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增先----中国画的基本功,第一是线条!

 aishyan 2024-03-28 发布于山东

方增先:人物画怎么使它更接近生活,这跟写生大有关系。解放后,强调艺术为人民服务,绘画提倡表现生活,很多人开始画真实存在的人,这时候需要画素描。素描西方写实绘画的基础,用毛笔是没办法画素描。当时就从白描入手,人物画有了线的轮廓。特别是临摹敦煌壁画回来,(当年文化部,组织中央美院和华东分院十三个老师组成敦煌考察队,在那里临摹三个月)。

  用素描能力,用线勾了准确的造形,中间不能停留在平涂,开始是用水墨表现光线。水墨,一方面要求用笔,表现线的变化,另一方面把人物画整体撑起来。所以这个水墨人物画,是线构完了以后用大块的水墨的形式感,墨的灵动感。

图片

尺寸:96*43cm           藏于烟台美术馆

方增先:因为人物画必须造型好。造型必须跟结构有联系。仅仅是光影素描还不够,栔斯恰柯夫素描掌握光的印象,不涉及结构造型。只有了解结构,素描才会更可靠。“光影”我只是参照一部分,它的作用是更突出线,和西方一样搞法是不行的。光影要跟线条协调。

方增先:“浙派人物画”参考的是传统用笔,它的特点是“用笔用墨”,参照古代“抑扬顿挫”的用笔方法,同书法用笔有点联系。那个时候,潘天寿先生经常讲:“中国画没有用笔就没有意思了。”

方增先:当时我为了提高用笔的高度,专门从浙江跑到上海拜访王个簃先生。为什么找王个簃先生呢?他是吴昌硕的外甥,而且他学吴昌硕学得非常认真的。我爱人家在上海,我们当时也在上海安家,每隔几天到王个簃家里学画。他也不是一笔一笔教,而是当场画一张画给我看,王个簃先生每次都是非常认真,都是总是从头画到全部画完,然后还怎么打图章,都给我看,这是一个很形象的教学,所以我也学得比较快。

  在用笔上,我当时最早学任伯年,任伯年用笔变化很大,也是很好的,但是他的缺点是变化大了以后,厚重不够,后来我去研究吴昌硕的用笔为什么厚重,他用笔的都是中锋,也就书法用笔进绘画。

图片

尺寸:136*68cm          藏于烟台美术馆

方增先:中国画的基本功,第一是线条。至于人物画,还要加上人物造型,包括人的结构,需要研究人的解剖,框架有了就容易画好。

方增先:中国画按中国传统的方法画,西方的艺术是拿来参照的。中国画怎么变都不会离开它根本的东西,但是也可以转换角度去研究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