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事咖】让阳光到心灵中做客

 凤视界 2024-03-29 发布于湖南
让阳光到心灵中做客
文/陈恭森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一场风暴袭转全国,不少知识分子成了“臭老九”。著名老作家柯蓝也被指控为“反动文人”,有人要抓捕批斗他。他很机智,一溜烟躲进了家乡一个山高林茂的“世外桃源”乌川大队。借居于拱桥小学。

学校只有三四名乡村教师,除教学之外,还要轮流种菜做饭。他们都不认得这位先生,看着他那高大魁梧的身材,戴着一副眼镜气宇轩昂的样子,就断定他是有学问的角色。那天,他是由乌川大队“老土改根子”出身的熊必华老书记领进来的。熊书记对校长说:“这是我的一位远方亲戚唐先生(柯蓝原名唐一正)要整理一本资料,在这里借居一段时间。请多多关照。”

柯蓝住下了,与乌川大队卫生室的跛脚医生熊寅生成了隔壁邻居。因为时时相见,俩人有了很多的交流。

柯蓝到底是个大作家,观察人的表情就能看透他的内心。与熊医生接触不到一周,他就发现他心里有忧伤。于是问道:“熊医生,你对你现在这个职业满意吗?”熊医生听到这一突如其来的问话,有些诧异,老半天才回答:“什么满意不满意,象我这种人能干什么呢?我这一辈子冇得别的办法想了。生出来就是个跛子!唉!”

柯蓝微笑道:“你千万别这么样想,我发现你是个很有才华的人。字写得好,特别是你的记性好,让我蛮佩服。有好记性,就是当医生最关键的资本。”柯蓝这几天听他谈《汤头歌诀》《古难经》《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就发现这跛脚的年轻人很有天赋,是可以成为一个好医生的。这个跛脚的残疾就是他的致命伤,如果走不出阴影,弄不好会断送他的前程。柯蓝决定帮助他,使他战胜自卑。

某天晚上,熊医生从家里弄来一瓶谷酒,与柯蓝一起畅饮。酒过三巡,熊医生有些醉意,将心里的痛苦向这位不知底细的客人全盘倾诉。原来前不久,他失恋了。本村一位姓黄的姑娘与他谈了两年多的恋爱,由于父母的强烈反对,姑娘与他分手了。就因为他是个跛子,她父母坚决不同意。

柯蓝夺过他的酒杯,然后将酒瓶盖子拧紧,说道:“今天我们不喝酒,我给你讲个故事。”

(图片来自网络)

话说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徐特立奉命回长沙成立八路军驻湘办事处。徐特立受挚友唐贻承之托,要将他的儿子唐一正介绍到延安参加革命。当时只有17岁的唐一正,于是和他的二姐夫一同前往延安。刚到西安,相关负责人告诉他们,延安急缺音乐人才,他的二姐夫正好合符条件,只好让二姐夫奔赴延安,唐一正只能留在西安参加抗日。

唐一正得知自己不能去延安,内心很不快。他的理想是去延安,去鲁迅艺术学院求学深造,但还是服从组织安排到山西115师学兵队报到。

一次日本飞机轰炸,他所在的学兵队队长负伤了,安排他护送队长去前方医院就医。当时,医院里有一位漂亮的女卫生员,叫柯蓝。他是南洋华侨富商的女儿,代表华侨联合会赠送一批药品给八路军总部后,便滞留在八路军医院。

本来,唐一正把队长送到医院就可以归队。但面对有共同文学爱好的女孩柯蓝,情窦初开的他和16岁的少女碰出了爱情的火花。

唐一正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月,与小护士柯蓝的感情日益加深。到队长伤愈之后,唐一正想留在医院里,可组织上不同意,要求他回前线。美丽的女孩柯蓝舍不得唐一正离去。于是随同他一起去了抗日前线。两人当时想等抗日战争胜利后再一起去“鲁艺”学习深造,完成共同的心愿。

不久,柯蓝在一次掩护伤病员转移时,遭到日寇伏击,身中八枪,生命垂危之际还大声呼喊着唐一正的名字。

唐一正为了完成恋人的遗愿,刻苦钻研,考上了鲁迅艺术学院。为纪念这位美丽而英勇的恋人,1939年,唐一正向组织正式申请改名为柯蓝。

讲完这个故事,他转过脸去,摘下眼镜不停地擦眼泪。为掩饰自己的失态,自言自语地念起诗句来:“谁说记忆属于过去,记忆给人增添力量。”

熊医生一脸疑惑:“你这是编的故事吧?如此凄美,我不敢相信!”

“一点也不假。”柯蓝稍停片刻,迟疑了一下,还是将自己的身份告诉了熊医生:“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我自己。我是唐一正,笔名叫柯蓝。《打铜锣》那个花鼓戏就是根据我的小说改偏的。”熊医生一听,差点从椅子上摔下来,紧握柯蓝的双手:“真想不到,您就是大作家柯蓝老师呀!我之前就读过您写的《洋铁桶的故事》咧,真是做梦也想不到啊!

柯蓝放低声音说:“不要将我的真实身份告诉任何人。除熊必华书记和你晓得,别人都不晓得。拜托拜托!”

说来也怪,还没有正面开始做思想工作,熊医生自从听了这个故事就象变了一个人。脸上有了笑容,忧郁之色一扫而光。有时候他在隔壁房里哼起了蔡九哥打铜锣的段子,逗得隔壁房里的柯蓝哈哈大笑。

有天赋的人,乡下称之为“灵泛人”。柯蓝没有看错。这位熊医生确实“灵泛”。他钻研传统中医书籍,又敢于大胆用于临床实践,在村里医治好了许多疑难杂症病人。很快名声雀起,闻名四乡,不少山外的病人也慕名前来求诊。有人背后感叹:“这造物主也真是,总是让人难得十全其美。熊医生要没有残疾,那该有多好啊!”

这位原本很自卑的残疾人,有幸遇上了柯篮,这真是上苍的恩赐。这位文学家让他的心理变得十分健康。他工作很出色,医术日益提升,还被评为出席长沙县的优秀赤脚医生。因此,我还为他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脚印,在铺满厚雪的山道上延伸》,叙述他背着一口医药箱不顾严寒,拖着残疾的身躯,艰难地爬山越岭为乡亲救死扶伤的故事。因为他是我的舅表哥,所以对他了如指掌。当然,这是后话。

柯蓝在这里“躲”了三个多月。他看着熊医生的变化,心里很舒坦,自己也忘却了是在“避难”,而是享受“悠然见南山”的美妙生活。

山冲里静谧的时光里到处有诗。每天早晨,柯蓝都要到后山上一块十几个平方的土坪上飞拳踢腿,耸耸肩膀,打几路自编的“太极拳”,呼吸没有一点污染的新鲜空气,然后放眼四望,欣赏城里没有的景致。

山坡上茂密的森林中时时传来百鸟的吟唱,偶尔还会看到树杈里雌雄小鸟亲嘴、啄羽毛、扇翅膀爱恋的场景。屋后石壁上挂满了秋天的瀑布,均匀委婉地飘下来,没有春天的猛烈,给人送上缱绻的温柔。校园前面的阡陌,是乡亲们称呼的蓑衣丘、斗笠丘、带子丘,错落有致,高高低低。田间水稻收割后留下浅浅的禾桩(又称禾蔸子)倔强地挺拔着,间距的排列,象是用电脑编程的一样标准。禾桩的空隙里泛出浅绿,那是各色各样的野草种子,刚刚从泥巴里钻出来的小脑袋。远远望去是一幅别具一格的风景画,有梵高作品中那种拙朴、深沉的味道。

柯篮在这里除了与熊医生交流,很少与其他人接触。每天就是在卫生室的隔壁房里奋笔疾书,完成了《浏河十八湾》的初稿。那大概是写秋收起义的故事,熊医生只看了不多的几个章节。

三个多月后的一天上午,柯蓝与熊必华书记站在校门外面握了好长时间的手,也肯定说了不少感谢的话。然后回房收拾着行李,准备回城。

“要走了,我送一个礼物给你。”柯蓝对熊医师说道。他拿出一个笔记本,翻开第一页,唰唰唰地写下一行字:“让阳光到心灵中作客。”然后双手捧着笔记本送给熊医生。握着他的手说:“你要记住,一个人在任何困难面前,只要内心充满阳光,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柯蓝是由一位漂亮的女人接走的。后来才知道,那位漂亮的女人就是他的妻子,叫文秋。

作者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