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晋||对对子

 微美陇西 2024-03-30 发布于安徽

我十来岁时,韩子升老师很注重指导我们在课余对对子。开始他给我们讲对联常识,什么“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之类。经过他讲解,我们也朦朦胧胧地懂得了什么是对对子。有个同学问:“过年时在灶王爷那儿写上'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炉香’是不是对子?”韩老师说:“这正是标准的对子,看样子你们已经懂得对对子了。我们现在就可以试着对一对了。” 那时快夏收了,地里的麦子一片青黄。韩老师出了个上联“天开仓”,我们对了个“地放黄”。韩老师说:“对个'地放粮’好。因为'仓’和'粮’是名物字。'黄’是色彩字。”韩老师每天出一个上联,要求我们对出下联。经过老师讲解,我们知道了“名物字、色彩字、形容字、动作字、方位字、时间字、动物字、植物字、气候字、地名字……”一时间我们觉得知识面扩大了。原来对对子还有这样的讲究。

有一天,韩老师指着我说“你家在大沟嘴,今天就以'大沟嘴,沟大嘴大大沟嘴’为上联,你们对个下联吧。”我们讨论了一阵,总是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下联。晚上我给达大说了之后,达大说:“韩老师以曹(方言,咱)的村名做上联,曹就用韩老师家的村名'高庙山’来对他。'高庙山,山高庙高高庙山’。我以前到佛乡赶麦场,晚上常在大佛寺过夜。这个对子还可对上'大佛寺,佛大寺大大佛寺’。”第二天韩老师看了之后说:“两个下联都很好。”

韩老师说:“你们可以把曹附近的地名凑成对联,看看还挺有意思。”于是我们把大家知道的小地名联成了好多对联,一看也真有点意思。

高庙山——大沟嘴      岳坪——山坡        

直沟里——斜屲上  佛儿坪——寺哈岘     

猪跑屲——羊卧岘    红土川——白草湾

瓦房哈——石川里   四嘴堡——三角川    

北山上——南河川  官庄沟——神家川     

揭皮沟——蹦头铺    马河镇——牛营梁

瓦壕儿——石窝里    四落坪——八里湾

韩老师肯定了我们拿地名编的对子,同时指出还可以用其它类的字作练习。韩老师说:“譬如我出个上联'牛耕地’,你怎么对?”一个同学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对个'马曳(方言,拉)车’。”我想了想,问:“对'驴推磨’行吗?”韩老师说:“都行。这说明一个上联可以有好几个下联。”韩老师说:“我们还可以用其它各类字编成对联。例如蔬菜类的'白菜’,对个啥?”一个同学说:“对个'黄瓜’。”我问:“我们天天吃的'酸菜’怎么对?”有个同学说:“对'浆水’。”大家都笑话了:“那对不上呀!”我想了一阵,说:“对'甜醅’行吗?”韩老师说:“食品对食品,当然可以。平常多做这样的练习,以后到了做应用对联时,就容易了。”我们问什么是应用对联,韩老师说:“过年写的春联、过红事写的喜联、过白事写的挽联,都不是搞文字游戏,都是为着应用。我们现在的玩都是为了将来的用。”

很多人写应用对联都是从“对本”里抄现成的。有人自己不创作,把现成对联篡改一两个字,以显示自己的高明,结果弄巧成拙,造成笑话。抄写或改动现成对联,要注意实情实景,切不可马虎。韩老师说:“有一家人老太太去世了,大门上写的对联是'自昔联肩随社友,而今挥手谢乡人’,结果被人看成了笑话。还有一家人为老父亲过寿,自作聪明,大门上套用了一幅春联'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爹满门’,更成了天大的笑话。”

一九四五年,每天上午有一架飞机从我们学校上空飞过,下午又反方向飞过来,大人们说是飞往成都去的。飞机飞过来时,正好是我们课余休息的时间,我们经常在学校旁的草地上玩小风筝。有一天韩老师在黑板上写了“白日天下跑飞机”几个字,要我们对出下联。一直过了好几天,我们对不上来。有一天,我们正在草地上玩风筝,陈发祥同学突然说:“我想出了下联'青草地上放风筝’。”大家都认为这个对得好。给韩老师汇报之后,韩老师哈哈大笑,也说对得好。迄今八十年了,这个对对子的故事还记忆犹新。一九八五年我路过陈发祥家去看望他。他放羊去了,没有见上面。我把事先写好的那幅对子给他留了下来之后,就离开了他家。后来他村上一个中年人见了我说:“老人家放羊回来见了你写的对子,大哭了一阵,伤心得连茶都没有喝。”现在发祥同学该九十四岁了,要是还在世,我要设法去看望一次他。

学生学语文,适当搞些对对子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质量。不知道现在的学生还对对子不?

2024/03/28

作者简介:陈晋,原陇西师范语文高级讲师、副校长、调研员。长期从事地方文献、文化等方面的整理研究工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