而不见。等到他下山后,忽然发现苍翠的青山都被云雾环绕,更显得神奇梦幻。

正如苏轼所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果非常执着于某一事物,就可能错过其它美好的景物,而一旦转换视角,就会产生完全不一样的感觉。所以现实生活中,人们应该要经常换个位置观察,思考问题时也可以设身处地,如此才能细致入微、全面深刻。

过古寨

系马垂杨日半斜,荒村篱落两三家。

可怜华屋生存处,瓦砾堆中几树花。

诗人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每到一处都会用其生动的笔墨,展现千奇百怪的景象,抒发内心悲喜交加的感受。

这首诗描写一座古寨的景象,作者通过对比手法,细腻地刻画出一幅令人伤感的画面,委婉地表达出诗人对世事沧桑的感慨。

诗人在夕阳西坠时来到一座古寨,他将马儿系在河边的柳树上,然后漫步其中,观赏景物。“两三家”,点出村落之荒凉;“瓦砾堆”,又指出古寨之破败。“华屋”二字,代指这里曾经修建了一些雕梁画栋的宅院。

而今华屋消失,不知何时变成了瓦砾堆,人们只能从几树盛开的鲜花中,追忆往日的繁华和鼎盛。全诗朴实无华,看似平淡无奇,细细品味,却充满了沧桑之感。

斑驳的岁月可以沉淀感情,可是那些瓦砾碎片似乎都有记忆,不断地激发才子们的思绪,也会让世人深入地思考人生遇见的很多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