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挺将军 熊挺将军,原名熊光勋。1915年出生于安徽省金寨县沙河乡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小时候读过私塾三年,后因家贫辍学务农。 1926年,熊挺参加农民协会。1927年5月,参加农民赤卫队。他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和战友们拿着火枪、长矛向敌人冲锋,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被农友们誉为“熊大胆”。1928年春,熊挺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立夏节起义时,他参加了攻打卢迎宾民团的战斗,一人缴枪3支,处决恶霸两人。后任乡苏维埃赤卫队班长。1930年,熊挺参加红军,10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3月起,任赤南县第四区区委宣传干事、区委秘书、豫东南道委油印科科员。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斗争,被评为党的模范工作者。 ![]() 1943年,熊挺参加淮南津浦路东抗日根据地对日伪军攻势作战时留影。 1933年6月,熊挺被诬为“第三党”遭逮捕,受到多次严刑逼供仍不屈服,最后被罚做苦工3个月,遣送回乡。回乡后,熊挺积极参加苏维埃工作,多次被评为模范。1934年2月,任皖西北第一路游击师宣传员,红二十八军第二四六团政治处秘书。1935年1月,熊挺调往湖北蕲春便衣队,为红二十八军筹粮筹款,购买药品,掩护伤病员,输送兵员,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熊挺随游击队编入新四军。1938年2月,任新四军第四支队七团民运股长、组织股长,随部开赴皖中、皖东抗日前线。挺进途中,广泛宣传抗日救国道理和新四军纪律与政策,发动群众参军抗战合理负担。帮助地方党组织发展抗日武装,在合肥、寿县、庐江地区组织了三个游击大队,每个大队发展到200多人。1939年1月,熊挺任重新组建的新四军第四支队九团政治处副主任,协助团首长做好新建部队的政治思想、日常管理和作战训练协调工作,提高部队战斗力。1940年9月,任第四支队政治部组织科长。 ![]() 1951年1月,苏北军区政治部统计工作会议全体代表合影。前排右一为熊挺。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熊挺任新四军第二师四旅政治部组织科长。参加了淮南抗日根据地建设和抗日反顽斗争。1942年在审查“肃托”和锄奸工作中,熊挺因反对无限上纲、扩大打击面、任意株连的错误做法,受到个别首长的错误批评和打击。但他仍始终忍辱负重尽心尽力做好工作。后经过抗大分校学习,分到地方武装做政治工作,任新四军第二师兼淮南津浦路东军分区天高支队政治部副主任,淮南独立旅政治部副主任。期间,参加了(江)浦六(合)公路伏击战和赫郎庙等战斗,在津浦线上、淮河两岸反击日伪军“扫荡”,开展民运工作,组织支前民工、筹备给养。 ![]() 1957年4月,熊挺(右二)在江苏农村帮助群众兴修水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熊挺任淮南军区路东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淮南军区独立旅政治部副主任,华中军区军工部政委,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部长。1947年,任华东野战军政治部巡视团副团长。熊挺随部参加了苏皖解放区自卫反击战、两淮保卫战、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等战役战斗。1948年3月,熊挺任苏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长。 新中国成立后,熊挺任苏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江苏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南京军区直属政治部主任,南京军区军事检察院院长,南京军区第一文化学校政委,南京军区工程兵副政委。 ![]() 1960年,熊挺在南京军区检察院审阅案件材料。 1955年,熊挺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 1981年3月,熊挺在合肥逝世,享年77岁。(文章来自赵连军、童来喜等编著《金星璀璨——从新四军中走出来的共和国将帅(下)》) |
|