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光孝寺虞仲翔祠碑》:伊秉绶隶书中少见的长篇巨制

 率我真 2024-03-29 发布于福建

伊秉绶(1754-1815),字组似,号墨卿,默庵,福建汀州宁化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迁员外郎,曾任惠州知府,扬州太守等官。

他为官清廉,勤政爱民。《芜城怀旧录》誉之:“扬州太守代有名贤,清乾嘉时,汀州伊墨卿太守为最著,风流文采,惠政及民,与欧阳永叔、苏东坡先后媲美,乡人士称道不衰,奉祀之贤祠载酒堂。”

伊秉绶出生于书香门第,喜绘画、工四体,其行楷有颜真卿之神韵,博采广收,兼师百家,自抒己意,为世人瞩目。其隶书成就最高,为清代碑学中隶书中兴的代表人物之一。书体横平竖直,结体方正。用笔圆浑,毫不夸张,意到笔止。齐而不板、整而不呆、厚而不满。气韵生动,飘逸脱俗,结体别出新意,讲究疏密变化,收放得体。大字雄强挺拔、愈大愈壮,小字清新雅丽,端庄多姿。

《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民谚有"未有羊城,先有光孝"。虞仲翔祠及碑则建于清代嘉庆十六年(1811)。虞翻字仲翔(164-233)三国吴时浙江余姚人。虞精于经学,因犯孙权,被谪戌广州,"虽处罪放,而讲学不倦,门徒常达数百人。"后孙权有所悔悟,下令如虞翻在世,给他人员及船只还都。如亡,送丧还乡,让他儿子做官旨意。但此时虞翻已逝。

碑文作者曾燠,字庶蕃,号宾谷,江西南城人,乾隆进士。书者伊秉绶,有清一代隶书大师。伊墨迹存世尚多,但少长篇巨制。此碑流传不广,但字数甚多,且为伊氏精心之作,有志于学习伊书者,于此碑细细揣摸,当大有裨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