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侯国:雍国

 zqbxi 2024-03-29 发布于江西

雍国,原为商代诸侯国,子姓,武王伐纣后改封周文王第十三子于雍,姬姓,子爵。雍国都城位于今河南焦作市西南7公里的朱村乡府城村。村西北200米处现存府城遗址,城垣方形,面积约8万平方米。调查发掘证实,此城始建于夏末商初,沿用于东周时期。这里北望太行,南邻黄河,是夏末商初黄河北边夏商文化交汇处,商王畿西部的田猎区,也是东周时期晋国东进黄河下游,与齐楚争霸的战略要地。雍国于春秋中期被晋国吞并。秦朝灭亡后,项羽封刘邦为汉王,统治秦岭以南的汉中,为遏制刘邦势力,将原秦朝三位降将封为王,统治关中地区,其中封章邯为雍王,封司马欣为塞王,封董翳为翟王,章邯的雍国位于原秦朝的陇西郡、北地郡和半个内史郡(今陕西西部及青海东部、甘肃南部),都城为废丘(今陕西兴平)章邯到任后,严防刘邦出蜀。而后刘邦用韩信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章邯措手不及,兵败退守废丘,韩信引水灌城,城遂破,章邯自杀,雍国灭亡。

   夏雍

       上古姞姓雍国,起源于陕西的雍山、雍水(雍河)。雍山在今陕西凤翔县西北。该山下有雍水。雍水东流经岐山、扶风、武功,会武水入渭河。此雍山、雍水,为姞姓雍部落的发源地。

  在《广韵》中引《世本》记载:“雍父作舂,黄帝臣也”。在《玉编》中记载:“雍父作臼”。这个“雍父”,即姞姓的一支,为黄帝之后裔,在黄帝部落中担任重要职务。他发明臼、舂,从而增进了五谷的食用价值。“雍父”居住地被称为雍山、雍水,“雍父”的后裔在唐虞时代东迁河南。

  原雍地后来演变成《禹贡》九州之一的雍州,可见雍部落在当时是颇为强大的。由于雍父居雍山、雍水,轩辕黄帝曾在此地郊祭天帝,并在此地住了三个月,后来秦迁都于雍,又设立“五畤”(畤,读zhì),成为秦、汉时代祭祀天帝的圣地。按《汉书·郊祀志》的解释:“祭五帝于雍畤,在山上四望,不见四方,故曰雍畤。”在《汉书·冯衍传》中记载云:“涉雍畤而逍遥兮,超洛阳而不返”。

  姞姓雍部落东迁至河南后,曾居洛阳东北二十里处,该地地名因此叫“雍氏”,河南阳翟县东北有“雍氏城”。到夏王朝初年,姞姓雍国有部分族人迁居雍梁,后再迁雍丘(今河南杞县)。到商代初年,雍人已北迁至浚县,在该县西南的雍榆、雍水一带定居。在出土文物商代甲骨文中,有不少关于雍国的记载。如:“勿于雍”(不要去雍);“雍臣”(雍君来朝拜商王);“于雍无灾”(去雍没有什么不吉利的);“于雍往”(出发到雍去);“田雍往来获鹿二”(商王到雍国去进行田猎活动,获得两只鹿),等等。这些甲骨文的内容都说明了,雍距离商不远,两者关系密切,来往频繁,雍国是商的臣属。另据史料记载,商王武丁还把他的儿子封在姞姓雍人所居之地,称为“子雍”,故地在河南沁阳县东北。周灭商时,姞姓雍国仍然与其亲族南燕、光国同时存在。

  1974年12月,在陕西扶风县北桥村的雍水之滨,出土《伯吉父鼎》、《伯吉父簋》(簋,读guǐ,盛食物用的圆形、圈足器皿),为西周铜器文物,说明西周以后仍有姞姓族人居住于此地。在《伯吉父鼎》上铸有铭文云:“唯十又二月初吉,伯吉父作毅尊鼎,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又有同时代的铜器文物《善夫吉父鬲》(鬲,鼎的一种),其铭文为:“善夫吉父作京姬尊鬲,其子子孙孙永宝用。”善夫即膳夫,为周王掌管御厨的官,此“吉父”是国君吉伯之亲族,他娶了姬姓京国的女子为妻,所以就铸了个“尊鬲”,来表示庆贺和纪念,并留给“子子孙孙永宝用”。这些出土文物的铜器铭文说明了当时姞姓雍人也称为吉氏。

  姞姓雍人的另一支,在周代于河南浚县之雍城所立之雍国,春秋中期为卫国所并,其后人在卫任大夫,其中部分后人又成为孔氏。当时卫国的孔悝、孔圉,就是姞姓后人。

商雍

 雍方在商末被周部族所灭,西周初雍方故地受封为姬姓,《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郜、雍、曹、滕……文之昭也。"为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的封国。相关西周雍国铜器有"雍伯图鼎"、"雍伯原鼎"等等。雍国结局不确,但从春秋时属晋邑来看,估计春秋中期时被晋国所灭,从以上"叔孙豹帅师救晋,次于雍榆"的记载推算,雍国灭亡至少在公元前550年之前。战国时属魏国。雍国之后有雍氏,后为雍姓,姞姓雍氏和姬姓雍氏是后世主要两大雍姓的来源。

杵臼

焦作市西南府城遗址

"雍"也为"雝","雍"的来历可能跟护城河有关,护城河也叫濠沟,是环绕城邑的大型人力工程,主要用以防守,是古代保家卫国必不可少的利器。考古发现,早在仰韶文化时期(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就已出现护城河。甲骨文的"雍"有"邕"有"隹(鸟)",鸟儿在城邑上空盘旋鸣叫,显得悠然自得,意为城邑中的族人生活安康,无有侵犯,故"雍"字在拥有"和谐、稳定、从容"的意思外又引申出一层"壅堵、 阻塞"之意,意为将外来侵略或危险阻挡在外。有说法认为春秋时晋国吞并雍国时,当时雍国国君临危不惧,从容不迫的束手就擒,面对如狼似虎的晋军,始终保持着一个君主的威仪,为此大大震慑了晋国军士们,说这就是"雍容"一词的由来。但"雍"从容不迫的意思其实早在春秋早期的《诗经》中就出现了,故"雍容"一词跟春秋雍国无关,而是源于早期雍地部族祥和安宁的部落生活,而这种祥和安宁的生活状态也许跟雍人建设最早的护城河有关。

雍的甲骨文

故城焦作

在焦作中站区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曾经诞生过一个古代王国——“雍国”,它的疆域就位于今日的府城村一带。府城村位于中站区偏东南,今属府城街道管辖。府城,又名府城邨,曾称集贤村,为古代“雍国”所在地,古又称雍城。

《怀庆府志·舆地志·修武县》载:“雍城,在县(修武县)西。”《修武县志》载:“修武县有雍城。旧志云,在清化东、修武西。今考县西五十里有邨,曰府城,居民数百家,西北里许有废城旧址,仅存西、北两面,东距山阳城二十里,西距清化二十五里。”

史载,早在雍国之前,府城一带就是繁华地。夏朝末年,夏桀暴虐无道。成汤受“天”之命,拉开了灭夏的战幕。

商鞅《商君书?赏刑篇》记栽:“汤封于攒茅。《通鉴地理通释》:“攒茅在修武县北,今为大陆村。”《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攒茅,春秋周畿内陆,在今河南省修武县西北二十里。”攒茅遗址所在的大陆村,现属马村区九里山乡。从以上史料又可知,怀川大地还是成汤的地盘。所以国学大师王国维肯定地说:“商人以沁河为西南界。”怀川境内的沁河就是夏与商的分界线。沁河以西为夏地,沁河以东为商地。如次看来,商夏一旦开战,怀川大地首当其冲成为战场,换句话说,焦作一带便成了灭夏的前沿阵地,而中站一带就变成了灭夏的桥头堡。

府城早商遗址位于府城村西北的台地上,是一处底蕴丰厚、内涵丰富、集多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址。遗址面积近10万平方米。目前已经发现的遗迹有城址、宫殿基址、房基、灰坑等。考古发掘城内除出土有陶器外,还有石矛、铜戈、铜箭镞等兵器残物,汤王一定在此屯有重兵。府城早商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历史的舞台上,主角轮番粉墨登场。商汤灭了夏桀,而西周又替代了殷商,府城古城又成了西周的封国。

《修武县志》载“雍,周文王之子封地。”周朝初建,周文王的第十三个儿子,也就是周武王的弟弟,被封于雍地,这位王子又封为伯爵,所以人称雍伯,雍伯是雍国的创始人。其后人以国名为氏,称雍氏,世代相传,形成了今天的雍姓。《通志?氏族略》记载,雍伯受封之国,雍伯的后裔称为雍氏。《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也指出,周文王的第十三个儿子雍伯的后代以国为姓,称为雍氏。

由此可见,中站区的府城村一带,不但是中站区唯一一个古雍国的诞生地。而且,还诞生了百家姓中的“雍”姓,雍姓就成了诞生在中站区的唯一一个姓氏。

至于为什么称府城,《修武县志》记有:“至 邨 名府城,父老传闻曾于此产郡城,……其曰府城或由此欤!”现在,当地老百姓还经常这样说:过去要在这里建府衙,但后来没建成,所以就取名叫府城。

据史料,雍国一直持续到春秋中期,才被日益强大的晋国所灭。但雍城走向萧条是到了汉代,东边山阳城的崛起,逐渐代替了雍城,这个昔日繁华的地区,才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