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琴雅韵绕之江

 祥公馆 2024-03-29 发布于浙江

3月27日下午图书馆626室,穿越了几千年的袅袅清音鸣响在之江学院近200名同学的耳边。琴声或松沉旷远,或清冷悠扬,或古朴雅致,让人沉浸在古韵传情之中。这是浙江省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绍兴琴派)代表性传承人金少余先生带领他的团队鉴湖琴社的老师们在之江学院举办的琴韵雅集活动,金少余先生给同学们做了一场关于《美育与古琴》的精彩讲座。

    金少余是浙江省级绍兴琴派非遗传承人,鉴湖琴社社长。古琴的难点在于难学易忘不中听,需要时间、精力、思想、感情的投入,金少余在30多年的学习中,勤奋刻苦。古琴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人文内涵深厚,金少余在继承绍兴传统古琴文化、挖掘琴学脉络,推动绍兴古琴艺术传承的发展上不遗余力,作为传承人有责任把古琴文化普及给大家

    金少余闲暇之余做好古琴艺术的保护传承、弘扬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绍兴人弹绍兴曲,让绍兴琴派有一个活态传承,在传承当中挖掘古琴文化,特别是绍兴传统琴派中,把历史的琴曲复响,使它成为一个可弹的曲谱,声音复原。打谱基本上复响了绍兴琴派,尤其是《归去来辞》《苏门长啸》典型的绍兴琴派曲目。

    绍兴的古琴演奏艺术在中国古琴发展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现存古琴文献中最早的文字谱《幽兰》就出自绍兴人之手,绍兴历代琴家辈出,弦歌未绝,特别是明代形成了盛誉一时的绍兴琴派,2012年6月,绍兴派古琴艺术被列入第四批浙江省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而这背后离不开金少余的努力。几十年的家乡文化熏陶,他用自己学到的技艺,挖掘了绍兴琴派,这是他为绍兴文化所做的贡献。

    讲座中,金少余先生细致地介绍了美育与古琴的关系。他以民国时期在北大任校长的蔡元培先生推广重视古琴与美育为例,说明古琴在美育教育中的重要性。他告诉同学们,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蔡元培力倡美育,不只是从学科作用角度认识的,而是看到了美育对于改造国民性的重要价值,是想通过美育实践实现其在导学、立民、治国等方面的功能,从而最终达到救国的目的。美育的核心是审美,蔡元培认为,审美可以救世,通过审美来陶冶感情,涤荡人心,重塑民族精神,通过审美文化教育,可以疗救民族,建设社会。

    古琴进入高校美育领域在蔡元培时期的北大就已经开始了。金少余说,由于蔡元培对音乐美育的重视,北大便开始推行美育,昆曲、古琴、书法、绘画等中国传统艺术项目陆续在北大开展,引领全国风气。1918年,蔡元培邀请曾经留学日本的梅庵派琴家王露在北大文科楼举办古乐演奏会,听众上千,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在高校举办个人古乐演奏会。

    古琴是中国民族乐器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象征,古琴艺术是一种文化熏陶,学好古琴不仅需要熟练掌握娴熟的演奏技法,更需要演奏者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这样才能演奏出古琴背后的故事、情感和意境,以此来吸引听众。传统文化需要一代代人去耕种和传承。古琴这门古老的技艺,正在走进我们的生活,为大众所接受,更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几多美丽,希望古琴之美,以和谐优雅静美的本质,融入于美育之中。

    与金少余先生的对话

    问:在您看来,能否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概括中国传统音乐共有的特点?有没有某种最具代表性的乐器?

    金少余:中国传统音乐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和谐为本。它是适合中国东方文化的历史背景下所产生的这个特点,和而不同,一定要不同的声音才是好的音乐。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乐器个人认为是古琴。一是它的历史比较悠久,二是它的历史在这个乐器上体现得很完备。所谓的历史研究除了古筝以外,在古琴上面体现得很全面。而且研究的古琴历史理论不像二胡古筝那么匮乏,而是汗牛充栋,这是古琴音乐的一个特点。

    问:您在长时间的古琴学术研究、古琴文化推广等工作里面,往往更加关注复响古代的琴曲。为什么对这些文化形态感兴趣?它们的价值、意义体现在什么地方?

    金少余:刚才提到的美育中一个重要内容,除了书画以外,就是中国传统的美育文化,如何与现代的美育文化结合起来,蔡元培提出用现代的手法进行教学,将各种艺术形式交给学校,如绘画班、篆刻班、古琴等。我为什么对古琴这么感兴趣,因为古琴音乐是我们民族音乐的灵魂,找到了这个音乐的灵魂才能涉猎其它的音乐文化。复响是我们音乐恢复当中的任务,通过一个时代的淘洗,很多好的音乐遗失了,恢复它的音响,这也是我们要做的。古琴音乐传播过程当中,我们要复响与当代文化有关系的古琴音乐。让古琴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古琴不占地方,也不影响他人的生活,喜欢上古琴,就会把精力放到古琴上面去了,赌博就少了,浪费时间的现象也少了。音乐使人开心,使人年轻。

    问:说到传统文化、传统乐器的保护传承、普及推广,您觉得绍兴古琴的推广和传承是音乐学界自己的工作,还是说需要联合更多不同的力量?

    金少余:我们应该要有文化自信。古琴可以使文化自信,民族音乐是文化自信的一个方面,如果对自己的音乐都不自信的话,何谈文化自信,音乐是文化自信的核心部分。我们在自信的前提下,普及我们的传统文化。一段时间以来,西方的音乐对我们的音乐冲击很大,我们不是没有这个文化,而是有这个文化,但需要我们来做。我们至少能影响一部分人,不图名义,不图回报,这样我们会有一个传承延续的过程。

    问:普及推广其实也是个跨文化课题。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曾经评价《二泉映月》说:这样的音乐,是应该跪着听的,您认为推动绍兴古琴走出去,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金少余:《二泉映月》的确十分感人,但像《二泉映月》这样的音乐我们古琴也有很多。在尊重文化的背景下,古琴作为一个圣乐,孔子时代就有了的这个乐器,历史悠久,是一个贯穿了整个中华民族文化史的灵魂音乐,如果过于严肃的话,会让人产生门槛过高而不能让大众所接受的问题。普通人只是欣赏和领略而不能对他们要求过高。把美的东西展示给他们,让他们领略到这个东西确实是好的东西,在他们心中播下种子后会生根发芽,成长壮大,这样的话我们就多了一份传承的力量,这就是我们现在要做的普及传播工作,特别是在学校这样的地方,在学生的心中播下一个种子,所以我们这次到这里来是蛮开心的。

    问:近年来,绍兴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特别受到重视,在您看来,古琴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其中应该占据什么样的地位?

    金少余:古琴艺术在绍兴的传承近二十年以来,我们下了很大力气,由于历史的原因,它已经断层了,在文革年代,它是封资修的东西,统统被砸,被烧。尽管很多实物不在了,不代表它的消亡,只要有一点点的火星在,就可燎原。从我个人来讲,三十多年来我接触古琴,在二十年左右的时间中,基本上都是在传播推广应用过程当中,我们的力量在不断壮大。到目前为止,受我的影响,目前在绍兴的整个辖区范围之内县市区都有弹古琴的,我们这些古琴爱好者到社区,到学校,到省外开展传播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打谱复响了很多绍兴历史上代表性的古琴曲目,比如《归去来辞》《兰亭修禊》等。明代的时候我们绍兴有个绍兴琴派,很多已经消亡,但我们没有气馁,后来我把这个项目立项,政府部门也很重视,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所以我整理了一些资料,复响了一些曲目。目前来说至少不会断层。现在绍兴古琴在绍兴文化当中占有一席之地,一些大型活动、各种节会都有绍兴古琴的参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